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8年的春节刚过,院子里的腊梅还飘着淡淡的香气,我家的冰箱还没来得及补货,王芳就带着她儿子小明来了。铁锅里咕嘟咕嘟煮着的是前天剩下的白菜骨头汤,加了点豆腐皮和粉条,香味倒是十足。
算盘与友情
"小林啊,你这饭菜真香!明明,多吃点菜,别光吃肉。"王芳又一次不请自来,我心里那个气啊,这都第三次了。
1998年的春节刚过,院子里的腊梅还飘着淡淡的香气,我家的冰箱还没来得及补货,王芳就带着她儿子小明来了。铁锅里咕嘟咕嘟煮着的是前天剩下的白菜骨头汤,加了点豆腐皮和粉条,香味倒是十足。
我家老李刚拿了单位发的过年福利——两斤五花肉,我早上切了半斤做了红烧肉,本想着够我们娘俩吃两顿的。可这会儿,眼看着小明把盘子里的肉扒拉得七零八落,只挑肥的吃,瘦的和菜根本不碰,我心里一阵阵发堵。
"吃菜吃菜,肉吃多了上火。"我强挤出笑容,把青菜往小明碗里夹。小明撇撇嘴,悄悄把青菜推到碗边。
我叫林小雨,县里会计师事务所的一名普通会计,每月工资三百出头,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从小到大,我和王芳都是同班同学,以前关系铁得很,一个碗里搛过饭的交情。
她比我幸运,1995年嫁给了城里建筑公司的项目经理陈建国,日子过得风光。那会儿多少人挤破头想进建筑公司,建国家里有路子,一进去就是项目经理,年收入少说也有七八千。
王芳结婚那天,我记得清清楚楚,她戴了一对金耳环,手上套了三个金戒指,脖子上还挂着一条粗粗的金项链,那阵势,让我们这帮同学都羡慕得不行。而我呢,嫁给了纺织厂的普通工人老李,工资低得可怜,每月就那么一百多块钱,还时不时发钱粮票混合工资。
我们家的二层小楼是单位分的,坐落在县城边缘,红砖灰瓦,院子里种着几棵我爱的桂花树。屋里装修简朴得很,老式的木沙发上铺着我自己缝的格子布套,电视机还是14寸的黑白机子,每到晚上七点,我和老李就守在电视机前看《新闻联播》。
墙上挂着我和老李的结婚照,照片已经有些发黄,但那是我最珍贵的纪念。桌上摆着一个老式算盘,黄铜包边,木珠子磨得发亮,那是我爹教我用的第一个算盘,也是我的"命根子"。
每天下班回家,我都会掰着算盘记账,油米盐柴加水电煤气,柴米油盐酱醋茶,家里每一分钱的进出都记得清清楚楚。日子虽然清苦,但也算过得去,最起码不欠人情债,不伸手向人借钱。
王芳自从嫁给陈建国后,性格变了不少。以前那个穿着补丁衣服,跟我一起在小溪边洗衣服、捉泥鳅的农村姑娘,如今烫着卷发,穿金戴银,说话都带着一股子城里人的腔调。
她时不时地就来我家"叙旧情",顺便炫耀她的新皮包、新金戒指,还有陈建国刚买的"大哥大"。说实话,我心里酸溜溜的,但面上却装作羡慕不已,这叫做"人前显贵,人后受罪"。
更让我头疼的是,她总带着儿子小明来蹭饭,而且次数越来越频繁。小明今年八岁,是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但被惯坏了,娇生惯养,吃饭挑三拣四,浪费得很。
我清楚地记得,大年初五那天,她头一次带小明来,嘴上说是来拜年,手里提了两瓶汽水和一盒水果糖,正赶上午饭点,我只好留她们娘俩吃饭。那天的饭菜很简单:白菜炖豆腐、清炒油菜、一碟咸萝卜丝,还有半碗剩的红烧肉。
小明吃了两口白菜就撇嘴:"妈,阿姨家的菜不好吃,没有肉。"
王芳赶紧赔笑:"孩子不懂事,别见怪。小雨,你这红烧肉做得真香,比我家的好吃多了。"说着,她把盘子里剩下的红烧肉全夹给了小明。
我心里那个别扭啊,那可是我精打细算留下来的,本想晚上热一热,就着咸菜下饭的。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毕竟是老同学,还带着孩子,我不能太小气。
第二次来是大年初十,王芳说陈建国单位有应酬,让她带小明出来转转。这次她空着手来的,理直气壮地在我家吃了顿午饭不说,还把我冰箱里唯一的一块排骨炖汤给吃了。小明更过分,把我特意留的两个鸡腿全塞进嘴里,还嫌我家没有可乐喝。
这第三次,春节刚过完不到半个月,她又来了。我心想:这日子没法过了!
