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竿头,AI更进一步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3 11:46 2

摘要:2024年,快手的商业化收入达到724亿,同比增长超过20%,不但远远甩开大盘,也是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里同领域表现最好的之一,其中,光是Q4的AIGC短视频营销素材和虚拟数字人直播解决方案的日均消耗,就突破了3000万人民币。

文 | 阑夕

快手刚在长沙举办了一年一度的磁力大会,句句不离AI,事事都是AI。

和消费侧还卡在需要解释「AI到底有什么用」的早期灌输阶段不同,在商业侧,叙事早已进入了「AI可以怎么用」的丰富供给阶段。

先看一组数据:

2024年,快手的商业化收入达到724亿,同比增长超过20%,不但远远甩开大盘,也是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里同领域表现最好的之一,其中,光是Q4的AIGC短视频营销素材和虚拟数字人直播解决方案的日均消耗,就突破了3000万人民币。

原因很是直截了当,借助AI,快手几乎重新改造了一套商业化系统出来,从用脚投票的结果来看,广告主们对新能力的买单态度,不可谓不痛快。

这也是最不容易被故事打动的市场,只有证明了真实可行的提升效果,才能撬动真金白银的消耗增长。

而快手在做的事情,也在把商业营销这个领域,用AI推到了「Next Level」。

· · ·

对于经营一门生意而言,互联网的核心价值之一,就是大幅降低成本。

比如以前开店,要租店铺、装场地、雇员工,有了电商之后,开店的门槛就低了很多,投广告也是如此,在传统媒体做投放,必须承受「不知道哪一半的广告费被浪费」的代价,但数字营销却能提供精准服务,让广告只为特定人群曝光。

但是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那些降低的成本,又以另一种形式被加了回来。

如今,电商的获客成本已经高过线下了,若是不依靠代运营公司,或是自建经验丰富的团队,普通商家根本躲不开要踩的坑,广告更是成了一个实效差异巨大的「微操」行业,头部的广告主靠着上百人的技术中台,能在ROI上甩开同行一大截。

这也就意味着,基于技术使用能力的加厚,技术本身的普惠意义重新变得不均匀了,中小商家所能掌握的工具、经验乃至方法论,都难以真正享有技术链上最先进的那部分收益。

快手对于普惠的价值再明白不过了——这是它在运作短视频平台时的立足之本——所以没理由不理解商业客户同样需要这种经营能力的普惠,但是只有到了AI这波浪潮袭来之后,重塑商业化营销引擎、把普惠输出给每一个客户,才变得可行起来。

事实证明,技术系出来的死结,也只有更新的技术能解开,而这一解开后能够释放出来的商业价值,有着难以想象的巨大空间。

· · ·

2024年,快手基于大模型推理上线了UAX(全自动投放)能力,一年下来,UAX的客户渗透率已经接近60%,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应用比例。

回报数字解释了为什么UAX能在短短一年时间里被一半以上的客户广为使用:

UAX的使用让客户广告投放冷启成功率提升了25%。

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广告投放这件事情,已经进入了一个拼计算资源的复杂博弈时期,成百上千条素材投出去后,根据不同的目标和出价进行叉乘组合,在追求极限ROI的路上,考验的是投放端在体力和智力上的叠加工作。

举个例子,因为每分每秒都在消耗着预算,广告主是得有人来负责盯盘的,怎么调整策略、应对预警、替换素材、优化数值……都需要专业的数据分析和经验知识进行处理,而且在过去的大部分场景里,系统自带的智能化功能,实际上都是干不过手搓决策的。

但在快手UAX的实战里,系统能出的成绩,终于从「保下限」,变成了「提上限」。

在背后支持UAX的,是快手为营销场景开发的专用推理模型,不止是简单的盯盘,从跑量归因到动态出价,只要是需要人给出决策的环节,AI都能代劳并且做得更好,以致于用过的广告主大多「回不去了」。

在短剧、小说等内容消费行业,UAX的渗透率更是高达96%,这类投放的广告素材普遍都是从视频正片里截取出大量的高光时刻,广告主也不确信哪些片段会更受用户喜欢,以前的操作都是海投+盯盘+调优的人工堆砌,现在有了AI的介入——不知疲倦为何物,还会比人更懂数据——很快得到流量「全托管」的认同。

