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解放军东部战区丢出“我们来了”这四个字,岛内瞬间拉警报,但真正让人警醒的,是这次根本没有“前情提要”——不是回击,而是主动设局。
解放军东部战区丢出“我们来了”这四个字,岛内瞬间拉警报,但真正让人警醒的,是这次根本没有“前情提要”——不是回击,而是主动设局。
演习图就叫“进逼”,信息密度爆表。这不是喊话,而是“走流程”。台海这次,不是吓唬谁,是直接拿地图下场走棋。
2025年4月1日早上,东部战区发布一句话:“我们来了。”
没有预告、没有通告,也没留余地。
你以为是口号?打开新闻,发现是真的。
舰队南下、战机出海、远程打击力量调动,全线转场。一场不带彩排、不设剧本的多军种联演,直接在台岛周边开启。
最狠的是,这次连代号都没取,演习图甩出两个字:“进逼”。
说白了,就是——不是打给谁看,而是打给谁听得懂。
你听不懂?那也不是我的问题。
和以往不一样,这次的最大区别是:行动并非“回应”某件事,而是自定节奏。
以前类似演训,往往是在某些敏感言论或“外来军机舰艇活动”后做出的姿态。但这一次,没有导火索,没有借口,战区直接推进部署。
再看那张图。《进逼》部署图表面上像是模拟示意,但对专业人士来说,这压根不是“图示”,而是“流程图”。
舰队、空中编队、远程打击兵种的布阵方式,全部是按实战逻辑来的。信息密度极高——发射方向、拦截扇面、预设压制区域,一目了然。
这是流程演练,而不是姿态表达。
台岛军方也在第一时间回应,说“掌握动态”“全面戒备”。但岛内媒体随后报道——部分系统未能及时切换至联合作战状态,指挥链短暂失效,三小时后才逐步恢复。
说白了,系统卡了,链路断了,幸好是演,不然就真“蓝屏”了。
东部战区组织陆海空火等兵力位台岛周边开展联合演训。(东部战区视频截图)
而东部战区这边只丢下一句话:“演习还在继续。”
这四个字,不是保留余地,而是明确态度——我不说结束,就不会停。
你扛得住不?问题是,对岸这边未必扛得起。
新华社使用了一个关键术语:“要道要域封控”。很多人看过去没在意,但真正懂这套逻辑的明白——这是实战背景下最核心的控制策略。
什么意思?
就是把未来一旦进入高强度对抗时,对手可能逃脱的路径、外援可能介入的方向、关键通信/补给节点……提前标记、预封。
山东舰穿巴士海峡,不是走走形式,而是模拟封堵“外援通道”;远程打击单元转场,是按敌情模型做快速部署训练;空军穿越台海中线,已经不是“表态”,而是控制动作。
而海警也首次以实战执法单位身份加入,不是陪跑。临检广播、模拟查控,这是在预演某种未来状态下的秩序重建程序。
你说是演习,人家是在走接收流程的第一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美方的反应非常克制。这次,美军没有直接调动部署,白宫没有明确表态。
CNN援引美防务顾问梅惠琳的话说:“在现有部署下,解放军3-4周内具备对核心节点的压制能力,美方介入窗口可能被极度压缩。”
换句话说,不是不想救,而是来不及救。
这背后的战略转向其实在3月底就有迹可循。彭博社报道称,华盛顿已在内部讨论将对台策略从“高调干预”转为“低调管理”。更直接地说,是:如果稳不住,那就体面脱身。
从“画红线”到“做切割”,这中间的转变,有点耐人寻味。
如果你非要靠近一步——那后果,可能就不再是外交抗议那么简单。
再看岛内反应,领导人的发言是:“希望加强台美协调机制”。
你说得挺圆,但问题来了:现在这年头,美方真会为你下场跳进这一局吗?
别忘了,特朗普刚对乌克兰说出那句“赔钱货”。下一句,会不会说给你?
彭博社评论更直白:“美国内部更担心被拖入冲突,而非失去所谓战略位置。”
一句话定调:这场局,可以谈,但不值得打。
而大陆的态度呢?一句话就够了总结:你不退,我不绕;你嘴硬,我走实;你喊现状,我直接布控。
这一次军演没有公布结束时间,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它不是“展现实力”,而是“按部就班”。
不是“说统一”,而是正在做统一的前置流程操作。
战未起,局已定。
来源:3C捕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