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世界之巅的冰雪与女性的勇气相遇:从无氧登顶的生死博弈,到00后少女的野心征途;从文字与雪线的哲学互文,到公益与峰顶的善意联结……
当世界之巅的冰雪与女性的勇气相遇:从无氧登顶的生死博弈,到00后少女的野心征途;从文字与雪线的哲学互文,到公益与峰顶的善意联结……
一群女性登山者,凭勇气与自然对话、凭韧性向上突破,高原红是风雪亲吻出的腮红,雪镜下的眼睛无须任何眼妆修饰都是最迷人的存在——她看到了大多数生命都无法欣赏到的壮阔景象,这一刻,雪山亦是向上之美的见证者。
第一位分别从南坡和北坡登上珠峰的中国女性登山者,曾登顶六⼤洲的最⾼峰。
拼色运动外套 TORY BURCH
滑雪镜 Smith
双肩包、⽑线帽 ARC’TERYX始祖鸟
8848米的女性注脚,我要活得够漂亮
是扛过雪崩时与死亡的较量、不负使命为遇难队友圆梦的勇敢女孩;也是在雪山之上穿搭时髦认真护肤的精致Girl,仅此一次的人生我想活得足够漂亮。
雪崩后的两次重返珠峰
2015年尼泊尔地震雪崩中,我满脸是血地活了下来。但是 2016年,我选择重返珠峰,原因很简单——为过去两年付出的上百万积蓄、辞掉工作的决心,以及手术康复的煎熬,讨一个答案。第一次登顶后,我以为圆梦了,可PTSD如影随形:在6500米营地,雪崩的轰鸣、队友遇难的画面仍会在梦中将我惊醒。直到2017年第二次登顶,我才真正放下。
第一次是执念和心愿,第二次是给自己的和解礼物。当初在面对雪崩瞬间,脑中只有“活下去”三个字。母亲那句“安全回来比登顶重要”我一直放在心里,面对死亡时,强烈的求生欲和对家人的责任让我拼尽全力。后来重返雪山时,我脖子上那条蓝色哈达,是替2015年遇难队友圆梦的承诺——2016年我戴着它从西藏北坡登顶,同年10月我将它留在尼泊尔珠峰大本营的石碑上,象征跨越南北坡的联结。
冲锋⾐、登⼭包、⽑线帽 均为ARC’TERYX始祖鸟
登⼭杖 The North Face
动力绳、快挂 KAILAS凯乐石
滑雪镜做挂饰 Smith
睡袋、水壶做挂饰 私物
女性的韧性
在大山之中女性有一些独特的优势,比如女性登山者的娇小身材,在高海拔反而是氧气消耗少的优势;韧性与同理心,则让团队更紧密。如果让我总结登山必备的三个性格底色,我的答案会是:“勇敢”是直面挑战,不惧困难,战胜高反呕吐、月经期攀登的狼狈;“韧性”是能够忍受高反、恶劣环境与身体极限;“理智”则是在关键时刻清醒决策,避免不可逆后果。我个性里的“理智”帮助我很多,2018年在德纳利峰距离顶峰100米时,我们遭遇“白化天气”,我果断下撤——即使成功近在咫尺,也必须为安全做出决断。
2019年,我与朋友创立“她无限”,带都市女性登山募资,资助千名山区女孩读书。初衷源于一次聚会——当朋友们困于婚姻与事业的迷茫时,我说:“去登山吧,山会给你答案。”三年间,30多位女性登顶三座雪山,筹得180万元,资助云南、甘肃千余名女学生,提供高中奖学金。我觉得这件事情特别有意义,登山让我们找回力量,也让远方女孩握住了未来的方向。
雪线上的“闪亮girl”
在大山里护肤我觉得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清洁、保湿和防晒。我回到帐篷就会用湿纸巾把脸上的防晒霜卸掉。关于保湿我会在出发前将精华、面霜分装好,每晚雷打不动地涂抹。另外防晒也很重要,除了紫外线,雪地的反射也很厉害,所以我通常是防晒霜叠加物理防晒双保险。防晒霜早上出发前涂,每个小时补一次。物理防晒,我会把能盖上的地方都盖上,比如戴上太阳眼镜、帽子,脸上加buff围巾。
登山也要做“精致Girl”,这些别人嘴里的“无用之美”,对我而言却是漂亮做自己的关键。我每次出发前必做美甲、种睫毛,冲锋衣的颜色和帽子的颜色也会精心搭配。虽然山上条件艰苦,我曾经有过二十多天不能洗澡,但是没关系!漂漂亮亮拍下照片的瞬间,足够让我的心情明亮起来。
七堇年
作家,已出版作品12部。登山及户外运动爱好者,用三年时间,穿越横断山脉三万里,并出版最新作品《横断浪途》。
