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如此折磨,究竟该怎么办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3 10:00 2

摘要:现在各种各样所谓的心理疾病越来越多,其中有一种叫“强迫症”的心理疾病,其症状表现是:个体明知其某些行为和思维想法没有必要,毫无意义,但是会控制不住的反复出现。例如控制不住长时间反复洗手,不停地检查门窗是否关好,不停地回想之前说过的话等等,还有很多强迫行为和思维

现在各种各样所谓的心理疾病越来越多,其中有一种叫“强迫症”的心理疾病,其症状表现是:个体明知其某些行为和思维想法没有必要,毫无意义,但是会控制不住的反复出现。例如控制不住长时间反复洗手,不停地检查门窗是否关好,不停地回想之前说过的话等等,还有很多强迫行为和思维非常令人费解,甚至可以说是匪夷所思。

有一次我直播的时候,一位女士连麦提问:说她自己对“脏”无法忍受,在家里用牙刷刷地板缝,把电视机后盖拆下来扫里面的灰尘,但是她又不是一般情况的所谓“洁癖”,因为她能允许狗在床上睡觉。这样的行为就让人难以理解。

我就问她最早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这种情况的,她回忆起来是在刚上初一的时候,那时候住校,中午在宿舍午休,她住在下铺,她睡不着,眼睛就盯着上铺的床板,她突然觉得上铺的床板好脏,从那以后开始,就跟“脏”较上了劲,对她觉得脏的东西无法忍受,就要拼命清除。

这种表现显然也是异常的,我就问她睡不着觉想什么呢?是有什么心事吗?她就说自己在五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放学回家,发现爸爸居然带了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家里,看到这一幕她非常的震惊,她年纪虽小,但也知道爸爸有了外遇了,这件事她也不敢跟妈妈说,因为她担心妈妈知道后会跟爸爸离婚,自己就没有家了,所以小小年纪的她只能独自背负这样一个巨大的心理负担。

但是,这件事怎么会跟“脏”联系起来呢?

这就是心理机制的原因了。人的任何心理活动:行为、情绪和思维想法,都是首先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包括物质需要和心理需要,心理需要包括:生存需要、安全感、接纳认可、爱的需要等,需要得到满足对应的心理活动就会停止,而需要得不到满足,对应的心理活动就无法停止,甚至会不停地衍生变异。

爸爸出轨直接威胁到家庭的稳定,对一个小孩子而言,稳定的家庭是她生存、成长的保障,她各种需要的满足,很多都要依赖家庭,但是她在面对爸爸出轨这件事,作为一个小孩子,显然是毫无办法的,只能恐惧、无助,对爸爸怨恨,这一切也只能压抑在内心,但显然她无论如何怨恨爸爸,她的需要根本也得不到满足,因此这些情绪、想法就不可能停下来,当然人最后也会对自己无能为力的事情给出一个结论来安抚自己,例如有人会认为是“老天不公”,有人会觉得是“自己命不好”,以此结论来让自己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状。她显然也会对父亲的行为给出一个结论,她会认为父亲这种行为“很肮脏”,因为这种行为自古以来在我们中国人的价值观里就是一种违背道德的可耻行为,会被人们指指点点戳脊梁骨,过去称这种行为是“搞破鞋”,古代则把这种行为定性为“通奸罪”,甚至会判处极刑。

但是,即使她心里觉得爸爸的行为很肮脏,非常痛恨爸爸,可她的安全感等需要依然无法满足,这种恐惧不安就无法停止,这时候人又会本能把注意力转到一个“看起来能够解决”的事情上,因此她就开始发现各种“脏”的地方,然后去清除这些“脏”,用“清除脏”的行为满足自己的需要,来解决爸爸出轨带给她的痛苦,这种行为其实等同于我们很多人会“通过幻想来满足现实中满足不了的需要”,本质其实是一样的。但毕竟“脏”只是“爸爸出轨”的一个“替身”,她再怎么跟“脏”较劲,也无法使自己内心的心结解开,她依然卡在爸爸外遇带给她的痛苦记忆中。

那么怎么才能彻底解决她的问题呢?我们必须再回到人的基本心理机制上,她之所以对于爸爸外遇耿耿于怀,本质上是因为她小时候需要依赖家庭来满足自身的各种需要,而爸爸出轨有可能导致家庭解体,她的各种需要无法再得到满足,所以,根本问题在于她的安全感等需要的满足在那一刻受到了危险,她的安全感被破坏了,那么要想解决就要重新满足她的心理需要。谁来满足呢?当然是她自己,因为她已经具备了自我满足的能力,不再需要继续依赖家庭了。那难道她不知道这个事实吗?她的意识当然知道这个道理,但是本能心理是“不知道”的,人的本能心理本质上是“执着”的,它卡在那个未被满足的感觉里,就会一直停在那里,直到“需要”重新被满足。

这就是“心理转化疗法”的核心所在:引导个体回溯到那个创伤记忆中,在那个记忆重现的情景中,转化其当时恐惧、无助的心理活动为有效心理活动,把事情解决,让自己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同时也让自己感受并且相信,自己已经长大了,完全可以自我满足、自我负责,不需要再依赖别人 ,而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了,那些看起来匪夷所思的“强迫行为”自然也就停止了,也就不存在什么“强迫症”了。

来源:内观心理成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