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明节到了,作为中国传统四大节日之一,即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实际是含有两个重要意义的;这要分为“清明节气”和“清明节”两部分。作为节气,清明是物候变化最明显的一个节气,它是冬春最后的分界线。作为节日,它是源自上古流传下来的重要节日,包含着重要的
清明节到了,作为中国传统四大节日之一,即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实际是含有两个重要意义的;这要分为“清明节气”和“清明节”两部分。作为节气,清明是物候变化最明显的一个节气,它是冬春最后的分界线。作为节日,它是源自上古流传下来的重要节日,包含着重要的文化内涵。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在每年4月4日至6日之间,是祭祀、祭祖和扫墓的节日。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清明节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清明节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 。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宋元时,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明清时期大体承接前代旧制,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亲人的习俗仍然盛行 。
民国时期,清明节曾在1915年被规定为植树节,到1928年清明节作为植树节的历史就此终止 。受汉族文化影响,中国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基本主题,此外还有荡秋千、蹴鞠、放风筝、植树、拔河等众多户外游乐活动,以及吃子推燕、醴酪、青团等食俗 。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过清明节,如越南、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
作为辽东本溪地区,清明节有许多与我国各地习俗一致的东西,比如祭祖、扫墓等。这个时候许多的土地已经化开了,利于添土植树,修葺墓园。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到了清明这个时候,就是脱棉衣棉裤的时候,在身上捂了一冬的棉衣裤可算脱去了,身上立刻就觉得利索不少,那时候有几句嗑非常流行,说“清明不脱棉袄,死了变巧(鸟),清明不脱棉裤,死了变兔。”
这吃的方面也有许多说道;在清明节这一天要吃豆腐,白色的豆腐在“白事情”时是离不了的,于是在民间就流传“清明不吃豆腐,穷得乱抖擞”。在老家清明正是“跳蛤蟆”的时候,于是就有了“清明不吃蛤蟆,穷得乱爬扯”之说,还有“清明不吃鸡蛋,穷得乱颤”等。
在气象上有“前清明,后磨磨”之说,是指清明节之前一般的天气比较清洁明朗,而清明节后容易刮大风,磨磨唧唧的天气。
笔者今天也同许多人一样去祭祖扫墓了,有传言说“七十不上坟”,那我们不去谁去?孩子在外地,能离着几千里地回来上坟吗?
过程已略,看看一路回程拍到的景物吧;
清晨大雾,虽不是很浓密,但是看不到山顶。
每年的清明时期都是防火戒严期,严禁上坟烧纸,可以看到各个路口都有各村的执勤人员在把守。今年好在昨天下了一场小雨,林地都很湿,防火的等级降了不少。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咱这里没有麦子,但是农家的许多小菜在这个节气已经开始种了,再过半个月就要种大田了,农民讲话;节气到了。
与冰凌花同时开放的“菟葵”,现在长成这个模样了。
这是十几天前拍到的菟葵花
这些天气温低,之前已经开了花的冰凌花,现在花朵又合上了,这就是冰凌花的本能。
太子河没有完全开河,深色的是化开的水面,白色的是没有化开的冰。
零星的“连翘”已经开花了,这是除了冰凌花之外,野外开的最早的花。
阳坡的山脚处,许多蒿草已经开花了。
水鸟在游弋
水彩画一般
“人勤春来早”,这是看到的最早在地里干活的人。
清明是个大节气,是一年四季中几个重要转折点之一,被称为“五个月冬天”的东北,从此之后才正式脱离了冬天。从此开始了播种,生气勃勃的一年又来临了。
谢谢朋友们的关注!
来源:鸿雁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