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日晚,中国国家话剧院原创话剧《苏堤春晓》成都站“省亲”演出圆满谢幕,这已是该剧自2023年首演以来的第30场演出。同时,该剧开启“第二现场”4K级超清演播,在北京、天津、苏州、杭州等全国13个城市通过大荧幕与观众见面。
4月2日晚,中国国家话剧院原创话剧《苏堤春晓》成都站“省亲”演出圆满谢幕,这已是该剧自2023年首演以来的第30场演出。同时,该剧开启“第二现场”4K级超清演播,在北京、天津、苏州、杭州等全国13个城市通过大荧幕与观众见面。
作为中国国家话剧院“第二现场”推出的重磅之作,此次演播引发了十三城观剧热潮,观众走出剧场后在各大平台自发安利。“‘第二现场’的魔力在于,它放大了戏剧的呼吸。”有观众在社交媒体上谈观看感受。
距离太远、热剧难抢、好剧难得……这些都曾经是观众走进剧场看戏的门槛。当《苏堤春晓》“第二现场”演播的消息一经发布,便有观众火速下单,为自己“弥补之前没抢到票的遗憾”。
中国国家话剧院“第二现场”力求以“剧场到剧场”还原最原汁原味的戏剧观演体验,基于数字技术构建的创新型观演模式,通过超高清制播系统将舞台演出以影视化视听内容,借助安全传输网络分发至异地剧院,实现多地观众同步沉浸式观演。这一模式突破了传统戏剧的时空限制,将优质文化资源从单一剧场“下沉”至各地,提高剧场空间利用效率,以技术驱动“线下多空间同步”,建立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
据介绍,《苏堤春晓》“第二现场”演播中,剧院联合京东方、中国联通建立“制播传”全链路体系,引入智能播控终端,集成EDID识别授权、版权远程监控等技术,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安全传输方案,以“院企联合研发”模式实践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
这次成都场的演出,从三场售罄,到加演二场仍旧一票难求。五场演出,近6000名观众走进剧场。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话剧《苏堤春晓》编剧、导演田沁鑫在演出结束后,动情表示:昨晚,#苏堤春晓 成都五场演出完满收官。感谢剧组演职人员付出的努力!带着极大的不舍,剧组今天返京。昨晚的剧场,观众在谢幕时集体喊着 “一蓑烟雨任平生!”四川人对苏轼的爱意可见一斑!老人家的那份达观思想,影响后世,影响看戏和演戏的人。从三场售罄,到加演二场迅速售罄!从五场演出火爆售罄到第二现场十三个城市全部售罄收官,把成都这份带着火锅味的热情,走向全国。把爱戴#苏东坡,赞叹着#辛柏青,壮观北宋审美和历史卓越人物,千古风流、平添喜爱。#苏堤春晓同步第二现场 与成都观众同城共在,千里共赏,感谢十几个城市看戏的观众!话不用多说,爱在心里,苏堤春晓剧组,怀着对苏大人的大爱之心 “不思量、自难忘。” 与苏轼惜别、暂别!
在演出之余,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副院长程鹏及剧组全体演职人员赴眉山三苏祠参观学习,领悟文化自信、体悟苏轼情怀。特别是田沁鑫院长携演员辛柏青、苏青马不停蹄赶往四川大学博物馆,以“承千年文脉 担家国使命”为主题,与蓉城数百位高校学子及话剧爱好者共话苏轼的家国情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滴水见太阳,一部戏品三苏”的火热话题迅速点燃全网热潮。《苏堤春晓》剧组寻根三苏祠视频全网置顶,100多家媒体全面跟进报道,热度持续升温。
自2023年首演以来,话剧《苏堤春晓》所到之处无不掀起“东坡热”。每逢演出,都会引起热议,文艺评论家施战军称该剧“是一部传统历史意识与现代气韵、现实精神完美融通的作品”;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称辛柏青饰演的苏轼“形象让人惊艳,有种舍我其谁的感觉”;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副主任胡一峰认为“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强烈的创造意识,提供了一种更深刻的沉浸式体验,符合时代的审美。”
来源:文化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