软壳外套、帽⼦ ARC’TERYX始祖鸟
内搭冲锋⾐ HECHTER
动力绳 KAILAS凯乐石
在大山与字句间跋涉
夏羌拉的暴雪中,我跪在雪地里喘息,指尖冻得发紫。下撤时,朝霞将冰川染成金红色——原来写作和登山一样,是用肉身丈量未知,在辽阔中坦承自己的局限。
从精神出口到生命觉醒
“登山于我,不是逃离都市,而是精神的出口。”城市的单一性让我警惕——上学、上班的重复轨迹,对作家而言是危险又局限的。我从少年时代开始的旅行和如今的户外实践,都是为了“走出自我的洞穴”,理解周遭的广大,进而体认自身的渺小。世界不只是人间,城市也远远不是宇宙。城市的惬意和舒适,会让我们产生某种自大的幻觉。而事实上,我们从来不能征服自然和高山,只是高山放过了我们而已。亲力亲为的攀登,接受风、雪、雨水的种种考验,总在提醒我要敬畏那个更狂野和强大的自然世界。
同时我还有一重身份是作家,对我来说写作和登山是共通的。“写作是精神的徒步、转山和攀登。”二者都需要用意志对抗漫长,用肉身丈量未知,不断汲取养分,积累感受丰富自身,而且不能保证每一次都能登顶成功。
雪线上的理性与柔情
高原上,男性常因代谢快、耗氧多而更易高反。女性则展现出惊人的耐力——背夫队伍中,女性的负重能力与男性旗鼓相当。另外女性登山者的细腻,是一种隐形的馈赠。女性更擅于冷静决策、关照团队,她们从不鲁莽、冒进、一意孤行,这种谨慎和细心的特质,在高山户外运动中非常重要。
⽜仔夹克、喇叭⽜仔裤 SPORTMAX
内搭背⼼ Simone Rocha
⼿套 The North Face
登⼭包、腰包 ARC'TERYX始祖鸟
快挂 KAILAS凯乐石
⼿套 The North Face
⽅⼱做挂饰 Golden Goose
雪山的残酷馈赠
我在夏羌拉雪山经历了深及膝盖的大雪、凌晨冲顶时的虚脱、冷到牙齿打颤的绝望……那是我第一次觉得自己“不行了”。但是队友没有放下我,大家依然互相鼓励,咬牙踩着大雪攀登。虽然没有登顶,但下撤途中,我看到了最壮观的朝霞,整个雪白的世界一片金红,我为自己坚持到此而骄傲。
躺在沙发上喝可乐的人,永远不懂这种活着的快感。有人问:“登山是徒劳的艺术,为何能对抗虚无?”答案藏在过程本身。攀登如同西西弗斯推石上山,快乐源于“兑现目标”的旅途,而不是登顶的勋章。
如诗人韩东所说的:“剥离目的的人生,才是有所作为的过程。”登山让人学会删除自己,当强风吹拂,你站在山顶,会意识到世界的广大,你的短暂与局限仿佛随时可以被这个世界删除,由此你会清晰地分辦出什么才是值得放在心上的。
硬核装备与温柔护肤
救命单品:一件硬壳冲锋衣,轻便、防水、抗风——它是我与极端天气谈判的底牌。
雪山护肤:防风比补水更重要;物理防御——帽子、墨镜、防尘面罩全副武装;保湿急救会用润肤乳每小时补涂,润唇膏必须随身携带;呼吸保护会用Buff面罩锁住口鼻湿气,对抗黏膜干裂。
黄春燕
中国登山运动健将,贵州省登山运动协会副主席、登山队长,曾完成世界最⾼峰珠穆朗玛峰登顶,成为贵州史上首位登顶珠峰的女性。
⽻绒连体服 私物
Emery岩塞做头饰 KAILAS凯乐石
雪山的尽头是故乡
珠峰顶上,风雪掠过脸颊,我仿佛回到瓮安的竹林,听见童年的溪水声。才明白所有山峰的尽头,都通向记忆深处那座大山深处的故乡。
家乡的馈赠与雪山的召唤
贵州的山,群峰巍峨;贵州的水,逶迤磅礴。我生于瓮安山间,大山总让我感觉自由和快乐。
20岁那年初见雪山,那种壮美让我震撼——那一刻,我发誓要站上世界之巅。
雪山,刷新了我对世界的认知。每一步都是向死而生。第一次登顶雪山时,我独自面对并战胜了寒冷与绝望。后来在一次凌晨冲顶的星夜,我对着一个“沉默的队友”聊了很多却没有回应,走近才发现是长眠于此的前辈。对他鞠躬的瞬间,我读懂了山的残酷与慈悲。
信仰的重量
珠峰是我人生的一个梦想,甚至是信仰。登顶珠峰是我用十年青春换来的——当我最终站在珠峰之巅,我从内心深处感知了一种平衡。在如此纯净之处,只有毫无杂念的人,一个超越身体、超越自我意识,一个纯粹的人,才能最终完成史无前例的登顶。