"小雨,你做的红烧肉真香啊,比饭店的都好吃!"王芳夹了一大块肉放进碗里,"明明,快吃,阿姨做的可好吃了。"
我强忍着不悦,看着小明随手把不喜欢的青菜扔到桌角,心里一阵抽痛。这孩子,才八岁就这么挑食浪费,长大了可怎么办?
那天晚上,我和老李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老李知道我的心事,轻声说:"要不,以后她来了,就说咱不在家?"
我摇摇头:"这不合适,毕竟是老同学。"
老李叹了口气:"那你就忍着呗,反正咱也不能跟人翻脸。"
忽然,我眼前一亮,有了主意。
第二天,王芳又带着小明来了。吃饭的时候,我故意问:"明明,你知道这一顿饭要花多少钱吗?"
小明一愣,摇摇头,嘴里还塞满了肉。
"要不,阿姨教你算算?"我抱出我的老算盘,笑眯眯地说。
我把小明拉到一边,摆出算盘,掰着珠子开始算账:"这个青菜,菜场买的,三块钱一斤,买了半斤,就是一块五。肉呢,是单位发的福利,要是买的话,十五块钱一斤,咱们用了半斤,就是七块五。米是两块钱一斤,咱们煮了一斤,加上油盐酱醋,这一顿饭总共花了..."
小明瞪大了眼睛,认真地看着算盘上的珠子,似乎对这个新鲜玩意儿很感兴趣。
那天晚上,我把王芳拉到一边:"芳啊,我有个想法,想教小明用算盘,学学怎么记账理财。你看行不?"
王芳一脸狐疑:"学这个干啥?现在都用计算器了,再说孩子还小。"
"懂得节约是好事啊,你看小明多浪费。"我语重心长地说,心里却想着:这下你应该不好意思老来蹭饭了吧?让你知道知道咱家的日子有多紧巴巴。
没想到,王芳眼睛一亮:"行啊!那你有空就教教他。我和建国整天忙,没时间管他学习这些。"
我心里直嘀咕:这和我想的不一样啊,本想让她知难而退,没想到她倒挺热心?
从那天起,每次王芳带小明来,我都会拿出算盘,教他计算一顿饭的成本。"这个青菜三块钱,肉十五块钱,米两块钱,加上煤气费、水电费,一顿饭差不多要花多少钱..."我一边掰着算盘珠子,一边讲解。
小明天资聪颖,很快就学会了基本的算盘技巧。更让我惊讶的是,他开始主动吃青菜了,不再挑食。
"阿姨,青菜便宜又有营养,对不对?"有一次,小明一脸认真地问我。
我点点头,心里却更加疑惑:王芳怎么还是三天两头带孩子来?我的"家庭记账"计划难道失败了?
三月的一个周末,春风吹拂,院子里的杏花开了,粉嫩的花瓣随风飘落。王芳又带着小明来了,这次她还提了一袋新鲜的鱼。
"小雨,我带了条新鲜的草鱼,咱们中午红烧吃。"王芳笑眯眯地说。
我接过鱼,心里暗自盘算:这条鱼起码有三斤重,市场价六块一斤,这是想贿赂我啊。但鱼都拿来了,我也不好推辞,就收下了。
那天中午,我特意准备了一道家常菜——醋溜白菜,还有王芳带来的红烧鱼。饭桌上,小明变了个人似的,先吃了一碗白菜,然后才动手吃鱼。
"今天这道白菜特别便宜,小明,你猜猜多少钱?"我笑着问。
小明掰着指头算了算:"菜两块钱,醋五毛,油三毛,加起来两块八,对吗?"
