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桡骨检测是超声骨密度分析仪的常用测量部位之一,操作流程相对简单。首先需要让受检者取仰卧位或坐位,暴露前臂部位。操作人员使用定位标尺确定桡骨检测点,通常位于前臂外侧1/2处,即指尖与肘关节之间的中点位置。在探头上均匀涂抹耦合剂后,将探头垂直放置在标记好的检测部位
桡骨检测流程
桡骨检测是超声骨密度分析仪的常用测量部位之一,操作流程相对简单。首先需要让受检者取仰卧位或坐位,暴露前臂部位。操作人员使用定位标尺确定桡骨检测点,通常位于前臂外侧1/2处,即指尖与肘关节之间的中点位置。在探头上均匀涂抹耦合剂后,将探头垂直放置在标记好的检测部位上,保持稳定不动。设备会通过超声波技术测量骨传播声速(SOS)和骨质指数(BQI),整个过程约10-30秒即可完成。检测结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包含T值、Z值等参数的骨质评估报告。
胫骨检测流程
胫骨检测同样采用无创超声技术,操作前需让受检者平躺并暴露小腿部位。检测点通常位于胫骨中段,操作人员需使用定位装置准确标记测量位置。探头涂抹耦合剂后,沿胫骨轴向放置,确保与骨骼平行度符合要求。设备通过测量超声波沿胫骨轴向传播的速度来评估骨密度状况。检测过程中,仪器会实时显示探头角度和接触状态,便于操作人员调整至最佳测量位置。单次测量时间不超过30秒,可快速获得骨密度数据。
检测注意事项
无论是桡骨还是胫骨检测,都需注意探头与皮肤的充分接触,耦合剂涂抹要均匀以避免测量误差。检测时应保持肢体稳定不动,特殊人群如孕妇、婴幼儿需选用专用探头。每次检测前需进行仪器校准,使用专用校验模块确保测量精度。
来源:科普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