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爷60岁学电脑卖自种蔬菜 孙女帮忙设计包装 订单排到明年三月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3 10:48 2

摘要:村口那条路去年修好了,水泥路面上还能看见当初工人留下的鞋印。路边的电线杆换成了水泥的,旧木杆倒在路边杂草丛生处,上面的铁钉锈迹斑斑。

村口那条路去年修好了,水泥路面上还能看见当初工人留下的鞋印。路边的电线杆换成了水泥的,旧木杆倒在路边杂草丛生处,上面的铁钉锈迹斑斑。

就是这条路,把刘大爷家的蔬菜送到了全国各地。

刘大爷今年六十三,脸上的皱纹像他种的土地一样沟壑纵横。他的手指粗糙得像树皮,指甲缝里总有抠不干净的泥土。村里人都叫他”刘秀才”,因为年轻时他识字多,常帮人写书信、看文件。

“你问我那个电脑啊?”刘大爷领我走进他的堂屋,顺手把晾在椅背上的毛巾塞进裤兜。“就放那呢,孙女说是二手的,可我看比新的还亮堂。”

电脑就摆在靠窗的八仙桌上,桌面贴着一层有些起泡的塑料膜。电脑旁边是一本发黄的《农村实用技术》和半杯凉茶,茶叶沉在杯底。键盘上盖着一块红布,刘大爷说是怕落灰。

“原来不懂这玩意儿,总觉得是年轻人的东西。”刘大爷小心翼翼地揭开红布,像是在展示什么宝贝,“直到小丫头回来那次。”

小丫头是刘大爷的孙女刘小雨,今年大三,学的是设计专业。去年暑假回来,看见爷爷种的蔬菜被收购商压价,就琢磨着能不能帮帮忙。

“那天晚上,院子里蛐蛐叫得欢。”刘大爷回忆着,“小雨坐院子里摇着蒲扇,突然说:‘爷爷,您种的菜这么好,为啥不自己卖呢?’”

刘大爷笑了,露出几颗泛黄的牙齿。“我说那不是瞎想嘛,菜地到镇上还有十几里路,难不成我背着去卖?”

小雨却说:“爷爷,现在不一样了,可以在网上卖。”

那一晚上,小雨拉着爷爷聊了很久。刘大爷边听边摇头,直到院子里的月亮挪到了西边。

“我当时就想,这孩子是不是在学校学傻了?”刘大爷抿了口茶,“种了一辈子地,谁会在网上买菜啊?”

然而三天后,小雨从县城背回来一台旧电脑,还带了个二手显示器,在八仙桌上支棱起来。邻居王婶路过,探头问:“老刘,你这是开网吧啊?”

刘大爷尴尬地笑笑,没吱声。

第一堂”电脑课”从开机开始。刘大爷的指头太粗,按键盘总是按错,急得直拍大腿:“这玩意儿就不是给老农民用的!”

小雨不急不躁:“爷爷,您能把一亩地里的草不漏一根地除干净,这点小事算啥?慢慢来。”

开始的一周,刘大爷只学会了开关机和简单的打字。他把学到的每一步都记在一个旧笔记本上,笔记本的封面是褪色的红色,上面贴着一张小雨上幼儿园时的照片。

“开机按这个圆圈,关机点左下角……”刘大爷的笔记歪歪扭扭,旁边画着简陋的图示。

我翻开笔记本时,一张发票掉了出来。是去年买的一袋化肥,背面密密麻麻写着字:淘宝、支付宝、账号密码、登录……

“那时候啊,电脑亮起来我就紧张,手心冒汗。”刘大爷笑道,“小雨说我像个小学生。”

菜地里的活还是不能耽误。白天,刘大爷照常在地里忙活;晚上,在昏黄的节能灯下,对着电脑歪着脖子学习。村里人路过,总能看见刘家亮着的灯,有人说:“刘秀才这是要通宵达旦考状元啊?”

刘大爷的老伴儿杨阿姨起初也不理解,总是碎碎念:“老头子,种了一辈子地,咱安安生生卖给收购商不好吗?何必自找罪受?”

刘大爷不说话,只顾摆弄电脑。日子久了,杨阿姨也来了兴致,常坐在一旁看热闹。有时候,刘大爷遇到难题,急得直挠头,杨阿姨就会说:“要不,等小雨放假回来再弄?”

刘大爷却倔强地摇头:“人家孩子教了,咱就得学会。”

转眼到了八月底,小雨要回学校了。临走前的晚上,刘大爷和小雨在电脑前坐了整整一夜。

“爷爷,您记住了,咱家店铺的名字叫’刘家有机菜园’。”小雨指着屏幕,“这是后台,有人下单了,会在这里显示,然后您按这个确认…”

刘大爷点头如捣蒜,手里的笔唰唰地记着。天亮时,小雨打了个哈欠:“爷爷,剩下的您慢慢摸索,有问题微信问我。”

刘大爷看着满满一本笔记,心里没底:“行吗?”