"差不多,聪明!"我摸摸他的头,心里却暗暗吃惊:这孩子记性真好,连调料钱都记住了。
王芳望着我们,欲言又止。突然,她放下筷子:"小雨,我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
厨房里一下子安静了,只有锅里的汤在咕嘟咕嘟地响,还有院子里传来的麻雀叽叽喳喳的叫声。
"你肯定觉得我整天带明明来你家蹭饭,是不是?"王芳直视着我的眼睛,目光炯炯。
我一时语塞,手中的算盘珠子停在半空。心想:这大实话让你说出来了,我还能说什么?
"其实..."王芳的眼圈有些发红,声音哽咽,"我是想让明明跟你学习。"
"学习什么?"我不解地问,心里还在嘀咕:学吃苦吗?
"学习你的生活态度啊!"王芳叹了口气,把筷子放下,双手握在一起,"你看看你,虽然工资不高,但日子过得井井有条。再看看我们家,建国挣钱是多,可从来不管钱怎么花。什么名牌衣服、高档手表,只要他看上了,二话不说就掏钱买。明明也跟着学坏了,吃顿饭能浪费半桌子,玩具买了一大堆,玩两下就扔一边不要了。"
我愣住了,手中的算盘差点掉在地上。我怎么也没想到,王芳会这么说。
"你知道吗,明明回家后经常提起你,说林阿姨会算账,林阿姨不浪费。"王芳擦了擦眼角,"我和建国整天忙工作,也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我就想,让明明跟你多学学,总归是好的。"
听了这话,我的鼻子一酸。原来我一直误会了老同学的良苦用心。想想当年,我和王芳一起上学,一起背着书包走过乡间小路,一起在田埂上嬉戏,一起捉知了、摘野果,那份纯真的友谊,怎么就被我忘了呢?
"芳啊,"我拉住王芳的手,"你看我这人,心眼太小,尽想些有的没的。你要是早说,我肯定不会有那些想法。"
王芳摇摇头:"是我不好,应该跟你说清楚的。我就是怕你笑话我,堂堂项目经理夫人,却管不好自己的孩子。"
我俩相视一笑,多年的友谊在这一刻得到了升华。那天,我们聊了很多,从学生时代的趣事,到各自的婚姻生活,再到孩子的教育问题。
原来,王芳虽然嫁给了条件好的陈建国,但生活并不如外人想象的那么美满。陈建国整天忙于应酬,很少回家,对儿子的教育几乎不管不问。王芳为了维持体面的生活,也不得不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导致小明从小就由保姆带大,缺乏家庭教育。
"我真羡慕你,小雨。"王芳感慨道,"虽然老李工资不高,但人家踏实肯干,对你也好。你们家虽然条件一般,但过得有滋有味,孩子也教育得好。"
我心里暖暖的,同时也有些愧疚。想想以前对王芳的误解,再看看她真诚的眼神,我决定好好帮她教育小明。
"芳啊,既然你信任我,那我就好好教教小明。不过,以后你来,得提前打个招呼,我也好准备一下。"我半开玩笑地说。
王芳连连点头:"那是当然!以后我一定提前说,还有,家里有什么需要的,你尽管开口,别跟我客气。"
那天之后,我和王芳的关系有了微妙的变化。她不再不请自来,而是事先打电话约好时间。有时候,她会邀请我去她家做客,那是一套宽敞明亮的商品房,装修得富丽堂皇,但总觉得缺少一些烟火气。
我开始定期教小明用算盘和生活技能。。
小明学得很快,他那双灵活的小手在算盘上飞舞,珠子拨得噼啪作响。。有一次,我们路过一个乞讨的老人,小明二话不说,把自己的零花钱都给了老人,还安慰老人说:"爷爷,您别难过,会好起来的。"
"明明真是个好孩子。"我由衷地赞叹道。
王芳笑了:"这都是跟你学的。以前他才不管这些呢,现在知道钱来之不易,反而更懂得珍惜和分享了。"
。他开始帮王芳计划家庭采购清单,甚至有时候还会批评陈建国的铺张浪费。
"爸爸,您又买新手表了?家里不是还有三块吗?"小明指着陈建国新买的名牌手表,一脸认真地问。
陈建国被问得哑口无言,只好讪笑:"这不是工作需要嘛,要见客户的。"
王芳在旁边偷笑:"看看,这孩子现在都会管你了。"
陈建国挠挠头:"都是跟林小雨学的吧?那个老算盘精?"
