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黄淮海地区的夏玉米种植仿佛置身于一场残酷的突围战之中,面临着来自气候与病虫害的双重夹击,情况不容乐观。
一、黄淮海玉米种植新挑战:气候多变下的品种突围战
近年来,黄淮海地区的夏玉米种植仿佛置身于一场残酷的突围战之中,面临着来自气候与病虫害的双重夹击,情况不容乐观。
从气候因素来看,高温干旱成为常态。
2022 年,黄淮海多地遭遇了极端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连续多日超过 35℃,甚至在某些时段突破 40℃大关。
这种高温天气严重影响了玉米的生长发育,尤其是在玉米的授粉关键期,高温导致花粉活力下降,许多玉米出现了结实不良的情况,果穗上籽粒稀疏,空秆现象频发 。
与此同时,干旱也在不断威胁着玉米的生长。
降水的减少使得土壤墒情变差,玉米植株生长受到抑制,叶片枯黄卷曲,严重影响了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
而台风暴雨也在玉米生长的中后期频繁登场。
2023 年,几场台风携带狂风暴雨袭击了黄淮海地区。
狂风导致玉米大面积倒伏,根系被拔出土壤,茎秆折断,使得玉米无法正常生长和输送养分,严重影响了产量。
暴雨则引发了内涝,田间长时间积水,土壤缺氧,玉米根系呼吸困难,导致植株生长受阻,甚至死亡。
病虫害方面,病害频发,南方锈病、茎腐病、穗腐病等多种病害严重威胁着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以南方锈病为例,2021 年大爆发后,在 2023 年再次席卷黄淮海区域,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的玉米大面积受灾。
南方锈病是一种气传性病害,发病初期,叶片上会出现黄白色小点,随着病情发展,这些小点会迅速扩展为黄褐色疱斑,严重时,整个叶片布满锈褐色病斑,导致叶片失去光合作用能力,提早枯死,玉米籽粒干瘪,产量大幅下降 。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农户们急需能够在高温干旱条件下正常生长、抗倒伏能力强、对多种病害具有良好抗性的 -高产、抗逆、广适- 全能型玉米品种,来打破当前的困局,保障玉米的产量和收益。
接下来,本文将为大家深度解析鲁单 8037、隆平 392、东单 6531 这三大热门品种,看看它们是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成为农户增收的希望。
二、鲁单 8037:高抗青枯的产量标杆
在黄淮海夏玉米品种的激烈角逐中,鲁单 8037 宛如一颗耀眼的明星,凭借其卓越的高产潜力、出色的抗逆性以及优质的粮食品质,迅速在众多品种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农户们信赖的高产标杆。
2.1 数据亮眼的高产基因
鲁单 8037 的高产实力在一系列的试验数据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 2021 - 2022 年的区域试验里,它的平均亩产达到了 612 公斤,与对照品种相比,增产幅度高达 6.1%;而在生产试验中,亩产更是达到了 636 公斤,增产 6.3%。
这样的数据成绩,足以证明其在产量方面的卓越表现。
从果穗形态来看,它的果穗呈筒型,穗长 17.7 厘米,穗行数在 18 - 20 行之间,呈现出饱满且充实的状态。
红轴黄粒的搭配,不仅美观,更蕴含着丰富的营养。
其百粒重 26.7 克,出籽率更是高达 84% 以上,这意味着在相同的种植面积下,鲁单 8037 能够收获更多的玉米粒,为农户带来更为可观的产量收益 。
2.2 抗病抗倒的硬核实力
在抗病性方面,鲁单 8037 是少有的高抗茎腐病(青枯病)的品种,这在 2023 年的国审抗病鉴定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玉米茎腐病,素有 -玉米杀手- 之称,一旦爆发,往往会对玉米产量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据相关研究表明,茎腐病严重时,玉米减产可达 50% 以上,甚至绝收 。
而鲁单 8037 凭借其强大的抗性,能够有效抵御茎腐病的侵害,为玉米的健康生长保驾护航。
在植株形态上,鲁单 8037 株型半紧凑,株高 268 厘米,穗位 91 厘米,这样的植株结构使得它重心较低,具备了良好的抗倒伏能力。
即使在遭遇强风暴雨等恶劣天气时,也能稳稳地扎根在土地上,减少倒伏带来的损失。
不过,鲁单 8037 对南方锈病较为敏感,这是其在抗病方面的一个短板。
但是,通过合理密植,将种植密度控制在 4500 株 - 亩左右,并配合科学的药剂防控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南方锈病对玉米生长的影响,保障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
2.3 优质粮的市场竞争力
鲁单 8037 不仅产量高、抗性强,其粮食品质也十分出色。
经检测,它的籽粒容重达到 742 克 - 升,粗淀粉含量为 71.44%,粗蛋白含量 10.84%,赖氨酸含量 0.32%。
这些优质的营养成分,使得鲁单 8037 的玉米籽粒成为了饲料加工的优质原料,深受饲料企业的青睐。
同时,其良好的品质也符合粮食储备的标准,在市场上拥有较强的竞争力。
由于其品质优势,鲁单 8037 的粮价相比普通品种要高出 5 - 8%,这无疑进一步增加了农户的种植收益,也使得鲁单 8037 在市场上更具吸引力 。
三、隆平 392:早熟抗倒的稳产先锋
在黄淮海夏玉米的众多品种中,隆平 392 以其早熟、抗倒、高产稳产的特性,成为了农户们眼中的稳产先锋,为夏玉米种植带来了新的希望。
3.1 早熟 5 天的抢收优势
隆平 392 在黄淮海夏播的生育期仅为 101 天,相较于对照品种郑单 958 早熟了 2.5 天。
