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撞地球,我们能防住吗?” 访谈直播成功举办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3 10:48 2

摘要:2025年3月29日18:00-20:00,一场聚焦小行星防御的访谈直播活动在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穿越星际的宇宙信史——陨石”特展展厅内火热对话。本次直播以“小行星撞地球,我们能防住吗?”为主题,由科普大V、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2025年3月29日18:00-20:00,一场聚焦小行星防御的访谈直播活动在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穿越星际的宇宙信史——陨石”特展展厅内火热对话。本次直播以“小行星撞地球,我们能防住吗?”为主题,由科普大V、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科技传播系副主任袁岚峰主持,特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深空探测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深空探测学院院长黄方,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二级研究员徐伟彪,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特聘骨干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空间科学系统工程教研室主任李明涛三位专家联袂解读,吸引了全网百万观众在线观看。

聚焦天地大冲撞 共话地球防御之道

直播从近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2024 YR4”小行星可能撞击地球的话题切入,解读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举办陨石特展的原因和意义,随后,专家们围绕小行星的定义、形成、监测、防御等核心问题展开深入交流。

联动“陨石特展” 激发公众科学热情

此次访谈直播是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穿越星际的宇宙信使——陨石”特展的系列科普活动之一。该展览2025年2月开幕,通过400余件、超过100个品种世界各地发现的珍贵陨石标本和互动体验,向公众展现了陨石的科学价值与文化意义。展览特别设置“守护”篇章,小行星防御相关展项,凸显了人类探索宇宙、守护家园的科技力量。

直播中线上观众提出了很多问题,包括“怎么探解陨石带来的宇宙信息,有什么意义?”“目前对小行星的监测覆盖率有多高?目前近地小行星监测系统的漏检率是多少?对于长周期彗星或‘黑暗小行星’(低反照率天体),现有光学/雷达监测手段是否存在盲区?中国‘复眼’雷达如何补足这些短板?”等。专家们就网友关心的热点问题一一解答,既普及了科学知识,也传递了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自信与担当。为回答观众的热情提问,直播延时20分钟。

多方协作助力科普 共筑科创高地愿景

本次活动由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策划,是响应安徽省“深空探测科创高地”战略的生动实践。直播通过微博、搜狐、抖音、B站、视频号、快手、腾讯、知乎、寇享学术等多个平台同步播出,合肥广播电视台科创频道“有请科代表”、腾讯“一起来唠科”、快手科普、中科院物理所等官方帐户同步转播,覆盖广泛受众,彰显了“科技+文化”跨界融合的传播效能。

正如主持人袁岚峰副研究员在总结中所言:“人类或许脆弱如芦苇,但科学让我们有了守护地球的能力。”未来,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将继续携手多方力量,推出更多优质科普活动,为公众打开探索宇宙的窗口,助力科技创新梦想的培育。

本文2025年4月1日发表于微信公众号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 (“小行星撞地球,我们能防住吗?” 访谈直播成功举办),风云之声获授权转载。

■ 扩展阅读

直播预告 | 小行星撞地球,我们能防住吗?

中国将在2026年左右撞击小行星 | 科技袁人

如果小行星撞击地球,我们有哪些应对方法? | 科技袁人

“以石击石”防小行星撞击,科学家们为地球操碎了心 | 科技袁人Lite

来源:袁岚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