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最终宿命是泰国!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3 15:28 2

摘要:回溯八十年前,正值中国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国门初开,来自日本的进口商品如潮水般涌入,给当时相对落后的中国带来了巨大冲击。彼时的日本,处于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全球市场上纵横捭阖。造船业中,三菱重工、川崎重工等企业声名远扬,市场份额一度突破50%,意味着全球每两

回溯八十年前,正值中国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国门初开,来自日本的进口商品如潮水般涌入,给当时相对落后的中国带来了巨大冲击。彼时的日本,处于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全球市场上纵横捭阖。造船业中,三菱重工、川崎重工等企业声名远扬,市场份额一度突破50%,意味着全球每两艘新造船只中就有一艘出自日本;汽车产业蓬勃发展,丰田、本田等品牌畅销全球;家电领域更是实力强劲,松下、日立、东芝、夏普、索尼等品牌家喻户晓,其产品凭借先进的技术和可靠的质量,在全球市场攻城略地。这些品牌进入中国后,迅速成为高品质和社会地位的象征。据统计,1985年中国从日本进口的家电同比增长数倍,电视机、音箱、洗衣机等产品的进口量大幅增加 ,即便到了九十年代,日本家电在中国市场依旧备受青睐,一台松下二十九寸电视售价高达一万五千八百元,远超当时国人的平均月收入,但仍阻挡不了消费者的热情。

然而,时光流转,如今的市场格局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家电品牌强势崛起,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还成功打入日本市场。漫步东京秋叶原电器一条街,海尔、海信、美的等中国白色家电品牌陈列显眼,而曾经风光无限的日本品牌却被挤到角落。在白色家电领域,2016年东芝将白色家电业务,包括品牌授权、技术专利以及市场渠道和制造基地,以4.73亿美元的价格卖给美的集团;2017年,东芝又以7.5亿元人民币将电视业务打包卖给海信。至此,日本白色家电在市场上逐渐式微,除了韩国品牌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竞争外,日本品牌要么退出市场,要么被中国企业收购。

造船业同样如此。曾经日本造船业在全球独占鳌头,如今全球份额已跌至10%左右。而中国造船业在2024年完工量占全球总量的55.7%,新接订单量占全球的73.1%,手持订单量占全球的63.1%,成为当之无愧的全球第一。

液晶面板产业,这个由日本人开创的领域,也曾被日本企业高度垄断,最辉煌时占据全球近95%的市场份额。夏普作为“液晶之父”,在八十年代末制造出第一台TFT LCD显示器,引领日本液晶面板产业走向世界。然而,随着中国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等企业的迅速崛起,全球液晶面板的主导权已转移到中国手中。自2017年起,中国在LCD面板的市占率稳居全球第一。日本液晶面板产业则不断衰落,企业纷纷关闭工厂或出售股份,到2024年,连夏普也正式关闭自家的液晶面板工厂,标志着日本消费级液晶面板生产的终结。

手机市场也不例外。曾经,夏普、索尼、松下等日本手机品牌凭借彩屏、内置摄像头等先进功能,在全球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风靡一时。但如今,整个日本手机市场只剩下夏普品牌的老人机,其余市场被苹果、三星、小米等品牌瓜分。

在日本经济辉煌时期,其造船、白色家电、燃油车、半导体产业均位居全球第一。但如今,除了燃油车产业还在苦苦支撑外,其他产业已纷纷衰落。而日本燃油车产业也面临着巨大危机,由于企业普遍守旧,在2024年仍在使用传真机和软盘等落后办公设备,导致其在电动汽车转型的大潮中严重滞后,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错误,产销量急剧下滑。2024年,全球汽车总产量为九千三百九十五万辆,日本仅生产八百二十四万辆,而中国产量高达三千一百二十八点二万辆,稳居世界第一。从趋势来看,日本汽车不仅产量萎缩了8.5%,利润率也大幅下跌,日产净利润跌94%,本田大跌23.1%,丰田利润也大幅缩水。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不断出海,日本汽车的市场份额被中国替代似乎已成必然。

日本这些支柱产业的倒塌,已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从表面上看,日本仍是人均GDP达到中国2.7倍的发达国家,有着“一亿总中流”,90%国民为中产的光环。但深入剖析,日本人均GDP存在虚高现象,普通民众的实际生活水平并不如中国。

以肉食消费为例,日本宣称人均肉类消费量为八十五公斤,高于中国的六十二点零九公斤。但在日本的肉食消费中,60%是廉价冷冻鱼,若单算猪牛羊肉,日本人均消费量低于中国。这是因为日本肉类价格高昂,一公斤牛肉折合人民币七十多元,受俄乌战争影响,全球大宗商品涨价,日本牛肉价格更是水涨船高,牛肉盖饭连锁店纷纷提价,让习惯吃牛肉盖饭的日本人叫苦不迭。相比之下,中国超市的牛肉价格仅十几二十元一公斤。在蔬菜和水果方面,中国人均年消费蔬菜三百七十七公斤,水果九十八公斤,分别是日本的三点三倍和三倍。中国稳定的物流覆盖率达85%,能让海南荔枝48小时内运抵哈尔滨;而在东京超市,一盒白菜售价约四十元,西瓜价格是中国的八倍,甚至连大米价格也居高不下,2024年二月,日本米价暴涨,5公斤装大米均价高达约合人民币一百九十元,而中国两三块钱一公斤的大米随处可得。由于食物消费受限,日本人的体质大不如前,青少年身高甚至已低于中国。

