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听她说”2025年收官沙龙:女性创作破局多重奏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3 11:07 2

摘要:一百多年前,弗吉尼亚·伍尔芙以“一间自己的房间”为女性创作争取精神和物理的双重空间;一百年之后,女性创作者们相聚文化底蕴深厚的济南清照泉城,共同开启了一场关于女性话题的“姐妹会客厅”。3月30日,在“请听她说”2025年收官沙龙:“从独白到众声:女性创作的觉醒

文|刘汇洋

摄|清照泉城·明水古城

一百多年前,弗吉尼亚·伍尔芙以“一间自己的房间”为女性创作争取精神和物理的双重空间;一百年之后,女性创作者们相聚文化底蕴深厚的济南清照泉城,共同开启了一场关于女性话题的“姐妹会客厅”。3月30日,在“请听她说”2025年收官沙龙:“从独白到众声:女性创作的觉醒与重构”的活动现场,三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女性创作者——陈慧、赵珊与蜡笔油一Rabbyui同台,从文学、学术以及网络文化等多维度视角分享与探讨了有关女性创作的觉醒与重构的话题。本场活动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阡陌书店与清照泉城·明水古城共同举办。

“请听她说”以“倾听她声音,看见她力量”为核心理念,以书为媒,致力推动女性共读、思想互助,聚焦女性成长主题,通过全国联合书展、线上圆桌会和线下共读等系列文化活动的开展,丰富女性人生的可能,拓展女性思想的边界,激发女性向上生长的生命力和创造性。本场活动是“请听她说”品牌以“姐妹会客厅”为联展主题所开展的系列文化活动的收官对谈。“姐妹会客厅”意在为女性搭建一个开放、温暖的交流场域——既是无处不在的精神温室,也能让女性于现实中寻觅一隅。“姐妹会客厅”鼓励每一位女性带着自己的故事走进来,分享经验,交换见解,让每一种声音都被温柔聆听,被认真回应。

活动现场

陈慧:吃卤菜也有双拼,女性的身份不用拘泥于一种

在浙江宁波余姚市梁栋镇的菜市场里,48岁的陈慧是清晨最早支起摊位的人之一。她的推车满载日用百货,车轮碾过青石板路的声响,与市集的喧嚣融为一体。然而,当暮色降临,这位被街坊称为“三姐”的摊主,转身执笔写下人间百态,以文字构筑起另一个世界。两种看似割裂的人生轨迹,在她身上交织成独特的精神图景。

陈慧

2000年,远嫁浙江的江苏姑娘陈慧迎来人生转折。儿子出生9个月后,她带着婴儿车走进凌晨两点的菜市场。“孩子要养,身体又弱,只能选时间灵活的行当。”初时,她将婴儿车篷布拆下改装成货架,白天照料幼儿,深夜进货摆摊。婴儿车承重有限,货物渐多时车架“趴地”,她便凭职业高中所学的服装设计功底,手绘图纸定制铁架推车,一用便是十余年。如今她的推车已迭代为超市货架组装成的“移动杂货铺”,在晨光中见证市井百态。

“生活不需要提炼,它长在你身上。”陈慧如此解释创作契机。菜市场的讨价还价、主妇们的闲谈碎语、异乡谋生的困顿与温情,化作她笔下鲜活的叙事。下午收摊后,她常在斑驳的记账本上记录见闻,这些带着油盐气息的文字逐渐累积成书。虽自嘲“不算作家”,但她的作品因扎根现实而充满生命力。当被问及创作时间,她笑言:“写作不是夜间专属,就像卤味能双拼,人生本就可以多味并存。”

从推车摊主到文字记录者,陈慧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凝视。她曾推着特制货架,跟随丰年农贸队伍从浙江慈溪跋涉至辽宁西部,也在文学采风时带着市集的烟火印记。在她看来,流动摊位与文学创作本质相通:“都是把零散的生活碎片,整理成能被他人感知的存在。”如今,她的推车依然每日穿行于街巷,而文字中的世界,正为更多人所看见,“市井不是背景板,它就是故事的土壤”。

赵珊:学术理性的温度就是为历史上的女性正名

在对谈中,《法庭上的妇女:晚清民国的婚姻与一夫一妻制》的译者赵珊展现出学术研究的另一种可能。当市井文学以感性笔触捕捉当下女性的生存状态,她的译作则从历史纵深解构性别不平等的结构性根源。面对“理性与感性如何共融”的提问,她以史学者的清醒回应:“真正的女性关怀,既需要市井烟火里的生命痛感,也需要学术研究提供的制度性反思。”

