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场始于2019年的纠纷,因双方未签订书面合同、货物价格认定困难陷入僵局。检察官创新采用“书面问答”方式突破沟通障碍,同步引入心理咨询师疏导洪某情绪,最终促成双方对艺术价值达成共识。听证会现场,巩某通过视频直播完成转账,洪某当场撤回监督申请。
3月31日,在聊城市高唐县申请人洪某居住地的村委会会议室,一场特殊的检察听证会为聋哑手艺人洪某画下维权句号。
先天性聋哑的洪某通过纸笔“诉说”:经检察机关持续三个月的调解,终于收齐被拖欠六年的3000元手工木梳货款,并与买家巩某达成和解。
这场始于2019年的纠纷,因双方未签订书面合同、货物价格认定困难陷入僵局。检察官创新采用“书面问答”方式突破沟通障碍,同步引入心理咨询师疏导洪某情绪,最终促成双方对艺术价值达成共识。听证会现场,巩某通过视频直播完成转账,洪某当场撤回监督申请。
办案过程中,检察机关精准对接残疾人需求:联系特教老师搭建沟通桥梁,协调工商联对接直播从业者郭某提供电商帮扶,更将听证会延伸至当事人居住地。如今,洪某已着手通过短视频平台推广绿檀木雕刻作品,非遗传承之路迎来新机遇。
“司法办案既要解法结,更要解心结。”高唐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郭霞表示,将持续为洪某提供合同规范、专利申请等专项指导,以“检察服务包”助力民间手工艺创新发展。
人民监督员评价,本案通过探索构建“检察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多元救助格局,形成可复制推广的“1+N”救助长效机制,实现从“单兵作战”到“协同共治”,从“一次救助”向“全程帮扶”转型升级,实现了残疾人权益保障与非遗文化传承的双赢。(杨兆峰)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