这就是技术的普惠意义,在游戏、教育、消费等重买量行业,投放团队的成本开销平均会占到公司收入的10%,对于体量有限的公司来说,这是相当沉重的负担,属于要想下场必须先行购置的昂贵门票。

而在快手新构建的商业生态里,免票入场将是常态。

· · ·

快手当然不是唯一在用AI给广告/营销行业洗牌的公司。

比如AppLovin的股价在过去两年里涨了45倍,远超英伟达,这原本只是一家专注于手机游戏获客的中间商,却因抓住了AI机遇,开发出了能够大幅提升ARPU的机器学习模型,一跃成为市值断崖式领先的广告技术公司,甚至冲击到了Google的AdMob业务。

在淘金热潮里,卖铲子毫无疑问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快手为广告主们提供的AI服务,也属于铲子的形式之一,不过,在平台都想卖铲子的同时,快手还有制造金矿的能力。

别人有的快手都有,而快手有的,别人未必会有,我指的是,快手自研的视频大模型可灵。

在磁力大会的现场,可灵生成的广告样片已经展示出来了,无论是从内容创意、还是效率成本方面,可灵的空降,恐怕将会彻底改变广告业的供给模式。

众所周知,在数字广告的生态里,素材的量很重要,如果量不够,就会走上传统广告的回头路,也就是赌广告内容能不能击中最大公约数,最大公约数的另一层意思在于,承认用户的口味和需求是千人千面的,人力有时而穷,断无可能做出让每一个人都感兴趣的广告。

而接入了可灵AI能力的、专为广告主量身定制的广告内容制作产品磁力开创颠覆了这种理论上的局限性,在几块钱甚至几毛钱一条的生产成本下,磁力开创完全能够实现,以触达1万人为目标,并为这10万人的曝光定制1万种视频素材。

设想一下:假如推广一款洗发水,最后5秒钟的钩子素材是模特拿着洗发水跳舞,但在广告平台里,基于对用户的洞察,其实可以了解到对方的更多偏好,比如张三偏爱消费国风视频,那么广告主通过磁力开创,能在几分钟内把原模特「重制」为汉服装扮,提高吸引张三点击的概率。

以此类推,在AIGC产品的支持下,广告主生产素材的成本直线降低,如果说算法解决了内容消费的千人千面需求,那么AI就解决了广告曝光的千人千面需求。根据快手内部测算,AI大模型预计可以把客户的短视频营销素材制作成本降低60—70%甚至更高。

在3月底,快手磁力开创全面接入DeepSeek-R1满血版模型,品牌只需输入对短视频广告脚本的诉求,即可获得脚本主题和分镜号的画面描述、台词、字幕,以及脚本遵循的创意逻辑、相关的素材建议等内容,轻松输出高转化、好创意的的广告脚本。

与此同时,基于可灵AI的视频生成能力,磁力开创能够实现从「想法创意」到「素材成品」的一站式智能化素材生产。

而且还要考虑到磁力开创这样的AIGC产品,并不是静态的:

AI行业也有类似「摩尔定律」的演化规律,比较广泛的共识是,智能水平每八个月翻一倍,计算成本每一年减十倍,这项技术在企业级市场的渗透率,只会越来越快。

· · ·

AI正在全方位重塑快手的商业链路,不是小打小闹的缝补,而是彻底再造下一个代际的经营模式。

上面谈到过,广告已经成为一个计算密集型的产业,无论是商品还是服务,它们的获客竞争都还在日渐精细化,不但要和同行竞争,还得和用户的注意力竞争,因而对于先进生产力的索取,是长期的刚性需求。

快手的发力点,是在为客户配置AI组成的专家团队,补足分工体系里智能分布不均的现实问题——比如有的商家确实有着很好的货品,但他没有足够的技术水平去制定和执行营销方案——这恰好也是AI在当前版本的可用之处。

就像我们看到顶级AI在刷题屡创新高的同时,也依旧难以避免在9.11和9.8两个数字哪个更大的问题上翻车,模型的进化机制决定了它更容易扮演专家而非通才。

AGI很重要,但在这张饼真正喂进嘴里之前,更重要的事情,可能还是让一部分人先用上AI,我们已经在医疗、法律、金融等多个行业见证了天翻地覆的变革,快手在商业侧的贡献,也必然写入这项新兴技术的应用历史。

还是那句箴言说得准确,创造未来的唯一方式,就是参与其中。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