赵珊

“史学的本质是求真。”赵珊如此定义自己的翻译准则。面对本书作者、美国学者陈美凤聚焦“妾”这一特殊群体的研究,她选择以近乎克制的姿态还原原著的学术脉络。书中探讨的纳妾制度演变、妾的法律权益演变等历史细节,皆被置于严谨的考据框架之下。从元代“男子年四十无子可纳妾”的礼法桎梏,到民国时期妾室借助新法争取权益的个案,她在译著中反复推敲术语的精确性,将那些被简化为“狐狸精”或“受难者”的刻板形象,还原为具体时代困境中的真实生命。

尽管强调“译者不应夹带私货”,但赵珊坦言,当档案中那些卑微却顽强的女性跃然纸上时,学术理性与人文关怀仍会产生微妙共振。书中引用的基层司法案例,记录着妾室们如何利用有限的法律缝隙抗争,这些被历史宏叙事遮蔽的个体命运,经她的译笔获得了某种当代性。“她们不是工具,而是在制度夹缝中努力活出尊严的人。”这种认知,让冰冷的法律条文有了人性的温度。

如今,这位将译著戏称为“象牙塔产物”的学者,正尝试将艰深的历史研究推向公众视野。当主持人追问“学术著作能否被看见”,她的答案藏在书页间那些司法档案的字里行间:“每个时代都需要有人打捞沉默者的声音——无论是用散文还是译笔。”

蜡笔油一Rabbyui:在流量游戏中打捞被遮蔽的性别文本

在B站拥有43万粉丝的女性博主yui,正以独特的方式重构数字时代的女性创作版图。这位自嘲“三度创作者”的90后女性,既非传统作家亦非学术研究者,却开辟出一条连接小众女性文学与大众认知的隐秘通道。她的创作现场不是书桌而是剪辑软件,创作工具不是钢笔而是流量杠杆,在“推荐书单”与“季度热点”中实践着新媒体时代的女性主义启蒙。

蜡笔油一Rabbyui

“博主是信息的二传手,但传球路线由算法决定。”yui如此定义自己的角色。她深耕日语女性文学推荐领域,通过拆解上野千鹤子、田中光等作家的文本,将晦涩的理论转化为几十分钟的影像“轻散文”。流量反哺带来的蝴蝶效应令人意外:她推荐的绝版日文原版书,曾在一周内激活和催生了新的图书销售链,其内容排期甚至成为网络书店书籍销售的重要参考。

“每期视频都需要多次调整,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些视频记录着女性议题的关键词变迁史。yui笑称线上新媒体创作者的生存智慧即在合规框架内,将文化产物拆解与转化为具体可及的行动。如今,这位日均处理海量素材的数字园丁,仍在探索更富弹性的表达可能。

陈慧:在虚拟时代锚定肉身和日常生活

这位自嘲“职业高中生”的流动摊贩,从未将写作视为“突破框架”的刻意追求,却在日复一日的烟火气中,淬炼出独特的生命书写——当其他传统书写者标榜艺术如何“高于生活”时,她坚信“生活即文本”,其创作也始终与用推车担负的日常平行生长。

“写作是和自己和解的方式,不是野心。”陈慧如此定义写作的意义。2005年儿子出生后,摆摊、育儿、进货填满她的日常,唯一与文学的触点,是进货途中公交站旁报刊亭的《读者》杂志。2010年孩子入园后,孤独催生了QQ空间的数千篇日志,这些零散记录菜场见闻、异乡漂泊的文字,成为她对抗苦闷的“自救药方”。没有投稿野心,不设文学门槛,五年间她以摊主身份写下百余万字,直到余姚作协编辑循着网帖线索找到菜场,发现推车与稿纸共存的生活奇观。

当余姚宣传部将她的文字集结出版时,陈慧仅用一天便整理出书稿。“我从没想过当作家,就像摆摊不是为了成为企业家。”首部散文集《渡你的人再久也会来》的出版像一场意外,却暗含某种必然——菜市场的讨价还价、婴儿车改造的流动货架、深夜进货的公交站阅读,这些碎片经二十年沉淀,早已内化为独特的叙事肌理。如今已出版四本书的她仍坚持清晨出摊,“文字里的温暖是篝火,菜场的温暖是太阳”。

