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达善分校——善德家庭•家风家训故事展播活动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3 11:00 2

摘要:阳春三月,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校达善分校迎来了传统特色月——“达善月”。学校围绕“崇德尚善 知行合一”的主题,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在学生心中种下善与德的种子,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进而更好有效的提升学生品德修养。

阳春三月,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校达善分校迎来了传统特色月——“达善月”。学校围绕“崇德尚善 知行合一”的主题,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在学生心中种下善与德的种子,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进而更好有效的提升学生品德修养。

三月,学校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少先队大队部组织“认识雷锋,学习雷锋”主题教育,通过升旗仪式、红领巾广播站和社区活动,让学生领悟雷锋精神;4-6年级举办“善待自己——发现最棒的‘我’”主题晨会,引导学生探索自我价值;

1-3年级借“善待‘父母’——3.8妇女节活动”契机,以主题班会、制作贺卡和录制视频的方式向妈妈表达祝福,接受孝善教育;3月12日,三年级学生在善童小农场参与“善待大自然”活动,体验春耕乐趣;此外,3月校园爱心义卖活动有序开展,同学们踊跃捐出闲置物品,激发了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责任感 。

本月,全校范围内开展的“善德家庭——家风家训故事评选活动”成为一大亮点。活动自启动以来,班主任们积极动员,广大家庭踊跃响应。学生们与家人围坐一堂,深入挖掘那些藏在岁月里的家庭故事。有的家庭讲述着家庭成员爱岗敬业、勇于承担的故事;有的家庭分享着日常中尊老爱幼、互敬互让的温馨点滴。这些或质朴、或动人的故事,承载着家庭的价值取向与精神内核,是传统文化在家庭中的生动传承。

本次活动家长们积极参与,收到多篇投稿,经过甄选,共有5个家庭的故事脱颖而出,荣获2024-2025学年“善德家庭”称号。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家庭,了解他们的故事吧。

吴苏洋家庭

家庭成员:吴苏洋(儿子)、爸爸、妈妈

家风家训:勇敢追梦 不负韶华

家庭故事:从孩子的出生到成长为现在的小少年,我们见证着他的成长,也一直遵循着:家,不仅是一个温馨的避风港,也是一本教科书。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在这过程中,我们也是不断地学习,不断的探索,和孩子一起,克服困难,接受现实。勇往直前,不负韶华。

正因为有着不断探索的精神,我们也鼓励他参加学校各种活动,尝试新的事物。一开始他还是信心满满,时间久了,难免会出现厌倦,懈怠的情况。这个时候我们会带他出去爬爬山或者吃一次喜欢的美食,做一做自己的感兴趣的事情,放松他的心情。这个时候再去倾听他的想法,帮他分析问题的所在,给出正向的引导,用爱化成力量,坚定的前行。帮助他找到自己的热爱和方向。

生活,从不会亏待心怀热爱的人。每一次全力以赴的付出,都是对自我的超越,都是成长的积累。

殷沐妍家庭

家庭成员:殷沐妍、爸爸、妈妈、妹妹

家风家训:爱国爱家、诚信坚持

家庭故事:家风,是一个家庭在岁月流转中沉淀下来的精神风尚,是家族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准则。它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心田,塑造着我们的品格和价值观。

家训第一条:爱国爱家。我的爸爸是一名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他用实际行动影响着身边的每个人,记得几年前,新冠疫情爆发,大家都关在家里,我爸爸因为工作特殊,一直坚守在第一线。站在冬夜的疫情防控检查站,仔细核对着每一位村民的身份信息,确保疫情防线牢固无虞。面对偶尔的不理解和抱怨,他总是耐心解释,用亲切又坚定的态度赢得村民们的理解与支持。那时,因为我年纪小,也时常问妈妈为什么爸爸还没回家……

为扎实做好台风“贝碧嘉”防风防汛工作,他严格落实上级相关工作要求,挨家挨户上门告知具体情况与防灾知识。排查安全隐患、转移村民、加固危房……爸爸在村里快速奔走,用谨慎的态度确保每一项消防措施落实到实处,彻底消灭安全隐患的萌芽。

家训第二条:诚信、坚持。古语说“人无信不立”,爸爸妈妈在生活中时常教育我做事一定要讲诚信,真诚待人,一旦对人作出承诺就必须执行。如果犯错更不能逃避或者说谎,要勇于承认错误并且立即改正。爸爸妈妈在工作和学习中经常提到的就是“坚持就是胜利”。荀子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是他们的座右铭。他们在我遭遇困难或者挫折时,总是教导我做事要有恒心,要坚持不懈,不要轻言放弃,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长和收获。我一定要以诚信为帆,以坚持为锚,在人生的长河中稳步前行,驶向成功的彼岸。

