能量不足的孩子,总是一副懒洋洋的样子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3 03:57 2

摘要:内心的压力、焦虑、不自信,消耗了太多的能量,就没有能量做其它的事情。

大家好,我是叮当妈

孩子做什么都需要催促,其实真不是懒,只是能量不够了。

内心的压力、焦虑、不自信,消耗了太多的能量,就没有能量做其它的事情。

孩子不想写作业,不想下楼运动,更不想出门,是不是大多数人都给孩子贴上了“懒”的标签?

其实是因为他们内在的能量不足,甚至是负值。

在不了解的情况下,无数种的标签,贴满了孩子的内心:“不上进”“不努力”。

能量不足的孩子,正在用唯一那点能量抵御焦虑、孤独、压力和挫败感。

导致没有足够的内驱力来完成其它任务,包括作业。

01

学习中医以来,我最喜欢把人的身体比喻成一座城池,这座城池里面有自己的军队。

孩子表现出懒惰,是一种自我保护意识的启动,内心的兵力在默默的战斗。

一场看不见的战争,在体内打得非常激烈,这种长期的抵抗,让自己兵力殆尽。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往往高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孩子的潜意识里就启动了抵抗模式。

这种表象就是逃避、拖延、无动力,甚至是没有目标。

目的是为了维护他脆弱的内心,不被彻底压垮。

你看到孩子越懒惰,说明孩子内心承载的压力越大,远远超出了他承受能力。

我们只看到了孩子不努力的表面,往往忽视了孩子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由此来看,“懒惰”的本质并非道德问题,也不是能力不行,而是潜意识里孩子深沉的呼救。

这时候,身体已经发出警报,已经到了无法承受的地步。

我们需要找到真正的原因所在,是父母给予的期望太高,还是孩子从来都没有安全感。

中医看病,一向都是找到问题的根本,从来不是看表象治疗。

现在看到了问题的根源,就要帮助孩子释放内心的压力,给足孩子安全感。

根源:孩子不是“懒惰”,而是在用懒惰提醒你:

我需要被看见,需要你的理解,请不要把我往外推,我真的走不动了。

2

父母心中的“懒惰”,折射出来的,是自己内心的恐惧和不安。

最近,我在看《不与自己对抗,你就会越来越强大》,我们讨厌孩子

客观原因是在逃避自己内心的无力与焦虑。

我们总是控制不住情绪,忍不住批评孩子,还是自己对未来充满了恐惧和无意识的失望。

害怕孩子将来难以成功,害怕自己被外人贴上不成功父母的标签,害怕孩子走自己的老路。

我们很想改写孩子的命运剧本,就不停地各种催促,来逃避这些内在恐惧。

父母跟孩子的心是相同的,即便你不说,这种负能量的传递,让孩子一点一点地走向黑洞。

原本精力旺盛、纯净且充满创作力的内心能量,被耗尽在父母的焦虑中,呈现的结果就是“懒惰”。

说了这么多,一起看病的起因:

①孩子不是懒惰,而是把精力用在抵御父母带来的焦虑和压力,这就是在被外在吸食能量。

②孩子本身是能量满满,但是父母的焦虑和内在的匮乏,折射在孩子身上,孩子也会被焦虑传染。

③你越强调、越焦虑,孩子内在能量(体内的精锐小护卫)就会消耗更加严重,“懒惰”越来越明显。

只有父母意识到病源,才能正视自己内心未被治疗的创伤与焦虑

停止对孩子无意识地传递压力和焦虑,停止消耗孩子体内的小护卫。

孩子生病、发怒和懒惰,都是在告诉我们,亲子关系需要在4s店保养了。

不与自己对抗是疗愈内心的最好方法,先接受,然后才是改变。

正确面对孩子,接受孩子,给予孩子安全感,这座身体的城池,才会安然无恙。

能量自然流动,一切就恢复了平衡。

写在最后:解决方案,停止催促、奖励、惩罚,不要逼迫孩子,慢慢地把能量补回来。

一次户外运动、深度谈话,在感情上,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和接纳。

身体本身补能量的方法就是,足够的睡眠、适当运动、保持好的心情。

心理上,父母和孩子彼此都放松下来,不要焦虑、内耗。

毕竟人间就是一座大寺庙,我们都是修行人,人生只是体验一场,不要太在意细节。

你修你的,孩子有自己的修行方式,彼此安好才是最好。

当孩子能量恢复以后,你看不到“懒惰”,他自己会积极主动,充满创造力。

我们的孩子不是真正的懒惰,他只是想好好休息了,想放松了。

懒惰的孩子还是极少数的。

来源:妈咪宝贝萌萌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