面对“为何不转型全职写作”的疑问,陈慧的答案充满生存智慧:“菜场让我确认自己活在人间。”当算法塑造着大众的认知茧房,她执拗地将创作根系扎进现实土壤——指尖沾着的鱼腥味、推车轴承的吱呀声、暴雨前抢收摊位的慌乱,这些无法被虚拟化的感官细节,构成她对抗悬浮叙事的锚点。这位自诩“文学圈外人”的摊主,用最“笨拙”的方式完成了创作本真的回归。

赵珊:在法律史的故纸堆中开凿女性的发声通道

当多数人将法律视为故纸堆中的冰冷条文时,法律史学者赵珊正以女性视角重构历史叙事,在《法庭上的妇女》一书的翻译及自身研究的过程中,完成了一场静默的学术更新。通过581份司法档案,《法庭上的妇女》将长期被遮蔽的女性主体性重新嵌入法律史谱系,用考据之锤敲碎了那些关于“妾”的刻板框架。

“突破框架的前提是发现框架的存在。”赵珊的研究始于对学术范式的警觉,她举例称,传统法律史研究中的“分家析产”理论,始终围绕男性继承权展开,而白凯(Kathryn Bernhardt)教授关于“承祧”的开创性研究——那些丧夫无子的女性,怎样通过立嗣等方式变相获得财产继承?无子家庭的女儿,又能获得多少属于她们的财产?这些被主流叙事忽视的历史褶皱,成为这些妇女史研究突破男性中心主义研究范式的切口。

面对晚清民国基层司法档案里的小人物,在翻译《法庭上的妇女》过程中,赵珊将每份档案记录视为多棱镜:纳妾不仅反映法律制度的演变,更折射妾室利用新式法院抗争的生存智慧;通过581个案例,她译出了作者陈美凤绘制的法律转型期女性权利意识觉醒的渐变图谱,让沉默的史料开口诉说性别博弈的复杂真相。

相较于菜场作家陈慧的市井书写,赵珊的突破更偏向方法论意义。她强调,女性法律史学者们将妇女史研究从“受害者叙事”中解放,揭示历史女性如何在制度压迫下进行有限但真实的反抗。这种研究取向,为当代性别议题提供历史镜鉴。赵珊指出,女性法律地位提升始终伴随与传统惯性的拉锯,而女性群体所体现的真实的牺牲与互助不可忽视。

蜡笔油一Rabbyui:女性主义从来不是单选题

“自媒体应该是女性自救的口述史档案馆。”yui如此总结自己的创作使命。她观察到大数据推送机制正将女性简化为扁平符号:一端是“不婚不育保平安”的都市独立女性,另一端是困于厨房与孩子的全职妈妈;一端是“恋爱脑就该被唾弃”的审判,另一端是“渴望爱情”的自我怀疑。这种粗暴分类忽视了个体生命的复杂性。yui提到在自己后台每日收到的数百封私信中,既有大学生深夜倾诉“不想被骂恋爱脑”,也有年长女性为沉溺感情的姐妹求助。每位女性都是历史与现实的复合体,原生家庭缺爱、社会规训压迫、情感剥削等因素共同构成了所谓“恋爱脑”的土壤,但算法只留下“活该”的嘲讽。

这位自嘲为“寄生虫”的数字游牧者,用行动证明女性创作突围的本质是携带矛盾与包容前行。她呼吁回归女性团结的本质:不追求统一的答案,而是通过海量个体叙事,呈现女性如何在具体境遇中寻找出路。正如yui所言:“当我们停止互相指责,开始认真讲述自己的故事时,新的历史就正在诞生。”

陈慧:打破“标准化期待”

“社会对女性的期待和对男性的期待不需要分开,我们都是人。”陈慧直言,人首先要认清自己是谁,而非社会要我成为谁。针对外界对女性“温柔顾家”“母职优先”的规训,她抛出“南瓜与丝瓜”理论——每个女性如同不同的植物,有人如南瓜般厚重扎根,有人如丝瓜般向上攀援,“花木兰千百年才出一个,要求所有女孩活成统一模板是荒谬的”。

在陈慧的认知体系中,期待的本质是外界强加的精神枷锁。她呼吁女性将评价标准从社会反馈转向自我勘探,“活在自己的认知里,追问我能做什么和我还想创造什么,这种向内探索才是抵抗焦虑的解药”。