这看似短暂的 2.5 天,却在实际种植中蕴含着巨大的优势。
对于麦茬复种的模式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每提前一天收获,就意味着能更早地为下一季作物的种植腾出时间,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
而且,早熟还能让玉米避开后期可能出现的不利天气,比如在 2023 年,黄淮海地区在 9 月底遭遇了连续的阴雨天气,如果玉米成熟较晚,就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籽粒发芽、霉变等问题,而隆平 392 的早熟特性,使其能够在恶劣天气来临之前顺利收获,保障了农户的收益 。
从植株形态来看,隆平 392 株高 228 厘米,穗位 74 厘米,成株叶片数为 19 片,株型半紧凑。
这种植株结构使得它在生长过程中通风透光性良好,叶片能够充分进行光合作用,为玉米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也为其早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3.2 抗倒抗病的双重保障
在抗倒伏方面,隆平 392 表现出色。
它的茎秆坚韧,根系发达,能够牢牢地扎根于土壤之中。
在实际种植中,田间倒伏率低于 0.5%,这一数据在众多玉米品种中是非常亮眼的 。
在 2022 年河南滑县的站杆试验中,隆平 392 历经 170 天仍直立不倒,即使在遭遇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时,也能保持良好的直立状态,大大减少了因倒伏而造成的减产损失 。
在抗病性上,隆平 392 中抗茎腐病和粗缩病。
茎腐病是玉米生长过程中的一种常见且危害严重的病害,一旦发病,会导致玉米茎基部腐烂,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而隆平 392 对茎腐病的良好抗性,为其高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
虽然隆平 392 感南方锈病,但通过 -一喷多防- 技术,即在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将杀菌剂、杀虫剂、叶面肥等混合喷施,能够有效地控制南方锈病的发生和蔓延,降低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
3.3 高密度下的稳产表现
隆平 392 推荐的种植密度为 5000 - 5500 株 - 亩,在土壤墒情及肥力条件好的高产田块,种植密度甚至可以达到 6000 株 - 亩。
在这样的高密度种植下,隆平 392 依然能够保持良好的稳产表现 。
它的果穗呈筒型,穗长 19.5 厘米,穗行数 14 - 16 行,百粒重 35.85 克。
在 2017 年的生产试验中,隆平 392 的亩产达到了 577 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 4.74% 。
这表明,隆平 392 在高密度种植下,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高产稳产,为农户带来更多的收益 。
四、东单 6531:非转基因的全能选手
在黄淮海夏玉米品种的璀璨星空中,东单 6531 宛如一颗耀眼的全能之星,凭借其广适性、抗虫抗病性以及在机收时代的独特脱水优势,成为了农户们眼中的 -黄金选择- 。
4.1 广适性造就四季稳产
东单 6531 是一个适应性极广的玉米品种,它成功通过了国家东华北、黄淮海等多区域审定,无论是春播还是夏播,都能展现出良好的生长态势 。
在春播时,它能充分利用春季的温和气候和充足光照,快速扎根生长;夏播时,又能适应高温多雨的环境,茁壮成长。
从植株形态来看,东单 6531 株高 290 厘米,穗位 103 厘米,成株 20 片叶,株型半紧凑。
这种植株结构使得它在生长过程中通风透光性良好,叶片能够充分进行光合作用,为玉米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
其果穗呈筒型,穗长 18.5 厘米,穗行数 16 - 20 行,出籽率 80.4%。
这样饱满的果穗和较高的出籽率,为其稳产高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在辽宁省 2012 - 2013 年的玉米中晚熟组区域试验中,东单 6531 两年平均亩产 773.9 公斤,比对照郑单 958 增产 10.3%;在 2013 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 750.3 公斤,比对照郑单 958 增产 11.2% ,19 点次增产,0 点次减产,充分证明了其在不同环境下的稳产能力 。
4.2 抗虫抗病的绿色优势
在抗病虫害方面,东单 6531 表现出色。
它中抗茎腐病,对小斑病、纹枯病也具有一定的抗性 。
在实际种植中,这些抗性使得东单 6531 能够有效抵御病害的侵袭,减少因病害导致的减产损失 。
更为难得的是,东单 6531 对玉米螟等虫害具有天然的抗性,这使得农户在种植过程中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 。
从品质检测数据来看,东单 6531 籽粒容重 783 克 - 升,粗蛋白 11.28%,粗脂肪含量 4.27%,粗淀粉含量 71.61%,赖氨酸含量 0.29% 。
这些优质的营养成分,使得东单 6531 不仅适合作为粮食进行加工,还非常适合作为青贮饲料 。
其良好的品质和抗虫抗病性,符合绿色农业的发展需求,为农户带来了绿色、高效的种植体验 。
4.3 机收时代的脱水优势
在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玉米的脱水速度成为了影响机收效率和粮食质量的关键因素 。
