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凌晨诊室的墙又被老周撞得咣当响,旁边床的病人已经受不了了,这是第四次要求换病房。
凌晨诊室的墙又被老周撞得咣当响,旁边床的病人已经受不了了,这是第四次要求换病房。
这个开了三十年出租车的老司机,在半个月前发现自己腰部长了几颗“火疖子”,以为抹点药膏就能好。
哪知道红疹从后腰缠到肚脐,现在腰间像火烧一样痛,老周说这个腰像盘了一条毒蛇。
老周疼得晚上睡觉一直叫,老伴掀开衣服才看到:整片腰腹布满透明水泡,部分已经溃烂流脓。
皮肤科医生看到后倒吸一口冷气:“这是典型的带状疱疹,再晚来可能伤及内脏。”
经过两周住院治疗,虽然疱疹消退,但老周至今仍会突发剧痛,这条"蛇"在腰间留下的不只是疤,更是终身的神经伤痛。
带状疱疹病毒和水痘是同源兄弟。小时候得水痘痊愈后,病毒就潜伏在神经节里。
当人体你免疫力下降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就会立刻沿着神经爬出来啃噬。
在中国,带状疱疹的发病率较高。一项研究显示,带状疱疹在中国每年至少导致277万例病例。
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且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步升高,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
根据《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里面的说法,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最容易出现的“后遗症”。
要是年龄到了60岁及以上,得这个神经痛的几率有65%左右。大概有30%到50%的人,疼痛能持续1年以上,有的甚至能拖10年。
1、前驱期刺痛(1-3天)
皮肤出现单侧针刺样疼痛 ,夜间加剧,轻触衣物如刀割。此时皮肤无疹,易误诊为心绞痛或肾结石。
2、爆发期水疱(3-10天)
簇状透明水疱沿神经分布,常见于腰部、胸背部,呈蛇形排列,一般不跨过身体中线。
3、后遗神经痛(>1个月)
疱疹消退后仍反复出现闪电痛、灼烧痛 ,部分患者痛感达10级,甚至引发抑郁、失眠。
1、50岁以上中老年人
年龄是最大风险因素,50岁后发病率显著上升,与免疫力自然衰退相关。
研究表明,年龄≥75岁的老年带状疱疹患者发生后遗神经痛的风险更高。
2、慢性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其免疫功能可能受到影响,从而增加患带状疱疹的风险。
3、免疫功能低下者
肿瘤患者、HIV感染者、器官移植术后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免疫系统功能被削弱,更容易发生带状疱疹。
4、长期高压或疲劳人群
职场人、睡眠不足或情绪焦虑者因免疫力下降易被病毒“激活”。
1、 黄金72小时
带状疱疹的黄金治疗时间是皮疹出现后的72小时内。在这个时间段内开始使用抗病毒药物,可抑制病毒复制。
在带状疱疹急性期进行早期干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率降低。
有研究发现,那些在早期接受了干预治疗的人,只有48%的人后来出现了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而那些没在早期进行干预的,比例会更高。
2、接种疫苗
50岁及以上成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力下降,建议及时接种者两种疫苗。
重组亚单位带状疱疹疫苗适用于50岁及以上人群,需接种2剂,保护效力超90%。
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适用于40岁及以上成人,保护效力约为50%-60%。
带状疱疹虽然不是什么致命疾病,但留下的疼痛症却可能让人苦不堪言。
此刻摸摸你的后腰,看看有没有什么异常。
别等到痛到撞墙才明白:预防的成本,永远比治疗便宜百倍。
参考资料:
[1]Lu L, Suo L, Li J, Pang X. A retrospective survey on herpes zoster disease burden and characteristics in Beijing, China. Hum Vaccin Immunother. 2018.
[2]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共识编写专家组.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6,22(3):161-167.
[3]《三类人更容易被带状疱疹“缠”上》,哈尔滨市人民政府,2024.07.21.
[4]李振伟.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山东省带状疱疹流行特征与疾病负担分析[D]. 山东:山东大学,2022.
来源:彩牛科普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