小雨拍拍爷爷的肩膀:“您可是我们村第一个会用电脑卖菜的人,那些年轻人都比不上您。”

小雨走后,刘大爷的”网店”正式开张了。第一周,一单没接到。刘大爷每天打开电脑,盯着空荡荡的后台,叹气。

杨阿姨安慰道:“老头子,别想太多,咱就当玩玩,不行就还按老路子来。”

第二周,来了一个订单。刘大爷激动得手抖,慌忙翻开笔记本,按照上面的步骤一步步操作。

“确认订单、打包、填地址、叫快递…”刘大爷念叨着,把新鲜采摘的四季豆装进小雨设计的牛皮纸包装袋里。包装袋上印着”刘家有机菜园”几个字,还有一个戴着草帽的卡通老农形象,正是根据刘大爷画的。

第一单的顾客是县城里的一位年轻妈妈。收到菜后,她发来消息:“刘爷爷,您的四季豆真好吃,比超市的新鲜多了!”

刘大爷捧着手机,让杨阿姨也看看,两人像得了什么宝贝似的,笑得合不拢嘴。

慢慢地,订单多了起来。刘大爷每天早上四点起床,去菜地里采摘最新鲜的蔬菜,回来细心分拣、打包。他做事一丝不苟,每一包菜都亲自检查,有黄叶、虫眼的坚决不用。

有一次,一颗白菜有点虫眼,刘大爷犹豫了一下,还是放到了自家吃的筐里。杨阿姨问:“这点小眼没事,人家也不会发现。”

刘大爷摇摇头:“咱做人不能这样。人家在网上看不见摸不着就买咱的菜,那是信任。信任没了,啥都没了。”

订单多了,刘大爷的胳膊上贴满了膏药。杨阿姨心疼:“要不雇个人帮忙?”

刘大爷摆摆手:“现在赚的还不够雇人呢,再说了,这是咱自己的事业,得自己操心。”

“什么事业啊,说得那么大。”杨阿姨嘴上嫌弃,手上却麻利地帮着分拣菜。

在一个下着小雨的下午,村支书来访。他坐在堂屋,看着桌上的电脑,又瞅瞅墙角堆着的包装材料,摇头感叹:“老刘啊,你这是让我们这些当干部的都汗颜啊。”

刘大爷赶紧摆手:“瞎搞呢,试试看。”

支书正色道:“不是瞎搞,你这是走在了前头。县里正推广农产品电商,你这经验,得好好总结总结。”

没过多久,县电视台来采访刘大爷。记者年轻漂亮,一进门就四处拍照。她指着电脑旁的《农村实用技术》和一本崭新的《电子商务入门》,笑着说:“刘爷爷,您这新旧结合,挺有意思的。”

刘大爷不好意思地搓搓手:“那本新的是小雨买的,我没怎么看,光看封面就头大。”

采访时,记者问:“刘爷爷,您这么大年纪了,为什么还要学习新东西,开网店呢?”

刘大爷思考了一会儿,说:“其实就是不想认命。”

记者愣了一下:“什么意思?”

“就是不想认命,不想总被人家说了算。”刘大爷看着窗外的菜地,“种了一辈子地,到头来还是得看收购商脸色。菜贱了,人家收购价一压再压;菜好了,人家说不好看不要。我琢磨着,这辈子就这样了?不行,得变变。”

刘大爷的故事播出后,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他忙不过来,村里几个五十多岁的大姐主动来帮忙。刘大爷给她们发工钱,她们却说:“学学就行,以后我们也想试试。”

小雨的设计越来越受欢迎。她根据季节变化,设计了不同的包装:春天是嫩绿色的新芽,夏天是灿烂的向日葵,秋天是金黄的稻穗,冬天是红彤彤的辣椒。每个包装上都有刘大爷的卡通形象,戴着不同的帽子。

刘大爷的微信好友从最初的几个亲戚,变成了几百人。有顾客专门加他,只为听他讲种菜的故事。刘大爷起初不好意思,后来索性每天发一条,内容都是当天的菜地见闻:

“今天的黄瓜苗长得特别好,像小伢子一样调皮。”

“下雨了,茄子花开得漂亮,紫得发亮。”

“清早起来,发现一只刺猬在菜地里,它帮我们吃虫子,是好帮手。”

顾客们爱看这些朴实的文字,常常留言:“刘爷爷,您种的不只是菜,还有我们小时候的记忆。”

去年冬天,刘大爷遇到了一个难题。冬季蔬菜少,无法满足订单需求。他琢磨了好几天,最后在院子南面搭了两个简易大棚。

邻居老王路过,问:“老刘,这是干啥呢?”