东单 6531 轴细粒深,在成熟期时,其籽粒含水量较低,这使得它非常适合机械化收获 。
较低的籽粒含水量可以减少在收获和储存过程中的霉变风险,保证粮食的质量 。
在甘肃的试验中,东单 6531 表现卓越,亩产较先玉 335 增产 8.6% 。
其适应性覆盖了辽宁、河北、河南等 10 余省份,在不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都能保持良好的生长和产量表现 。
例如,在河北的部分地区,东单 6531 能够适应较为干旱的环境,在保证产量的同时,还能保持较好的籽粒品质;在河南的一些地区,面对高温多雨的气候,东单 6531 也能凭借其抗倒伏和抗病性,实现稳定的产量 。
五、科学选种建议与未来趋势
在黄淮海夏玉米的种植中,科学选种至关重要。
不同的玉米品种具有不同的特性,只有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以及种植习惯,选择合适的品种,并采用科学的栽培管理方法,才能实现玉米的高产稳产 。
5.1 区域适配原则
对于豫北、鲁西地区,由于土壤肥力较高,且茎腐病发生较为频繁,鲁单 8037 凭借其高抗茎腐病和高产的特性,成为了这一地区的优先选择 。
在 2023 年的种植中,豫北地区的许多农户选择了鲁单 8037,在合理的栽培管理下,平均亩产达到了 650 公斤以上,有效地提高了种植收益 。
在江苏、安徽等地,隆平 392 的早熟特性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一地区的气候条件,为下一季作物的种植争取到了更多的时间 。
同时,其抗倒伏和稳产的特性,也能保障在当地经常出现的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下,玉米仍能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 。
对于河北北部春播地区,东单 6531 的广适性和抗逆性使其成为了理想的选择 。
它能够适应春播时的低温环境,在生长过程中,有效抵御病虫害的侵袭,实现稳定的产量 。
5.2 栽培管理要点
鲁单 8037 在种植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南方锈病的防控。
在南方锈病高发期,可提前喷施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杀菌剂进行预防 。
同时,合理密植,控制种植密度在 4500 株 - 亩左右,保证田间通风透光良好,降低病害发生的概率 。
隆平 392 在种植时,要保证后期的肥水供应 。
在玉米生长的大喇叭口期和灌浆期,及时追施氮肥和钾肥,促进玉米的生长和籽粒发育 。
同时,注意防治南方锈病和弯孢叶斑病,可采用 -一喷多防- 技术,将杀菌剂、杀虫剂和叶面肥混合喷施,提高防治效果 。
东单 6531 植株偏高,在种植时要注意培土防倒伏 。
在玉米生长的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进行中耕培土,增强玉米根系的稳定性 。
同时,重施穗粒肥,防止秃尖现象的发生,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
5.3 行业趋势洞察
展望未来,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将朝着 -耐密 + 早熟 + 机收- 的方向发展 。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不断推进,耐密植品种能够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种植密度,增加产量;早熟品种可以缩短玉米的生长周期,避开后期的不利天气,同时为下一季作物的种植腾出时间;而机收品种则能适应机械化收获的需求,提高收获效率,降低劳动成本 。
在抗病性方面,抗茎腐病、耐高温将成为核心育种指标 。
茎腐病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巨大,培育高抗茎腐病的品种是保障玉米产量的关键 。
同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黄淮海地区的高温天气越来越频繁,耐高温品种能够在高温条件下正常生长,保证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
例如,近年来一些科研机构已经在培育同时具备耐密、早熟、抗茎腐病和耐高温特性的玉米新品种,这些新品种有望在未来的黄淮海夏玉米种植中发挥重要作用 。
选择决定收益,科技赋能丰收
在黄淮海夏玉米种植的舞台上,鲁单 8037 凭借高抗青枯和高产特性成为产量标杆;隆平 392 以早熟抗倒的优势,在稳产之路上大步前行;东单 6531 则凭借广适抗虫和脱水优势,成为机收时代的全能选手 。
它们各自的特性,分别代表了当前黄淮海夏玉米育种的高产、早熟、广适三大方向,为农户们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农户在选择玉米品种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以及种植习惯,科学搭配品种,配合精准的栽培技术,才能在这片充满挑战的土地上实现产量与收益的双提升 。
您在玉米种植过程中,更看好哪个品种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种植经验,让我们一起交流,共同探索黄淮海夏玉米的高产之路 。
#高产玉米品种#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
举报-反馈
来源:积极的微风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