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打日本却遭郎平弃用!转身效力土耳其的王一梅,如今后悔了吗?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3 11:25 2

摘要:她是中国女排的“暴击女王”,一记150公斤的暴扣能砸晕日本王牌,却被自家教练贴上“战术毒瘤”的标签;

她是中国女排的“暴击女王”,一记150公斤的暴扣能砸晕日本王牌,却被自家教练贴上“战术毒瘤”的标签;

她曾是全民热捧的“抗日英雄”,却在巅峰期被郎平一脚踢出国家队,成了媒体笔下的“过气弃子”。

从游泳队哭着退出的傻大个,到让国际排坛颤抖的重炮手,再到土耳其联赛的“中国打工妹”,王一梅的人生狗血且魔幻。

如今回看,这究竟是天才陨落的悲情故事,还是反叛者撕碎体制标签的逆袭爽文?

7岁的王一梅被体校教练一眼相中,塞进了游泳队。

那时的她手脚修长,像个天生的“水漂”,每天泡在泳池里扑腾。

可谁也没想到,四年后,命运突然给她泼了一盆冷水,11岁的她身高猛蹿到1米7,肩膀宽得像堵墙,活脱脱成了泳池里的“巨人”。

教练摇头叹气其身材划水阻力太大,游不动。

被迫离开泳池的她,转头撞上了辽宁女排教练宁冬春。这位老教练盯着她的身板和手臂,眼睛都发亮了。

从没摸过排球的王一梅,硬是被拽进了陌生的训练馆。

她抱着球像抱炸药包,扣杀动作笨拙得能把地板砸出坑,但那股子蛮劲儿让教练直拍大腿:“这丫头,天生就是抡大锤的料!”

身高1米9的她在网前就像座移动炮台。

别人练战术,她闷头练力量;别人休息,她加练扣球,把训练馆的墙砸得咚咚响。

两年不到,这个曾经的“游泳淘汰生”竟杀进了辽宁队一队。

2003年,国家队主帅陈忠和见到她,脱口就是一句:“这姑娘的扣杀,让我想起年轻时的郎平。”

国际赛场上,她成了对手的噩梦。只要她轮转到前排,对方自由人下意识就往场外躲。

最狠的一次,她抡圆了胳膊砸下去的球,时速接近100公里,直接把日本队的防守阵型轰得七零八落。

球迷们疯狂刷屏:“看大梅扣球,比看武侠片还带劲!”

从泳池弃儿到排坛重炮,这场搞笑的“身高绑架案”,反倒成就了中国女排最暴力的美学符号。

被郎平弃用

2013年,中国女排迎来新帅郎平,王一梅的命运却像过山车一样急转直下。

原本稳坐主攻位的她,突然成了替补席上的常客,训练时连主力组的对抗赛都挤不进去。

球迷们看得一头雾水,那个曾经用重扣砸穿日本队防线的“人间大炮”,怎么一夜之间成了冷板凳专业户?

问题出在战术体系上。郎平接手后,把“全面型攻手”刻进队伍基因里,要求每个队员既能扣杀又能防守,甚至能接一传。

王一梅的短板却像被放大镜照着:她扣球时像移动的炮台,防守时却成了漏风的盾牌。

队内测试数据显示,她的防守效率比新晋主力低了近30%,一传到位率更是垫底。

2014年,王一梅的名字从国家队大名单里彻底消失。

球迷骂声一片,有人痛批郎平“过河拆桥”,也有人翻出她土耳其联赛的签约照冷嘲热讽。

但鲜少人注意到,她在伊斯坦布尔机场拖着两个28寸行李箱时,箱子里塞满了防守训练笔记。

土耳其联赛的强度远超国内,每周三赛的魔鬼赛程逼着她边打比赛边补短板。

首秀那天,对手故意把球往她手上扣,结果她硬是接起了两个关键救球,赛后外媒标题写着:“中国重炮学会了用盾牌。”

这段海外漂泊的日子,成了她职业生涯最矛盾的时期。

土耳其联赛的技术统计显示,她的场均得分从国家队的18.5分跌到12分,但防守数据反升了40%。

当国内媒体追问“被国家队抛弃是否心寒”时,她只是擦了把汗:“在哪儿打球不重要,能继续扣杀就行。”

土耳其联赛的聚光灯下,王一梅的职业生涯画风突变。

她不再是那个只靠蛮力砸地板的主攻手,反而成了球队的“万金油”,既要负责前排强攻,又要参与后排防守,甚至得帮着队友卡位补漏。

联赛数据显示,她的扣球成功率从国家队时期的52%降到48%,但救球次数翻了一倍,拦网效率也涨了15%。

有次客场对战伊萨奇巴希,对方教练特意在暂停时叮嘱队员:“别看她现在跑动多了,那右手还是能要人命!”

2018年世锦赛后,中国女排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王一梅的名字逐渐消失在顶级赛事名单里。

社交媒体上偶尔流出的训练视频里,她穿着土耳其俱乐部的训练服指导年轻队员,手腕上还缠着肌效贴。

国内排坛关于她转型教练的传闻越传越真,甚至有消息称某省队开出高价邀她挂帅,但始终没等到官宣。

有球迷对比她十年前扣杀日本队的照片感叹:“现在的大梅,眼里少了杀气,多了点佛系。”

面对记者追问“是否后悔离开国家队”,她擦着汗咧嘴一笑:“当年在土耳其啃硬面包练防守的时候,倒是后悔没多带几包榨菜。”

玩笑归玩笑,她后来在采访里正经说过:“职业运动员的路就像扣球线路,你以为能打直线,结果被对手的手指尖蹭成了斜线。”

如今她的社交账号简介仍写着“排球打工人”,最新动态是转发青少年排球训练营的广告,配文“会扣杀的孩子运气不会太差”。

结语

王一梅的职业生涯就像一场拉锯战,国家队时期砸穿地板的重扣成就了传奇,土耳其联赛里却成了满场扑救的“地板清洁工”。

有人总替她可惜:“要是当年改打接应,说不定能多拿几块牌子?”她倒拎得清:“球场上哪有‘该不该’,只有‘能不能’。”

如今她带着小队员练球,手腕上还缠着泛黄的肌效贴,和当年世锦赛时是同款。

球迷这才看懂:那个总被说“死脑筋”的重炮手,早把排球玩明白了——人生和打球一样,扣杀再猛也有过网的时候,但热爱这玩意儿,换个姿势照样能得分。

就像她常说的:“球砸下去总会弹起来,人摔倒了也能换个方向爬起来。”

信息来源:王一梅位置后移 郎平铁心改造女排她或沦为配角 中国广播网

曝王一梅转会土耳其豪门 该队主力均为国手级 环球网

王一梅扣晕木村 日本测其力量瞬破4瓦块(图) 腾讯体育

王一梅抖音

女排昔日王牌变身球队老板 王一梅谈郎平:偶像 红星新闻

“第一重炮手”沦为边缘人,29岁王一梅能重返中国女排吗? 澎湃新闻

来源:秀儿说游戏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