居住方面,日本人均居住面积约三十八平米,但农村和城市差异巨大,农村人均居住面积约五十平,而城市仅二十平,这与中国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三十八平且自有房率达90%相比,差距明显。日本许多城市住房面积狭小,被称为“螺丝壳里做道场”,长期居住容易让人感到压抑。

出行方面,日本汽车保有量和每千人汽车保有量虽高于中国,但中国拥有廉价且发达的公交系统,而日本公共交通私有化,电车、地铁、公交、新干线等不仅价格昂贵,且全部以盈利为目的。日本电车起步价约八点五元人民币,公交巴士起步价约十元人民币,从东京到大阪新干线豪华座(相当于国内高铁一等座)票价为一千二百一十六元人民币,而这段距离仅三百八十七公里,相比之下,北京到上海高铁距离一千三百一十八公里,一等座票价仅一千零六十七元。日本出租车起步价二十元人民币仅管一公里,之后每跑二百八十米需五元,从机场打车到市区费用高昂,让普通打工人难以承受,高速收费也约是中国的三倍。

教育方面,日本从九十年代推行快乐教育,但家庭为了让孩子上名校,要么送孩子去私立学校,要么送孩子去高端辅导班,导致家庭教育成本大幅提高。将一个孩子从小学培养到大学,若全上公立学校平均花费约一百三十四万元人民币,若全上私立学校则平均约二百一十万元人民币。近年来,由于能源价格上涨,日本高校运营成本增加,不得不提高学费,部分学科大一一年各项费用就高达约九万人民币。然而,日本物价持续上涨,而民众实际工资却连续二十五个月下降,许多家庭难以承担高额学费。为了赚取学费,甚至出现大学生在新宿区大久保公园兼职提供有偿性服务的现象,尽管这明显违反日本卖春防治法,但日本政府对此却监管宽松。

日本经济支柱产业的衰落,使其不得不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业成为重点发展方向。2016年安倍政府提出2020年入境游客突破四千万的目标,试图以此填补制造业空洞,但直到2024年访日游客才突破三千五百万,且人均消费较2019年下降23%。这是因为过去在银座疯狂扫货的中国大妈被预算有限的年轻背包客取代,日本传统的旅游项目如滑雪、温泉等也因设施陈旧、卫生问题等逐渐失去吸引力。例如,日本部分滑雪场设施破败,安全隐患众多,曾发生中国游客滑雪遇险身亡事件;温泉也被曝出卫生丑闻,如福冈一家百年温泉一年仅换两次水,细菌严重超标,还有游客吐槽温泉像厕所且水温不热。

在这种情况下,色情产业在日本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日本成人电影制作数量是美国的两倍,销售额高达五百亿美元,2024年色情产业贡献税收一点二万亿日元,超过新能源汽车和机器人产业总和。据估计,色情产业链直接雇佣超三十万人,主要为女性。日本旅游厅已将成人文化企业列入重点推广项目,2023年日本“一起旅游套餐”销量激增210%,针对外国游客的限制措施也有所松动,出现了韩国游客专用情人酒店、提供中文版风俗店指南并接受微信支付的酒店等。尽管这导致东京大阪街头站街女增多,梅毒发病率年年创新高,但日本政府似乎已无暇顾及。

回顾历史,泰国色情产业的发展可作为日本的参考。泰国色情产业兴起于越战时期,美军与泰国签订协议,泰国为美军提供娱乐服务,妓女数量从两万人猛增至十七万人,外汇收入大幅增长,色情产业贡献的外汇曾占泰国外汇总收入的一半。越战结束后,泰国政府以色情为招牌吸引全球游客,如芭提雅拥有一万多家酒吧、餐厅,成为男性游客的天堂,人妖经济也随之发展起来。如今,泰国旅游业占GDP比重约为20% - 25%,即便扣除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消费,色情产业仍为泰国贡献了约15%的GDP。

对于中国来说,铭记历史,不忘日本曾经对中国造成的伤害是必然,但在当今时代,战争已不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现代战争成本高昂,如俄乌战争三年双方累计消耗军费超三千亿美元,中国若跨海攻打日本,花费将更高,且战争会引发全球供应链断裂、东亚经济崩溃以及西方国家制裁,对中国制造业将造成巨大冲击。真正高明的方式是在经济领域发力,逐步削弱日本的支柱产业。当日本支柱产业相继崩塌,其经济将逐渐衰退,未来或许会退化成放大版的泰国。那时,在东京银座的奢侈品店中,汉语可能会取代英语成为导购员的必修课;京都的料亭会推出中式怀石料理招揽顾客;风俗店也会讨好中国游客;更多日本女性或许会选择嫁给中国人,以获得相对体面的生活。对中国人而言,让丰田财务报表持续赤字,让东京证券交易所电子屏永远飘绿,让日本大街上出现更多失业人群,才是一种更具智慧的“报复”方式,无需流血牺牲,就能让这个曾经高傲的民族低下头颅。

来源:读历史正三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