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寻保传”】走进汉调桄桄 守护中华文脉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3 11:30 2

摘要:文物和文化遗产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智慧,是无比珍贵的资源,其保护与传承工作关乎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发展脉络。为深入开展“寻访文物古迹 保护文化遗产 传承中华文明”专项活动,近日,汉中市南郑区人民检察院普通犯罪检察部就汉调桄桄的保护与传承进行了寻访。

文物和文化遗产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智慧,是无比珍贵的资源,其保护与传承工作关乎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发展脉络。为深入开展“寻访文物古迹 保护文化遗产 传承中华文明”专项活动,近日,汉中市南郑区人民检察院普通犯罪检察部就汉调桄桄的保护与传承进行了寻访。

汉调桄桄是迄今活跃在汉中城乡的地方剧种,它产生于宋代,定型于元年,完善于明代,兴盛于清代,繁荣于民国,复兴改革和发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中国传统剧种之一。

汉调桄桄属梆子腔,唱腔结构为板式变化体,音阶为综合性七声音阶,调式为七声音阶的“徵”调式兼“宫”调式。音乐包括唱腔、伴奏两部分。咏、白、唱、念的发音,均以汉江上游方言音调,特别是汉中、南郑的群众语音为基础,曾流传于汉中各县区及安康、川北、陇南、湖北等地。有传统剧目1500多本,既保留了秦腔高亢激越的特点,但又吸取了陕南地方音乐悠扬委婉之长,有其独特的汉调艺术魅力。

在桄桄剧团团长的引导和讲解下,普通犯罪检察部干警参观了剧团的工作、演出环境,在展览室中见到了刻满岁月痕迹的戏签、印章、剧目、舞台设备,明白不同身份戏服的颜色、制式、花样的区别,知晓了新的非遗传播途径,了解了汉调桄桄的历史与发展。下一步准备在新剧目创作、进校园活动中开展合作,努力让非遗文化“传下去”“活下来”,不断换发新的时代光彩。

此次文化“寻保传”专项寻访行动,使干警们体会了非遗文化的深厚内涵,感受到传承人员对非遗文化的热爱与坚守,深入了解了汉调桄桄的保护、传承现状,为汉中市南郑区人民检察院立足检察职能,共同探讨做好非遗保护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下一步,汉中市南郑区人民检察院将持续开展文化“寻保传”活动,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与发展贡献法治智慧和检察力量。

来源:汉中检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