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阶智驾拥堵,自动驾驶空旷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3 17:14 2

摘要:近期,汽车界的发布会如雨后春笋般接连举行。比亚迪推出的“兆瓦闪充”技术重新定义了充电效率,极氪的“千里浩瀚智驾”系统开启了高阶自动驾驶的新篇章,而奇瑞的“油电同智”战略则推动了全场景智能的普及。在汽车行业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2025年3月似乎成为一个具有里程碑

近期,汽车界的发布会如雨后春笋般接连举行。比亚迪推出的“兆瓦闪充”技术重新定义了充电效率,极氪的“千里浩瀚智驾”系统开启了高阶自动驾驶的新篇章,而奇瑞的“油电同智”战略则推动了全场景智能的普及。在汽车行业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2025年3月似乎成为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间点。在短短的三周内,汽车企业共举办了超过30场发布会。仅在3月17日至3月20日这四天内,就有至少10家车企举行了关于智能驾驶技术或产品的发布会,平均每天两场的高频率,将整个行业推向了高阶智能驾驶的深水区。技术的迭代速度也从以“月”为周期缩短到以“日”为单位。

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几乎所有的车企都已站在自动驾驶的门槛前。然而,在高阶智能驾驶的赛道变得日益拥挤之际,真正的自动驾驶赛道却显得异常冷清。这一现象不禁引人深思,究竟是什么阻碍了车企迈出这至关重要的一步?

01

高阶智驾纷至沓来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已经连续多年保持全球产销第一的位置,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渗透率不断提升。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智能驾驶技术也逐渐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为了抢占市场先机,车企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智能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

2023年,智能驾驶技术已经成为车企竞争的主战场。从城市NOA到高速NOA,再到代客泊车、记忆泊车,车企不断突破技术边界,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便捷、安全的出行体验。比亚迪、极氪、奇瑞等车企纷纷发布新技术,推动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当年4月,比亚迪发布的“易四方”技术,通过四轮独立驱动和控制,实现了车辆更好的越野性能。6月,比亚迪又发布了“云辇”技术,这是全球首个新能源专属智能车身控制系统,旨在垂直方向上系统化提升智能驾驶体验。奇瑞则在同年4月发布了火星架构、鲲鹏超能混动CDM、EEA5.0等技术,同时宣布启动“油电同智”战略,推动燃油与新能源在智能领域的平权。

吉利旗下的极氪品牌,也在同月发布了自研的BZEOS智慧安全底座和NZP自主领航辅助驾驶功能。NZP功能可以让车辆在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上,基于导航路径自动进出匝道和超车,同时根据道路限速和环境感知等信息自动调整车速。此外,包括阿维塔11城区NCA智驾导航辅助、小鹏汽车城市NGP智能导航辅助驾驶、华为ADS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问界新M7智驾版等智能驾驶系统,也都具备了城市辅助驾驶功能。

不难看出,在智能驾驶技术上,车企已经“卷”到了3级自动驾驶的门槛。然而,尽管宣传得再厉害,却无一家车企敢承认和推出真正的自动驾驶。根据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 International)制定的标准,自动驾驶技术可以分为6个等级:0级(无自动化)、1级(驾驶辅助)、2级(部分自动化)、3级(有条件自动化)、4级(高度自动化)和5级(完全自动化)。其中,3级自动驾驶是自动驾驶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水岭,意味着车辆可以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实现自动驾驶,但驾驶员仍需保持注意力,并随时准备接管车辆。

在高阶智驾的赛道上,尽管车企纷纷展示出强大的技术实力和雄心壮志,但在迈向自动驾驶的门槛前,却都表现出了谨慎和迟疑。这背后,是什么原因让车企在这关键的一步踌躇不前。

“主要是法律法规层面的原因。”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表示,当前自动驾驶车辆上路,发生交通事故之后权责如何划分还不明确,所以车企一般不敢跨越3级这个门槛。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也认为,当前自动驾驶在法律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阻碍,责任主体难以界定,相关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

“完善的自动驾驶法律法规对于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德良表示:“自动驾驶法律法规的完善不仅能够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降低企业的法律风险,还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可靠的安全保障,增强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技术的信任。只有在健全的法律框架下,自动驾驶产业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然而,目前法律法规的滞后,无疑成为车企推出自动驾驶车型的一大障碍。

在2023年广汽科技日上,广汽集团宣布要在当年内量产搭载城市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的车型,并计划于2024年实现量产4级自动驾驶Robotaxi,抢跑3级自动驾驶赛道。从现实看,该计划并未施行,广汽研究院首席技术总监唐湘民解释其中原因,他表示,广汽按照3级自动驾驶的功能来设计开发,但受限于法规等因素,当前只能按照2+级自动驾驶的功能来开放。不过,一旦法规放开,可以通过远程升级,快速升级到真正的3级自动驾驶。

02

技术迭代愈加频繁

行业原本认为,从2.9级到3级自动驾驶的过渡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但鉴于国内市场的竞争态势,很可能在年内就会引发从智能驾驶到自动驾驶的转变。这种转变的背后,是智能驾驶技术迭代速度的加快。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驾驶技术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步。过去需要数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实现的技术迭代,现在在短短一两年内就能完成。