赵珊:用动态自洽缝合理想与现实的裂缝

“我们是那样背信弃义,但这就意味着我们是那样忠于自己。”赵珊引用俄国女诗人茨维塔耶娃的诗句,剖析社会期待与自我选择的辩证关系。“我觉得每个人多少都活在期待里,社会的期待也好,家庭的期待也好,身边所有人对你的期待也好。不过每个人都可能在忠于自己的过程中与期待产生背离,所以我认为每个人的人生重大课题就是如何在这种拉扯之中做自己。”

蜡笔油一Rabbyui:以创造性破圈重构游戏规则

yui的创作历程充满破圈:当父亲质疑其20分钟荐书视频“不吸睛不赚钱”时,她反向操作“爸爸每吐槽一次,视频就再长10分钟”。面对数据压力,她组建全女性团队拍摄,“把钱给女人赚,拍女人的东西”。“如果社会对女性创作者的期待是道窄门,我们就拆掉门框自己造桥”“如果在你一条路行走发现已经无法满足自己期待的时候,你可以尝试融圈跨界去发出不一样的声音”,无论是用长视频培养深度受众,还是借剧本解构性别偏见,yui都在以行动证明“不迎合也能被看见”。

陈慧:以“生活现场”搭建女性互助网络

作家陈慧将菜市场视作观察女性生存状态的现场,“来买菜的婆婆会吐槽儿媳,同龄女性会诉说婚姻困境,年轻女孩甚至从百里外赶来咨询情感问题——这里天然形成了一座没有门槛的‘女性树洞’”。面对纷杂的个体叙事,她提出“共情不越界”原则,以多重身份(媳妇、母亲、知心姐姐、作家等)切换视角,但始终提醒对方“解决问题的钥匙在你自己手中”。

陈慧坦言,许多女性困于“认知虚弱”。“她们不是没有答案,而是缺乏执行勇气。比如那个为情感问题远道而来的女孩,她需要的是自我赋权,而非我的建议。”对此,她通过写作构建“精神火种”,在新书《去有花的地方》等作品中,她不美化苦难,而是呈现人性的复杂光谱。“写作最初是为自救,但当我从黑暗里爬出来,就有责任告诉更多人:你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火柴。”

赵珊:借学科逻辑萃取岁月中的人性微光

“我觉得文字是一种比较隐蔽的抗争方式”。赵珊以民国时期“筱丹桂自杀案”为例,揭示女性互助的跨界力量。当越剧名伶筱丹桂因不堪忍受戏院老板张春帆折磨而服药自杀后,女律师韩学章勇敢地登报公开筱丹桂之死的真相。“女性互助没有职业和身份壁垒。”

在法律史教学的课堂内外,赵珊教授学生勇于在史料支撑下重构性别认知,“当学生质疑‘为何要学古代法制’时,我告诉她们《唐律》规定了‘和离’(协议离婚),宋代女性享有一定的财产继承权。这些被遗忘的制度证明,性别平等不是西方专利,我们的历史本就蕴含变革基因”。她反复申明我们需要正视历史中的女性智慧,可以依凭学术去解析与洞察亘古不变的人性因子,“我特别认同三姐说的一句话,救赎女性的不一定是女性,而更多的是人性。我也提到了,历史中最不缺乏的就是各种各样的人性”。

蜡笔油一Rabbyui:以行业革新守护女性创作安全

基于自身影像创作者的身份,yui聚焦影视行业的系统性变革。她以“亲密戏指导员”(Intimacy Coordinator)这一新兴职业的发展史为例,向听众说明了如何通过制度设计保护女性创作者。从过去某些男性主演自作主张的肆意“发挥”,到当下逐步制度化的幕后说明,“这个职业要求提前告知演员戏份细节,明确身体接触边界,并在拍摄现场充当人权督导员”。

yui的创作本身即是互助实验,她编辑的“月经清洗指南”“女性健康知识”等视频内容,将粉丝投稿的真实故事转化为公共议题。“有山区女孩留言,因为我的视频学会拒绝男友不采取安全措施的要求,这种反馈让我坚信,传播必须比愚昧早一步抵达。”面对行业惯性,她提出一种“用算法反驯化算法”的策略:借势平台流量规则,在娱乐向内容中植入女性议题。譬如将曾经书籍史册上的女性叙事转化和演绎为短视频形式,让百年前的女性故事与今日形成对话,她打趣道:“或许一百年后会有赵珊老师三世,把我们当下的女性创作收集起来,形成新的史料也说不定呢!”

来源:齐鲁壹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