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医保局发布全国首个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截瘫群体“梦想成真”更进一步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3 16:42 2

摘要:3月31日,湖北省医保局发布全国首个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其中,侵入式脑机接口置入费6552元/次,侵入式脑机接口取出费3139元/次,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966元/次。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郭怡琳 于娜 北京报道

让瘫痪者行走,让失语者说话,用“意念”完成精细动作……借助脑机接口技术,这些科幻情景可以“梦想成真”。随着脑机接口服务被定价,距离产品落地更进一步。

3月31日,湖北省医保局发布全国首个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其中,侵入式脑机接口置入费6552元/次,侵入式脑机接口取出费3139元/次,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966元/次。

据了解,项目价格为全省最高限价,不得上浮,下浮不限。

事实上,这是继今年3月12日,国家医保局发布《神经系统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后,全国首次为脑机接口医疗服务定价,填补了脑机接口医疗服务的价格空白。对此,强脑科技负责人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湖北省医保局明确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政策突破,意味着脑机接口从实验室走向临床的路径被打通,产品真正实现商业化落地指日可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主任医师杨艺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该政策推动脑机接口发展迈向新台阶,脑机接口的生态模式被充分肯定。不仅提振临床转化动力,同时坚定市场发展信念,还促进大众治疗观念变化。”

触发期的前沿技术首被定价

“以往很多老百姓甚至外科医生都认为脑机接口是够不到的月亮。”每次脑机接口产品参会,杨艺总能听到一些吐槽的声音。“这个脑机接口看上去像电影似的玄乎,更像是一种表演性质的秀肌肉。”

而随着政策持续发力,脑科学的“登月计划”越来越近。在杨艺看来,这是政策首次大力支持并推动处在第一发展阶段的技术走向医疗民生,具有划时代的深远意义。

自2021年,“十四五”规划将脑机接口技术列为颠覆性重点扶持技术之一,针对该领域的研究以及资本对该领域的关注度持续上升。2024年作为脑机接口全面踏入临床阶段的一年,9月29日,国家药监局确定《采用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 术语及定义》等2项推荐性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制订计划,从而将行业标准转为国家标准,为其在国内的商业化之路做进一步铺垫。

而后随着创新研发成果不断涌现,脑机接口技术仍然存在门槛高、研发投入周期长等特点。如何为该项技术定价、“买单”,既关乎社会资本参与脑机接口基础研究的兴趣,也关乎脑机接口技术能否在成熟后快速实现临床推广。

在此背景下,时间进入2025年,脑机接口的收费被提上日程。3月12日,国家医保局发布《神经系统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其中为脑机接口新技术单独立项,设立了侵入式脑机接口植入费、取出费,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等价格项目。换而言之,一旦脑机接口技术成熟,快速进入临床应用的收费路径已经铺好。

在此政策发布两周后,3月31日,湖北省医保局发布消息,落实“侵入式脑机接口置入费”“侵入式脑机接口取出费”“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价格项目并制定政府指导价,价格分别为6552元/次、3139元/次、966元/次。

对此,湖北省医保局称,前述价格是该局对接试行指南制定的政府指导价。项目价格为全省最高限价,不得上浮,下浮不限。此举为脑机接口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政策保障,促进了高水平医疗创新技术的成果转化和临床应用。

国家医保局亦曾明确,在前述试行指南发布后,下一步将指导各省份医保局参考,结合实际做好对接落实,制定全省统一的价格基准,由具有价格管理权限的统筹地区对照全省价格基准,上下浮动确定实际执行的价格水平。

而强脑科技表示,“脑机接口收费标准明确后,医院和康复机构采购产品的意愿将大幅提升,患者能以更规范的方式获得服务,产业的长远发展得到双重保障。我们预计未来产品的临床转化更加踊跃,有望加速脑机接口在神经康复、脑疾病治疗等领域的临床应用。”

脑机接口应用场景扩容

近年来,脑机接口技术不断发展,应用边界逐步拓展,在神经功能缺陷如偏瘫、失语患者以及帕金森、癫痫、抑郁症等功能性神经疾病的治疗中,均展现巨大的优势与潜力。

据悉,脑机接口是在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直接连接的通路。大脑在思维活动时产生脑电波,脑机接口则通过识别脑电波特征直接读取大脑意图,将其转化为计算机指令,实现人与机器或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联通,创造让瘫痪者行走、让失语者“说话”、让盲人“复明”等奇迹。

该技术主要分为非侵入式和侵入式两类。其中,侵入式是通过手术将电极直接植入颅内获取信号,治疗获益好、技术空间大;非侵入式是在头皮表面放置电极来采集信号,这种方式无创、安全、便捷。

杨艺介绍,侵入性脑机接口的主要应用场景是严肃医疗领域,包括脊髓损伤、脑卒中、渐冻症等导致的运动或言语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而非侵入性脑机接口未来能走向更多消费场景,用户数据量庞大,技术更加成熟,比如家用医疗、科技、驾驶、生活、游戏、娱乐等。

此外,公开资料显示,脑机接口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显著进展,研究人员持续探索脑机接口对各类疾病的治疗意义,从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渐冻症),到失语症等语言功能类疾病,再到精神心理类疾病的辅助治疗等。

对此,北京柚果科技负责人于晨超接受本报记者采访介绍,“目前侵入式脑机接口的应用集中在脑功能性疾病和脑器质性疾病两部分。前者包括抑郁症、孤独症等精神心理疾病,后者包括截瘫、偏瘫等行为障碍康复。”

此外,浙江大学脑机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持续进行面向儿童多动症的脑机数字药物开发研究。针对儿童多动症(ADHD)在注意力及社交方面的障碍,实现儿童脑疾病非侵入式干预治疗,进而建立副作用更小、疗效更显著、治疗周期更短的闭环数字诊疗方法。”

随着脑机接口技术在全球医疗领域受到高度关注,麦肯锡预测全球脑机接口医疗应用市场规模有望在2030年达到400亿美元,2040年达到1450亿美元,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众多科技公司和研究机构在该领域的投入。

而在高速膨胀背后,强脑科技对人才问题提出担忧。“其次是人才短缺问题。脑机接口是典型的多学科交叉领域,需要神经科学、人工智能、电子工程、临床医学等多领域人才,这需要高校、企业的多方努力,我们与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共同建立了脑机创新实践中心,就是希望能培养更多能在脑机接口领域的人才,希望高校能够设立相关交叉学科专业,将人工智能、脑机接口融入进高等教育中。”

责任编辑:姜雨晴 主编:陈岩鹏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