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终追远,“闽式清明”书写文明新风尚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3 12:54 2

摘要:春草又绿闽江畔,清明时节再逢君。为深入弘扬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2025年清明节期间,福建省各级文明单位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广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清明主题活动。一系列以移风易俗、文明祭扫、亲近自然等为主题的祭扫活动不仅推动了文明祭扫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东南网4月3日讯(本网记者 陈佳颖)春草又绿闽江畔,清明时节再逢君。为深入弘扬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2025年清明节期间,福建省各级文明单位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广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清明主题活动。一系列以移风易俗、文明祭扫、亲近自然等为主题的祭扫活动不仅推动了文明祭扫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更在全社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清明祭英烈,指尖连真情

祭扫重于心而不拘于形。今年清明期间,福建省委文明办、福建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共青团福建省委联合部署开展“赓续·2025·百园千校清明祭英烈”活动。全省多地烈士陵园、各级文明单位相继组织院校学生、社会居民前往烈士陵园,瞻仰烈士纪念碑,敬献小白花,缅怀革命先烈。

3月27日,由福建省委文明办、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团省委主办的福建省暨宁德市“赓续·2025·百园千校清明祭英烈”活动在屏南县举行 福建日报记者 尤方明 摄

在网微端,各地发挥八闽大地红色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相继开展网络纪念馆与云祭扫活动。福建省委文明办连续多年开展“2025·清明祭英烈”网络祭奠活动,通过微端传播,引导大众以线上向先烈鞠躬、献花、签名寄语等方式表达缅怀之情。在福州,文林山烈士陵园注重对烈士精神文化的传承,开通多种线上互动祭英烈通道,以阅读英烈事迹、VR漫游、云端瞻仰主要烈士纪念设施等方式,拓展祭祀活动的文化承载力。

“2025·清明祭英烈”网络祭奠活动 福建省委文明办供图

传统节气的现代化表达

“移”出文明范,“易”出新风尚,“慎终追远”的文化基因在新时代持续跃动,更以创新实践为传统节日注入了生态友好、精神丰盈的时代内涵。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等特色文化活动将清明习俗和传统文化传承活动相融合,打造出更具地方风味、更具文化承载力的“闽式清明”。福州三坊七巷的清明诗会上,孩子们用稚嫩的童声诵读着文天祥的《正气歌》;厦门鼓浪屿的街巷里,居民将家训誊写在风铃上,让海风传递先人教诲;武夷山下的村庄中,村民以“一束鲜花换纸钱”的方式寄托哀思……福建的清明新风尚,始终贯穿着对文化根脉的守护。

推动红色文化传承,追思与春意同行。全省各地抓住清明小长假群众踏青赏春时机,组织“文化进社区”专场活动,联合文明实践站开展“我在实践中心学党史——红色故事我来讲”宣讲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厦门同安、南平延平等地以“春风拂纸鸢 清明寄情思”、“巧手剪红韵,薪火永相传”等主题开展清明文明实践活动,为清明“断纸鸢”续写新的时代意义。泉州市台商投资区开展“倡导文明殡葬 推进移风易俗”主题活动,组织居民义务植树,打造“南澳文明林”,倡导“以绿寄情”的祭祀新风。

厦门市新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春风拂纸鸢 清明寄情思”文明实践活动 福建省委文明办供图

南平市四鹤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杨西(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携手扬真小学在社区福小剪研习室共同开展“巧手剪红韵 薪火永相传”主题活动 福建省委文明办供图

在福建,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也为这场文明祭扫的“福建实践”提供了生动样板。福建省“八闽殡葬阳光价格一键清”、厦门市殡葬服务“一口清”清单化收费模式、“岚岛白事通”等平台陆续上线,不仅符合年轻群体数字化使用习惯,引导践行绿色殡葬,更为“身后事”带来了全链条、全天候、快响应的殡葬服务新实践。当追思化作数字星光,当家风融入社区治理,当绿色文明祭祀与传统礼俗创新融合,传统文化在绿色转型中生生不息。从“烟火味”到“文明风”,传统节日摇身蜕变,古老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创造性突围。

记者手记——

破立之间,清明追求适度的现代转型

选择什么样的方式祭扫和殡葬,在很大程度上能折射出这座城市人们的价值观和社会风尚。近日,一起因未做安全防护、纸钱残火引发的车辆烧毁火灾事故引发社会热议。纵然线上祭扫在环保、便捷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仍存在社会认知差异、信息真实性、商业乱象、情感体验和社会影响等多方面弊端。在这场移风易俗实践中,仍需动员社会智慧,让公共服务建立在价格透明、服务流程规范体系,减少伦理争议等层面。同时,在保留传统精神内核基础上将家庭追思与线上仪式结合,避免情感表达空心化。只有当政府部门、社会组织、普通市民形成价值共识与行动合力,移风易俗才能从政策要求升华为文明自觉。

来源:东南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