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小米SU7碰撞爆燃致3死”事件引发社会关注。4月1日午间,@小米公司发言人 微博公布了事故细节,但死者亲友对这一回应持怀疑态度。受小米SU7事故事件影响,小米集团港股午后开盘后大幅走低,至当日收盘跌5.59%,市值较上一交易日缩水800亿元。
近日,“小米SU7碰撞爆燃致3死”事件引发社会关注。4月1日午间,@小米公司发言人 微博公布了事故细节,但死者亲友对这一回应持怀疑态度。受小米SU7事故事件影响,小米集团港股午后开盘后大幅走低,至当日收盘跌5.59%,市值较上一交易日缩水800亿元。
关于事故中小米汽车疑似“车门锁死”的问题,一位不愿具名的汽车业内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说大白话就是,该事故中,一种情况就是可能车内人已被撞晕,很难物理解锁车门;二是车撞坏了,比如线束等被撞断,导致无法传输车辆解锁信号。”
死者家属:小米智驾有无法摆脱的责任
据媒体报道,3月29日晚9点,武汉某高校学生罗某、同学李某与另一所学校朋友霍某,结伴出发前往安徽池州参加某岗位的事业编制考试。
晚上10点多,一辆橄榄绿色的小米su7行驶在安徽铜陵德上高速,主驾驶位罗某、副驾驶位李某、后座霍某。
10点27分,罗某以116km/h时速开启智能辅助驾驶(下称“智驾”)。
10点44分,在路过枞阳至祁门路段时,车辆与高速水泥护栏发生碰撞、起火。
罗某、李某当场死亡,霍某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参与急救的医院称,等他们赶到,前排两人“烧没了”。
据悉,三人年龄在21岁至23岁之间。
罗某母亲张洁回忆,这辆小米su7为罗某男友购置,他是第一个知道车辆发生事故的人。
事故发生后,小米客服联系到罗某男友称他的su7发生事故。
罗某男友第一时间联系张洁,张洁笃定女儿罗某一定是开启智驾时发生事故。
她曾与女儿驾驶这辆su7从深圳去往武汉,这1000公里的路程里,女儿多次告诉她智驾“方便、安全”,她曾告诫女儿,现在技术不完善,不能盲目相信,自己开才放心,“我说她以后一定会后悔;她还反驳我,说有各种(证明安全)的依据。”
这一点在小米披露的事故数据中也有体现:罗某在撞击前几秒才从智驾手中接管车辆。
张洁认为,小米智驾对这起事故有无法摆脱的责任。
事实上,翻开小米su7用户手册,写明“智能驾驶功能为辅助驾驶系统,驾驶员需始终保持对车辆的控制”“系统无法替代人类判断,事故责任由驾驶员承担”。
目前,小米方面还没有和张洁、李某家属联系,张洁希望小米的调查组能够正面和家属沟通。
不过,这个说法与小米披露的“于31日晚依法向警方提交完成所掌握的车辆行驶数据及系统运行信息;也与事故受难者家属取得联系。”不一致。
罗某男友:对发言人的回复持怀疑态度
4月1日下午,记者与该小米SU7车主取得了联系,他表示,3名遇难者之一是其女友,两人只差一个婚礼,均是小米的忠实粉丝。目前他与女友家人暂未收到警方和小米的任何回复。
网友发布的事故车辆
罗某男友称,今天是事故发生的第四天,小米公司暂时没有与家属联系。事故发生时,车辆已接近目的地高速出口。事故当晚22时许,其女友与他还有联系。
罗某男友介绍,其车辆为小米SU7标准版,于武汉交付。他本人长期在深圳,购买车辆的目的是方便女友出行。
罗某男友表示,事故发生后,他与女友家人,曾多次询问事故调查进展,但均未收到任何反馈。
沃达福数字汽车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翔表示,目前还需等待警方具体调查结果,根据小米现有说明来看,自2016年特斯拉推出自动驾驶功能以来,国内外(包括美国)已发生多起高速公路场景下的典型案例,这类事故的责任认定存在复杂性。
首先,交通事故本身具有普遍性(燃油车也会发生),但争议焦点在于新能源车用户高频使用的NOA(智能辅助驾驶)功能。该功能通过方向盘自动转向等技术,容易在长时间高速行驶中让驾驶员产生过度依赖。
理论上驾驶员只需及时接管即可避免事故,但实际操作中存在两个关键问题——第一,车辆控制系统已非完全人工操控:传统车辆由驾驶员直接控制油门/刹车,而智能汽车的操作往往需经过预控制器(或决策系统)的计算后执行指令。第二,技术不成熟性:软件系统复杂度极高,存在潜在风险,且数据来源于车企自身提供,但又是作为事故调查的主要依据。
来源:观察者网综合大河报、新民晚报、澎湃新闻、正在新闻、青岛广播电视台
最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接触更优秀的人也可以让你成为同样的人,欢迎关注官方公号:灰产圈灰产圈:培养你的发散性思维 解密互联网骗局、实战揭秘互联网灰产案例、网赚偏门项目解析、分享网络营销引流方案。深挖内幕、曝光各类套路
来源:灰产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