"你别这么说人家!"王芳维护我,"要不是小雨,咱们家明明现在还不知道多败家呢。"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到了小明上初中的年纪。1999年的教师节,小明送给我一个精致的红木算盘,底座上刻着"恩师"二字,那是他用自己攒的零花钱买的。
"林阿姨,谢谢你教我这么多。"小明真诚地说,眼睛亮亮的,"我现在在学校管财务呢,老师都说我算账特别快。"
王芳在一旁笑得合不拢嘴:"你不知道,明明现在帮我管家里的账,比我还精明!昨天还帮我算出来超市大米比菜市场贵了两毛钱一斤呢。"
望着王芳和小明,我心里满是欣慰。有时候,生活中最宝贵的东西,并不是算盘上能计算出来的。
2000年,我所在的会计事务所业务扩大,我被提拔为小组长,工资涨到了六百多。老李所在的纺织厂却因为经营不善,面临下岗危机。那段时间,我们夫妻俩愁眉不展,每天晚上都睡不好觉。
王芳知道后,主动找到陈建国,给老李在建筑公司安排了一个材料管理员的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比下岗强多了。
"小雨,这点事算什么,咱们是老交情了。"王芳拍拍我的肩膀,"再说了,当年你教明明那么多,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那一刻,我真的很感动。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能在困难时刻伸出援手的,才是真正的朋友。
2003年,非典肆虐,全国上下都笼罩在一片恐慌之中。陈建国的建筑公司停工,收入锐减。而我因为是会计,工作反而更忙了,天天加班到深夜,为各种企业做账。
"现在才知道你这个会计有多重要。"王芳半开玩笑地说,"建国那边都快揭不开锅了,还好有你教明明那些省钱的招数,这段时间家里开销减了不少。"
我笑着说:"这不是还有老本可以动吗?你们这些年攒下的钱,够花一阵子了。"
王芳叹了口气:"哪有那么多啊,建国前几年投资失败,亏了不少。要不是明明提醒我们留一笔钱做保障,现在可真要着急了。"
听她这么说,我更加确信:教会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和生活态度,远比给他们大把的零花钱更重要。
时光如梭,转眼间小明已经上高中了。。每次见到我,他都会拿出自己的记账本,骄傲地向我展示他的理财成果。
"林阿姨,我上个月的生活费节省了三十块钱,加上之前的,我已经攒了三百多了。"小明兴奋地说。
"打算怎么用这些钱?"我好奇地问。
"我想买本《高等数学》自学,听说大学里会用到。"小明认真地回答。
我和王芳相视一笑,眼中都充满了欣慰。这孩子,真的长大了。
2008年,小明考上了北京一所知名大学的金融专业。临行前,他特意来我家告别。
"林阿姨,谢谢您这些年的教导。"小明已经长成了一个阳光帅气的大男孩,身高马上要赶上他爸爸了,"如果不是您教我用算盘,教我懂得节约和珍惜,我可能不会选择学金融。"
我眼眶湿润了:"明明,阿姨什么都没教你,都是你自己聪明,自己努力。"
"不,您教会了我最重要的东西。"小明郑重地说,"您教会了我如何正确看待金钱和生活。"
送走小明后,我和王芳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望着满天星斗,心里充满了感慨。
"小雨,谢谢你。"王芳握住我的手,"如果不是你,明明不会有今天。"
我摇摇头:"是明明自己优秀。再说了,当年要不是你们帮老李找工作,我们家可能就垮了。"
王芳笑了:"这就是缘分吧。当年我为了让明明学好,硬是拉着他来蹭你的饭;结果你因为心疼自家的饭菜,教会了明明用算盘。这一教,就改变了他的一生。"
我也笑了:"可不是嘛,我当时可气你了,总觉得你是来显摆的。"
"我知道,我也故意的。"王芳调皮地眨眨眼,"但我是真心想让明明向你学习。"
"所以说啊,人与人之间的缘分,真的很奇妙。"我感慨道,"有时候,我们以为是在给予,其实是在接受;我们以为是在教导,其实是在学习。"
二十年后的一个夏天,我们几个老同学凑在一起聚会。县城早已大变样,高楼林立,马路宽阔,但我们这些老同学,却都已经满头白发,皱纹爬上了眼角。
说起孩子们,大家都有说不完的话题。有人的孩子当了医生,有人的孩子成了教师,还有人的孩子出国留学了。
"我家明明现在在银行工作呢,做得可好了。"王芳骄傲地说,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去年还被评为全国金融系统先进工作者呢!小雨,这都是你的功劳啊!当初要不是你教他用算盘,培养他的理财意识,他哪会走上这条路?"