虞俊利家庭

家庭成员:虞俊利、爸爸、妈妈、姐姐

家风家训:学会做人

家庭故事:家庭就是蔚蓝色的天空,而我就是那只在天空中飞翔的小鸟,没有天空我将无法自由地飞翔;家庭就是天空中的雨点,那我就是地上的小草,没有雨水的滋润我将无法生长;家庭就是太阳的光照,我就是小小的树苗,没有阳光我将无法成长。我想说的是:家风如雨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树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和阳光的照射下,才能健康成长。

学会做人 ,这一思想指导一下,让我一路成长。我妈妈告诉我,我小时候五六岁的时候就会学奶奶洗衣服的样子。刚开始我妈还不知道我在床边拿着衬衫在一搓一搓的干啥,后来问了我才知道,原来在洗衣服,只是没有水而已。等到大了一点,我看妈妈平时一直要洗碗,洗得满头大汗。我要决心去帮帮她,我就拿起碗有模有样地洗了起来。看着一排排整齐干净的碗,看着水池的白色泡泡,很有成就感,而且还帮妈妈分担了家务,我成了家里的小帮手。

其实这离不开平时爸爸妈妈在其中教导我,在潜移默化中,我学会了很多生活技能。很多好的生活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而是平时一点一滴中积累的。水滴石穿就是这个道理。我有时候会问爸爸,人为什么要天天工作?而我为什么要天天学习?

爸爸总是含蓄地告诉我,工作最起码可以让家长他们可以有规律的生活,至少还可以维持生活。而我为什么要学习,其实道理也很简单,至少让我们可以有规律的维持正常的生物钟,有利于我们健康的成长。学习可以丰富我们的认知,学会更多做人的道理。学习不仅是学习知识,更是学会做人。爸爸还告诉我说,每个人在特定的时间段做特定的事情,每一阶段都有每阶段的任务,这样才能有灿烂的人生,在岁月的痕迹里留下熠熠生辉的画卷。

平日里,当爸爸妈妈他们在准备午饭的时候,我还会去帮他们洗洗菜,切切东西,爸爸妈妈已经把家风:学会做人,这一思想融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提炼生活的精髓,用心生活,争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

袁朗家庭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我(袁朗)

家风家训:传承“和、勤、善”家风

家庭故事:在我们家,“和、勤、善”三个字是一直传承的家训。

“和”为贵,就像图中我们一家人出游时那般温馨和谐。日常生活里,遇到分歧,大家都会耐心沟通,互相倾听。比如在安排家庭旅行时,每个人都有想去的地方,我们会一起讨论,综合考虑后做出决定,这样不仅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也让家庭氛围更加融洽。

“勤”是行动准则。父母一直以身作则,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回到家也勤劳持家。这种勤奋的态度也影响着我,我在学习和生活中同样不敢懈怠,时刻提醒自己要努力进取,也正是这样的家风,使得我在幼儿园到小学四年级至今,都有着不错的成绩,除了每学期的达善娃,我还获得了校少先队大队委和“太湖区好少年”等等。

“善”是为人之本。父母常常教导我要与人为善,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有一次,邻居老奶奶独自搬重物,父母看到后主动帮忙,还经常在生活中关心她。我们还会利用周末或者暑假寒假去敬老院给那些老人们过生日等,在学校里,我也会主动的帮同学们解决一些课上的难题等等,这些善举不仅温暖了他人,也让我们整个家庭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收获了快乐。

这就是我们家简单却意义非凡的家风故事,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

旷泽旭家庭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弟弟、我(旷泽旭)

家风家训:勤俭、孝顺、拾金不昧

家庭故事:妈妈经常教育我要勤俭、节约。奶奶也经常和我说不能随便动别人的财物,就算是捡着别人的东西也要还回去。

四年级上学期的一天,我和往常一样下了公交车迅速的往学校走去。就在离校门口不远处人行道上的树池边,我发现一个黑色的手机静静地躺着。我还以为是哪个同学带的玩具手机不小心丢在这边,就走上前去轻轻的踢了一脚。咦,还挺重的,好像是个真的手机。我捡了起来,用手划拉了一下屏幕,居然没有密码,可以直接打开手机。我想丢失这个手机的应该是一个和奶奶一样年纪比较大的人,他丢了手机肯定很着急的。我应该怎么还给他呢?如果交给警察叔叔,那还要走很远,那我上课就要迟到了。还是交给学校门口的保安叔叔吧,他们是大人,肯定知道怎么处理好的。

结果第二天那个丢失手机的人居然在拿回手机之后还写了一封感谢信。能帮助到别人找回丢失的东西,我真的很开心。也谢谢奶奶和妈妈的教诲。

通过分享这些家风家训故事,同学们对家庭美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优良家风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助力他们茁壮成长为品德优良、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

“达善月”系列活动如同一束束明亮的光,照亮了学生们的成长之路。从学习雷锋精神到关爱家人、亲近自然,再到传承家风、奉献爱心,学生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品德修养,将“善”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持“达善”理念,开展更多丰富多元的活动,让崇德尚善之花在校园长久绽放,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来源:聚焦校园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