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观音山上,财神殿的铜香炉里积着厚厚的香灰。香客们将金箔纸折成元宝投入火中,火光映着殿中范蠡像的鎏金面容。这位被后世尊为"商圣"的越国大夫,衣袂间还沾着太湖的烟波,掌心托着的玉斗却已盛满人间对财富的渴望。
观音山财神殿
观音山上,财神殿的铜香炉里积着厚厚的香灰。香客们将金箔纸折成元宝投入火中,火光映着殿中范蠡像的鎏金面容。这位被后世尊为"商圣"的越国大夫,衣袂间还沾着太湖的烟波,掌心托着的玉斗却已盛满人间对财富的渴望。
公元前473年的姑苏城外,范蠡站在战车旁,看着吴王夫差自刎。勾践的青铜剑还在滴血,他却解下腰间相印,驾一叶扁舟隐入五湖烟雨。史书记载这个转身时用了"泛舟"二字,仿佛他早知庙堂之险胜过江湖风波。当越国群臣在庆功宴上分金裂帛时,范蠡正在太湖畔的窑场里烧制陶器,火光中映出他重新丈量世界的目光。
陶朱公的商队沿着长江水系铺开时,青铜货币正在中原大地叮当作响。这位曾三散家财的商人,在临淄的市集上教人“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他发明的秤杆上,十六两对应着南斗六星与北斗七星,再加上福禄寿三星,缺一两损福,少二两伤禄,差三两折寿。这不是简单的计量工具,而是将天人感应铸进了商业伦理。
北宋年间,杭州涌金门外的金沙滩突然浮起无数金箔。百姓传言是范蠡当年沉入西湖的黄金重现,知府遂在此建起第一座财神庙。大殿梁柱间至今可见明代工匠雕刻的"聚宝盆"纹样——盆中金银满溢,盆外祥云环绕,暗合《史记》中范蠡"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的记载。但鲜有人注意神像底座镌刻的小字:“富好行其德”。
今天的财神殿里,电子支付的二维码贴在青铜香炉旁。年轻人们扫码供奉"香火",殿前古柏的年轮里却还藏着范蠡留下的密码:他画像腰间永远悬着那把越王剑,提醒世人真正的财富不在聚敛而在取舍。就像太湖石上的孔窍,看似残缺却让光明流转;如同铜钱上的绿锈,岁月沉淀方显温润光华。当香灰落定时,那些穿过两千年烟雨的商业智慧,正在扫码声中轻轻叩击现代人的心门。
“观音山上观山水”征联十年仍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联。原因可能是人们只看到了财神,没有了到解到财神的历史及由来。当知“范蠡”是“财神”时,看到“财神殿”便有了下联:范蠡殿中范殿堂。
“观音山上观山水”要表达的意思:观音在山上观天下察民情。"观山水"就是要"记得初心"。“范蠡殿中范殿堂”表达的意思:范蠡在殿中规范管理殿堂。
上联:观音山上观山水。
下联:范蠡殿中范殿堂。
来源:书兄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