我摆摆手:"哪有,主要是明明聪明,你们家教得好。"心里却美滋滋的,为小明的成就感到由衷的高兴。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我们正聊得热火朝天,包厢门突然被推开。小明出现在门口,手里捧着一束鲜花和一个精致的盒子。他已经是一个英俊的小伙子了,西装革履,举止得体,眼神中透着成熟和稳重。
"两位妈妈,我来接你们了。"小明微笑着走进来,把花送给了我和王芳,"谢谢你们的良苦用心。"
王芳眼眶湿润了:"这孩子,怎么这么懂事。"
小明打开盒子,里面是两个精致的金算盘挂坠,在灯光下闪闪发光。
"妈,谢谢你当年坚持带我去林阿姨家。"小明深情地说,把一个挂坠戴在王芳脖子上,"林阿姨,谢谢您教会我珍惜每一分钱,珍惜每一餐饭。"小明转向我,把另一个挂坠轻轻戴在我脖子上,"正是您的那把老算盘,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我和王芳相视一笑,眼中都闪烁着泪光。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我用一把算盘教会了一个孩子节俭和珍惜;而在友情的天平上,真挚的感情和善意的初心,从来都无法用数字衡量。
聚会结束后,小明开车送我们回家。夜色如水,街灯如豆,车窗外的世界早已物是人非。
"林阿姨,我最近在筹备一个金融知识普及项目,专门针对青少年。"小明一边开车,一边说,"我想把您教我的那些理财知识,传授给更多的孩子。"
我惊讶地问:"是吗?具体是做什么?"
"就是通过有趣的游戏和活动,让孩子们学习基本的金钱概念、预算管理和储蓄习惯。"小明认真地说,"我记得您当年教我用算盘计算一顿饭的成本,那个方法现在我还在用,非常实用。"
王芳骄傲地插嘴:"明明现在很有名气呢,经常上电视讲理财知识,网上粉丝好几十万。"
我心里暖流涌动:"明明,阿姨真为你骄傲。"
送我回到家门口,小明突然问:"林阿姨,您还留着那个老算盘吗?"
我点点头:"当然留着,那可是我的宝贝。"
"能再教我一次吗?"小明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就像小时候那样。"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有些情谊如同老算盘上的珠子,虽经岁月拨弄,却始终清脆有声,温暖人心。
我笑着点头,领着小明和王芳进了屋。窗外,院子里的桂花开了,淡淡的香气飘进屋内。我从柜子里取出那个陪伴了我大半辈子的老算盘,轻轻擦去上面的灰尘。
"来,明明,让阿姨再教你一次。"我笑着说,手指灵活地拨动着算盘珠子,发出清脆的声响。
在那个宁静的夜晚,一老一少围坐在灯下,珠子撞击的声音清脆悦耳,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二十年前的那个下午。王芳坐在一旁,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知道,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能够坚守本心,珍惜身边人的情谊,比什么都重要。就像这把老算盘,虽然历经岁月磨砺,但依然能够准确地计算出生活中最珍贵的价值——那就是亲情和友情。
来源:恋过的美丽风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