刘大爷憨笑道:“学着搞个小棚,延长点产季。”

老王摇头:“你这么大岁数了,还折腾啥?”

刘大爷擦擦汗:“不折腾,人就老了。”

大棚搭好后,刘大爷种上了小白菜、菠菜、香菜等耐寒蔬菜。他请教了农技站的专家,还从网上查资料,学习棚内温度控制。早上,他四点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看棚内温度计;晚上,最后一件事是检查棚膜有没有漏风的地方。

功夫不负有心人,寒冬时节,刘大爷的大棚里绿意盎然。他发了一张照片到朋友圈,配文:“外面冰天雪地,大棚里春意盎然。”

照片下面,评论刷屏了。

春节前,小雨回家,带来了一个惊喜——她的毕业设计就是围绕”刘家有机菜园”做的全套品牌策划,获得了学校一等奖。

“爷爷,您看,这是我设计的新包装和宣传册。”小雨兴奋地展示着作品,“我的导师说,这是他见过的最有生命力的设计,因为有真实的故事和情感在里面。”

刘大爷翻看着精美的设计作品,老花镜下的眼睛湿润了。

正月里,县里组织了一场农产品展销会,特意邀请刘大爷参加。展位上,摆着刘大爷的蔬菜和小雨设计的包装。路过的人都会停下来,和刘大爷聊两句。

一位穿西装的年轻人递给刘大爷一张名片:“刘爷爷,我是电商平台的,想和您谈谈合作。”

刘大爷接过名片,有些犹豫:“我这小打小闹的,怕上不了台面。”

年轻人诚恳地说:“正是因为您这种匠人精神,我们才想合作。现在消费者最看重的就是品质和故事,而您恰好都有。”

回家后,刘大爷和杨阿姨、小雨商量了很久。小雨说:“爷爷,这是好机会,能让更多人知道您的菜。”

杨阿姨担心:“规模大了,品质能保证吗?”

刘大爷思考再三,最终点头:“咱试试,但有一条——决不能影响品质。宁可少赚点,也不能砸了招牌。”

合作后,订单量猛增。刘大爷不得不扩大种植面积,还流转了村里的一些撂荒地。他请村里的几个老伙计一起干,手把手教他们种植技术,严格要求不用化肥农药。

“刘家有机菜园”渐渐成了小有名气的品牌。县里的领导来参观,隔壁村的年轻人来取经,就连市里的农业局也派人来考察。

去年深秋,刘大爷站在自家的大棚前,看着夕阳下金黄的田野,对我说:“你说这事,怪不怪?我六十多岁了,本该安安稳稳等着含饴弄孙,结果却走上了创业路。”

我问:“后悔吗?”

刘大爷笑了:“后悔啥?人这辈子,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事,又能让别人认可,还有啥不知足的?”

杨阿姨在一旁补充:“他现在有钱了,天天往菜地跑,比以前还累。问他图啥,他说图高兴。”

刘大爷不好意思地笑笑:“主要是看到城里人吃上咱的菜,健健康康的,心里踏实。”

现在,刘大爷的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三月。他每天清晨五点准时起床,穿上洗得发白的蓝布衣服,戴上草帽,拿着锄头下地。

电脑还放在那张八仙桌上,桌面的塑料膜换成了新的,没有起泡。键盘上的红布也换成了一块印有”刘家有机菜园”标志的布。

阳光照进窗户,落在桌上的电脑、笔记本和半杯凉茶上。窗外,大棚里的蔬菜长势喜人,刘大爷哼着走调的小曲,将新鲜的蔬菜一棵棵装进包装袋。

每一袋上面,都有他的笑脸和一句话:“老把式的手艺,新时代的味道。”

今年春节,小雨研究生毕业后决定回乡创业,要把”刘家有机菜园”做大做强。刘大爷听到这个消息,先是一愣,然后笑得像个孩子。

他翻开那本老笔记本,指着最后一页写的一行字给我看:“但愿有一天,小雨能回来,和我一起把这事做下去。”

那行字的日期是两年前。

临走时,我问刘大爷:“您学电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刘大爷想了想,目光越过菜地,看向远方:“让我明白了,人活到老,可以学到老。只要不认命,日子总会有新花样。”

村口的水泥路上,一辆物流车正缓缓驶来,车上装满了贴着”刘家有机菜园”标志的包装箱,即将把这个小山村的味道,送往千家万户。

而刘大爷,正在电脑前查看新一批的订单,他的老花镜反射着屏幕的光,脸上的皱纹里盛满了笑意。

来源:白开水聊八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