缺氧、过敏、崩溃……攀登珠峰途中,我学会与绝望共处:躺平一会儿再起身;“杀不死我的,必让我更强。”登山就是人生,人的一生就是一次奋不顾身的攀登。
连帽上⾐、背带裤、徒步包 均为The North Face
顶包 ARC'TERYX始祖鸟
动力绳、快挂、Emery 岩塞 KAILAS凯乐石
登⼭鞋、墨镜 均为私物
女性攀登是另一种温柔哲学
“大自然对男女一视同仁。”女性在攀登过程中,最大的弱势也是优势。女性耐力强、胜负欲低,恰好是自我管理的优势,因为攀登更多的是跟自己的内心进行较量。在我看来,女性的温柔不是软弱,而是另一种生存智慧。
有时候女性的“不畏惧示弱”也是一种智慧,比如我很害怕死亡。也正因为害怕,所以敬畏、珍惜、尊重。我会在每一次出发前,把所有的准备工作做到极致,然后以不变应万变。于我而言,登顶不是终点,安全归来才是胜利,成功就是幸福地过好当前的每一天。
它们陪我一路登顶
我最依赖的三件套是:厚羽绒服、冲锋裤和登山鞋。每次出行前,我会按照每一次出行的装备清单,一件一件检查、装包。每一座雪山由于海拔和纬度的不同,对装备的需求也不一样。一般来说,打包的时候防水是关键。
在高寒环境中,护肤是一场与极端天气的拉锯战,但并不代表挑战山巅和保护皮肤是不可兼得的。清洁是护肤的基石,我每天会用温水清洁皮肤,做好补水养护。
日出前的必修课是“三层防护”:基础保湿打底,高倍隔离防晒封层,然后再尽可能地做一些物理防晒。例如防晒帽子、面罩和头巾等。到夜晚的时候再次彻底清洁皮肤,有条件的时候会敷一下晒后修复面膜。
徐卓媛
国家⼀级登⼭运动员,中国最年轻的女性珠峰登顶者,16岁登顶珠穆朗玛峰,是当时从南坡登顶珠峰年龄最⼩的中国攀登者。
头灯、帽⼦、连帽外套 均为私物
青春野心,12岁开启的雪山梦
四姑娘山大峰的雪坡上,12岁的我在父亲的陪伴下第一次登顶,心跳声和风声交织。
那是我第一次明白,登山是一种自由,源自雪山对渺小生命的温柔接纳。
从父亲肩头到雪山之巅
我的登山启蒙源自我父亲——登顶珠峰的湖南第一人。我的名字“卓”取自我刚出生时他攀登的卓奥友峰。我1岁时,父亲登顶珠峰;我4岁那年,他带着我自驾青藏线抵达珠峰大本营。虽因天气未能一睹珠峰真容,但一颗小小的种子已悄然埋下。小学毕业时,我再次跟随父亲自驾川藏线,四姑娘山的雪峰迎面撞入眼帘。12岁的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第一次正式攀登便成功登顶5025米的四姑娘山大峰。首攀四姑娘山大峰是我和父亲唯一共同登顶的雪山。
那一次的经历,让我真正感受到了“登山是一种自由”,那个起点之后,我一次次经历了暴风雪后的日出、远离手机的纯粹、与自然对话的自由——让我从此彻底爱上了登山的世界。
敬畏与野心同在
我小小的野心是在19岁前完成七大洲最高峰和南北极徒步(也就是所谓的7+2),这是我现在的梦想。我还有一个计划,想在大学攻读运动医学或体育专业,因为我父亲和许多运动员饱受伤痛困扰,我想用专业知识帮助更多人。我觉得登山不是征服,而是被山峰接纳,登山让我学会了敬畏自然、珍借生命。我真心建议大家在面对迷茫时,可以勇敢地去探索和尝试,但也提醒自己保持敬畏之心。
另外对我来说还有一座观念的大山要“攀登”:不断挑战传统观念,打破性别限制,证明女性在登山领域同样出色。女性攀登者的年轻化趋势让我兴奋,性别和年龄抵不过热爱。潘多前辈从北坡登顶珠峰,我们这一代也会延续这种精神,用活力打破更多界限。
短袖上衣、银色长裤 Golden Goose
安全带 ARC’TERYX始祖鸟
冰镐、⼿套、头灯、⽑线帽 均为私物
细腻与坚韧之美
观察力是女性在雪线上的“她优势”。女性更擅长捕捉细节,细腻的观察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察觉危险并且跟团队协作,这些能力在高海拔攀登中确实会带来一定的优势。生理期是女性攀登者独有的难题,它更像一场与自然的谈判。面对高海拔生理期风险,每个女性攀登者有自己的策略:比如提前携带保暖品与高热量补给,保持好心态⋯⋯登山教会我敬畏规律,也教会我如何与身体谈判。
雪山之上的时尚
