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蛋是一种补药,为什么很少有人吃,也很少有人买?或有5个原因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3 16:38 2

摘要:在热闹的菜市场里,鸡蛋摊位前人潮涌动,摊主忙着称重、找零;而一旁摆放鹅蛋的角落,却鲜有人驻足,鹅蛋静静躺在那里,仿佛被遗忘的宝藏。鹅蛋,这个曾被称作 “补中之王”,甚至在古代作为宫廷贡品的食物,如今却遭受冷遇,多数人宁可花大价钱购买各类保健品,也不愿对它多做了

被忽视的养生佳品 —— 鹅蛋,为何在市场上无人问津?

在热闹的菜市场里,鸡蛋摊位前人潮涌动,摊主忙着称重、找零;而一旁摆放鹅蛋的角落,却鲜有人驻足,鹅蛋静静躺在那里,仿佛被遗忘的宝藏。鹅蛋,这个曾被称作 “补中之王”,甚至在古代作为宫廷贡品的食物,如今却遭受冷遇,多数人宁可花大价钱购买各类保健品,也不愿对它多做了解。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原因?身为长期扎根医疗一线的工作者,我对这种现象深感惋惜。明明是对健康大有裨益的食物,却因种种现实因素,被大众所忽略。

性价比之困:高价与有限营养的博弈

从营养层面来看,鹅蛋无疑是优质蛋白的优质来源。鹅蛋内部富含卵磷脂、维生素 A、B 族维生素,以及多种矿物质。其蛋白质含量比鸡蛋略高,脂肪含量也相对较多,尤其是卵磷脂和维生素 A 的含量,更是远超鸡蛋。依据《中国食物成分表》的权威数据,每 100 克鹅蛋中,蛋白质含量约 13.5 克,脂肪约 13 克;而鸡蛋相应的蛋白质含量为 12.7 克,脂肪约 10 克 。尽管差距不算特别显著,但鹅蛋在数据上仍更胜一筹。

然而,市场上鹅蛋的价格,却是鸡蛋的 2 到 3 倍,有的地方甚至更高。在超市的蛋类货架上,一颗鹅蛋的售价常常在 5 元以上,个别品种甚至接近 10 元,而鸡蛋依然是以斤计价。如此一来,营养提升有限,价格却大幅上涨,普通消费者在权衡性价比时,往往会选择放弃鹅蛋,转投鸡蛋的怀抱。

口感难关:浓重腥味阻碍普及

营养丰富固然重要,但食物最终要入口,口感体验也不容忽视。鹅蛋的蛋腥味远比鸡蛋浓烈,带着一股独特的 “土腥味”,而且蛋黄更大、更油腻。许多人初次尝试鹅蛋时,都会皱起眉头,发出疑问:“怎么这么腥?” 这并非他们的错觉。鹅多在池塘、山地等环境中饲养,饮食较为杂乱,相比鸡而言,其本身的体味就更重,这也导致鹅蛋的腥味更浓,让不少人难以接受,特别是孩子和老年人。反观鸡蛋,口感香滑细嫩,味道温和,更符合大众的口味偏好,因此在餐桌上的接受度更高。在日常门诊中,我就听到不少患者吐槽:“我试着吃了鹅蛋,可实在咽不下去。” 这也使得鹅蛋尽管营养丰富,却难以在大众饮食中广泛推广。

供应短板:稀缺与购买难题并存

鹅的养殖周期相对较长,且成活率不及鸡。更为关键的是,鹅一年中只有几个月产蛋,与鸡一年能产 200 多枚蛋相比,鹅一年的产蛋量仅有 30 到 50 枚。这就导致鹅蛋的市场供应量极为有限。在城市的超市或菜市场,很难寻觅到鹅蛋的身影。很多人若想买鹅蛋,要么依靠农村的亲戚帮忙,要么通过网购渠道。但这两种方式都存在一定的不便,网购需等待物流配送,且无法直观挑选;依靠亲戚又并非长久之计。而鸡蛋作为标准化、工业化养殖的产物,每天都能稳定供应,价格也十分透明。这种供需的巨大差异,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鹅蛋养殖成本高、产量少,致使售价偏高;而由于市场稀缺,消费者对其认知度低,购买意愿不强,又进一步打击了养殖户的积极性。

宣传缺位:营养价值未被认知

在门诊过程中,当我向患者介绍鹅蛋的营养价值时,常常会得到这样的回应:“鹅蛋也有滋补作用?它和鸡蛋不是差不多吗?” 这实际上反映出鹅蛋宣传的严重不足。鹅蛋中的卵磷脂,对大脑发育、神经系统健康以及肝脏修复都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术后恢复期的患者、慢性肝病患者、孕期女性以及青少年而言,是极佳的营养补充品。然而,在铺天盖地的保健品广告中,在各种健康栏目里,很少能看到关于鹅蛋的系统介绍。燕窝、鱼胶等滋补品通过大量的宣传,吸引了消费者的目光,而鹅蛋却始终默默无名。这并非鹅蛋的营养不如这些滋补品,而是在信息传播的竞争中败下阵来。

认知误区:“胆固醇炸弹” 的偏见

鹅蛋的脂肪和胆固醇含量确实高于鸡蛋,每 100 克鹅蛋的胆固醇含量约为 850 毫克,而鸡蛋约为 585 毫克。许多人一听到这个数据,就心生恐惧,认为吃鹅蛋等同于摄入大量油脂,会对健康造成危害。但实际上,2020 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已经明确指出:膳食胆固醇的摄入与血胆固醇水平之间的关系并不直接。也就是说,适量吃蛋,并不会直接导致血脂升高。在门诊中,我经常会遇到患者询问:“高血脂能吃蛋吗?” 其实,只要不过量食用,每天吃一个蛋,无论是鸡蛋还是鹅蛋,都是可行的。关键在于保持整体饮食结构的均衡,而非过度纠结于某一种食物。然而,许多人对鹅蛋的印象依然停留在 “肥腻”“胆固醇高” 上,这也使得他们对鹅蛋敬而远之。

其实,鹅蛋在一些中医典籍中,早有 “补中益气”“润肺养肝” 的记载。《本草纲目》更是明确记录:“鹅蛋,甘温无毒,益气补虚,养血安胎。”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鹅蛋中的多数营养成分,有助于提升免疫力、改善肝功能、促进组织修复。2021 年《食品科学》的一项研究表明,鹅蛋中较高比例的卵磷脂,具有出色的抗氧化作用,对肝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效果。

不过,任何食补都有其限度,鹅蛋并非万能。普通成年人每周食用 1 到 2 个鹅蛋较为适宜。对于肝功能恢复期的患者、术后患者、孕产妇等特殊人群,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增加食用量,但也不宜天天吃或一次性食用过多。对于儿童来说,鹅蛋虽富含蛋白质,有助于身体发育,但浓重的腥味可能让孩子难以接受。家长可以尝试将鹅蛋做成蛋羹、蛋卷等,改善其口感。

总之,我们不应将鹅蛋视为神药,也不应过度贬低它。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我们不妨重新审视这种被忽视的食物,让它在我们的餐桌上占据应有的位置。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来源:章丘融媒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