以特斯拉为例,其FSD(完全自动驾驶)系统从最初的版本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多次迭代升级。每一次升级都带来了更加智能、便捷的驾驶体验。而国内的新势力车企,如小鹏、蔚来等,也在智能驾驶技术上不断追赶,推出了各自的高阶智能驾驶系统。

技术迭代速度的加快,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首先,数据驱动的研发模式。智能驾驶技术的研发离不开大量数据的支持。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道路上的驾驶数据,车企可以不断优化算法和模型,提高智能驾驶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种数据驱动的研发模式,使得智能驾驶技术的迭代速度大大加快;其次,跨界融合的创新生态。智能驾驶技术的研发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融合。车企需要与科技公司、高校、研究机构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这种跨界融合的创新生态,为智能驾驶技术的快速迭代提供了有力支持;最后,市场竞争的加剧。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和竞争的加剧,车企纷纷加大在智能驾驶技术上的投入力度。为了抢占市场先机,车企不断加快技术迭代速度,推出更加智能、便捷的驾驶系统。

然而,技术迭代速度的加快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技术成熟度和安全性问题、法律法规的滞后性、消费者接受程度等。这些问题都需要车企和政府部门共同努力去解决。“对于自动驾驶技术来说,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技术成熟度和安全性问题。”崔东树表示,自动驾驶技术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其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只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才能逐步推广和应用自动驾驶技术。

尽管智能驾驶技术迭代速度加快,但3级自动驾驶门前却空无一人。这背后有多重原因,权责问题仍是最大阻碍。如前文所述,一旦自动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责任主体难以界定。这不仅是法律问题,更是道德和伦理问题。因此,在没有明确法律法规的情况下,车企不敢轻易跨越3级自动驾驶的门槛。

技术难题仍需攻克。虽然智能驾驶技术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技术难题。例如,复杂环境下的感知和决策问题、高精度地图的实时更新和准确性问题等。这些问题都需要车企和科技公司投入更多资源进行研发和解决。此外,消费者接受程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虽然智能驾驶技术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加便捷、安全的出行体验,但并非所有消费者都愿意尝试和使用这项新技术。一些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技术持怀疑态度,担心其安全性和可靠性;而另一些消费者则更习惯传统的驾驶方式,不愿意改变。

“当前自动驾驶技术还面临消费者信心不足的问题。”盘和林表示,很多人对自动驾驶依然停留在“辅助”的认知层面,要打破这种固有印象,还需要时间。

那么,如何才能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呢?业内人士建议,首先,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政府应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自动驾驶车辆的责任主体和权利义务,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法律保障。其次,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车企和科技公司应加大在智能驾驶技术上的投入力度,推动技术研发和创新。通过跨界融合和协同创新,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提高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度和安全性。再次,加强宣传和培训。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对自动驾驶技术的宣传和培训,提高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技术的认知和接受程度。通过举办试驾活动、开展宣传讲座等方式,让消费者亲身体验自动驾驶技术的便捷性和安全性。最后,推动产业协同发展。政府应加强对自动驾驶产业的引导和支持,推动产业协同发展。通过建立产业联盟、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等方式,促进车企、科技公司、高校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自动驾驶产业的发展和应用。

03

自动驾驶未来可期

尽管目前自动驾驶领域“门可罗雀”,但业界专家普遍看好其未来前景。

“自动驾驶无疑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崔东树说。他指出,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和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自动驾驶技术将逐渐普及并得到广泛应用。展望未来,自动驾驶技术将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安全、舒适的出行体验。盘和林也持相同观点。他认为,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落地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他强调,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成本的降低,自动驾驶技术将逐步拓展至更多场景和领域。例如,在物流、出租车、公共交通等领域能够显著提升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那么,自动驾驶的未来将如何发展?有分析人士表示,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是自动驾驶发展的方向之一。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进步,自动驾驶系统将逐步实现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未来,自动驾驶车辆将能够独立完成大部分驾驶任务,减少甚至无需人工干预。同时,自动驾驶系统将与其他智能系统互联互通,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出行体验。

其次,自动驾驶技术将拓展至更多应用场景。除了乘用车市场,自动驾驶技术还将应用于物流、出租车、公共交通等领域。通过自动驾驶技术,运输效率和安全性将得到提升,同时降低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第三,商业化运营将成为自动驾驶未来的关键方向。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运营将逐渐成为现实。例如,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尝试运营自动驾驶出租车和自动驾驶物流车。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增长,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将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然而,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需考虑社会因素和伦理问题。例如,自动驾驶车辆的决策问题、隐私和安全问题等,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政府和企业应在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同时,加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制定相关政策和规范,确保自动驾驶技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随着高级智能驾驶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汽车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然而,在这一变革的背景下,也显现出一些现实问题。车企必须在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中找到平衡点,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对于自动驾驶技术而言,尽管目前仍面临诸多挑战和限制,但其未来的发展前景无疑是令人期待的。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法律法规的完善,自动驾驶技术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商业化应用和推广。这将对整个汽车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和变革,也将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便捷、安全、舒适的出行体验。

在未来的发展中,车企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技术趋势,及时调整战略和布局。同时,政府和相关机构也需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工作,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共同推动汽车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和升级发展。

文:韩冬 编辑:郭晨 版式:王琨

喜欢请点亮分享、点赞、在看给小编加个鸡腿!

来源:中国汽车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