在登山的极端环境下,肌肤可能会面临干燥、冻伤、紫外线辐射等挑战。作为紫外线过敏者,我的护肤比较硬核:防晒霜+防风面罩+保湿霜是基础,再配合面部肌贴。
另外可以跟大家分享我的时尚与功能兼备的装备清单——伯希和北极星冲锋衣:轻量化设计兼顾防风防水;雪镜与防晒装备:抵御强紫外线的同时保持造型感;专业登山鞋:平衡抓地力与轻便性。轻量化不等于牺牲安全,我想强调在极端天气中优先防护性,温和环境下追求灵活性——这正是我的装备策略。
何静
国家登⼭运动健将,中国⾸位⽆氧登顶全球14座8000⽶级⼭峰的攀登者,也是首位不借助辅助氧气登顶珠峰的中国女性。
滑雪镜Smith ⽻绒连体服、快挂 私物
无氧登顶,我与珠峰共享呼吸
登顶前,珠峰曾无数次出现在我的梦里。在付出了远超常人的努力后,我终于无氧登顶珠峰,无限贴近山的呼吸,那一刻真实又梦幻⋯⋯
无氧攀登是从偶然到必然的信仰
无氧攀登是指攀登开始一直到登顶全程不使用辅助氧气设备。对我来说“无氧攀登”,始于2016年有氧攀登卓奥友峰的经历。那次我只用了一瓶氧气(常规需两瓶),随后关注到全球首位无氧登珠峰的意大利登山家梅斯纳,他的事迹让我决心尝试更高挑战。2017年无氧登顶马纳斯鲁峰后,珠峰便成为终极目标。为此,我进行了长达数年的系统训练,每周3次负重20公斤爬30-50层楼梯,每次5-6趟。当体能、经验和时机都成熟了,无氧登顶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无氧攀登最大的不同是不需要背负3.5公斤的氧气瓶,冲顶时只用把食物、水和登顶旗帜塞进衣服内。轻装上阵,换来的是对体能更极致的考验,但也让我更贴近山的呼吸。
登顶时刻与险境抉择
登顶珠峰那一刻真实又梦幻。珠峰顶在那之前曾无数次出现在我梦里,但真正坐在峰顶时,我的意识告诉我必须快速完成要做的事情后赶紧下山才是最安全的动作。于是我尽快完成录制《歌唱祖国》、拍照留念,并在半小时内安全下撤。2019年我跟随一支国际登山队攀登洛子峰南壁时,因操作失误丢失下降器。我原以为队友会协助,却发现无人伸出援手。最后我靠着意大利半口绳结独自下降,耗时三小时回到C1营地。这让我感恩洛子峰眷顾了我,让我能保存生命继续我的攀登爱好,也让我好好上了一课,唯有自己才是最后的依靠。
夹克外套 Longchamp
滑雪镜 Smith
⿊⾊徒步包 ARC’TERYX始祖鸟
红⾊徒步包、头盔、⼿套、安全锁扣 均为私物
学会与自己的极限和解
许多人问女性无氧攀登是不是有优势?我的答案是:在8000米以上的极端环境下,并不存在任何性别优势。无论男女,无氧攀登者都必须比有氧攀登者付出更多准备与代价。
直面死亡是攀登者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死亡是自然规律,但正因如此,我更想在有生之年做热爱的事情。比如走进校园分享如何面对挫折、建立勇气。至于死亡什么时候来或者出现,我都不会后悔也不会影响到我去实现我的梦想。当然我们也常常会拷问自己的极限,但是在我看来所谓人类极限,不过是完成某事后旁人的定义。环境限制是不可控的(比如天气),但个人极限却能在时间里突破,重要的是与自己的极限和解——我不会太在意别人怎么看,我只希望我能和我的个人极限能更好地相处。
高海拔护肤指南
在极端缺氧环境下,护肤近乎奢侈。我的秘诀是“物理防御+佛系修复”:面罩、墨镜严防死守紫外线,另外高倍防晒霜非常关键。下山后,皮肤常需20天到一个月恢复,晒伤、脱皮是常态。但我从不焦虑,适当使用修复类产品,该吃吃该睡睡——毕竟,能活着下山已是雪山最大的馈赠。
摄影/王天尧
编辑/龚小格
文/Monica
造型/雨析
化妆/李欣辕
发型/Nate Peng
选角/JIA.Studio(JIA.S)
统筹/陈靖亚
摄影助理/小白、小森、小石
造型统筹/Novi
造型助理/Bimbi、茵茵
化妆助理/MoMo、九九
发型助理/陈露
设计/焦颖
新媒体编辑/miffy
来源:时尚芭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