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家的孩子”寻亲】从大漠到江南,刘建军的归乡路走了65年……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3 05:09 2

摘要:3月31日,“国家的孩子”刘建军和妻子从家乡内蒙古阿拉善盟阿左旗出发,前往江苏省溧阳市认亲。这次从大漠到江南的旅程,是刘建军一生中最重要的出行,亦是他离开出生地后的第一次回归。4月2日上午,长途跋涉的刘建军终于回到老家,与阔别多年的哥哥和姐姐相认,实现了自己多

3月31日,“国家的孩子”刘建军和妻子从家乡内蒙古阿拉善盟阿左旗出发,前往江苏省溧阳市认亲。这次从大漠到江南的旅程,是刘建军一生中最重要的出行,亦是他离开出生地后的第一次回归。4月2日上午,长途跋涉的刘建军终于回到老家,与阔别多年的哥哥和姐姐相认,实现了自己多年的团圆梦。

一家人幸福合影

感恩养父母无私的爱

因为航班被取消,急切想回家乡的刘建军临时改乘火车,也因此重走了幼年时来内蒙古的路。这一个来回,就是65年光阴。火车一路向南,车窗外的风景,由一望无际的大漠戈壁逐渐变成温婉动人的江南水乡,刘建军的思绪也回到遥远的过去。

幼年时,刘建军沿着这条漫长的路,从上海育婴院来到内蒙古。1960年,他被送到内蒙古时,只有几个月大。当年,巴彦淖尔盟育婴院(保育所)收养了“三千孤儿”中的60名,其中有30余人被当时的阿拉善旗家庭领养,刘建军是他们中的一个。

养父刘德清是原巴彦淖尔盟磴口保育院院长。回忆起养父母,刘建军满是感恩。他说,当时政府对领养家庭的要求很高,膝下无子的养父母对他视如己出,给了他无忧无虑的童年。

刘德清是一位抗美援朝老兵,在朝鲜战场上3次负伤,又3次奔赴战场,4次立功,在战争中因为负伤失去生育能力,便转而抚育了“国家的孩子”,将最无私的父爱给了没有血缘关系的养子。

养父去世多年后,刘建军仍珍藏着他的军功章和离休荣誉证。这次回乡,他带着养父母的照片和军功章,想让二老知道这一天大的喜事。做了大半辈子“国家的孩子”,如今他终于找到自己的家。

多方助力寻亲成功

4月1日15时23分,刘建军夫妇抵达无锡站。在出站口,江阴寻亲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早已拉着横幅手捧鲜花迎接他们。虽然素未谋面,但刘建军和协会办公室主任吴霞已经很熟悉了。从寻亲到认亲,江阴寻亲志愿者协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建军夫妻二人抵达无锡站

2024年,阿拉善盟“国家的孩子”惠幸福找到江南的家人,刘建军也再次有了寻亲的想法。在同伴们的建议下,他联系到江阴寻亲志愿者协会并采集血样寄往公安机关。没想到仅过了几天,就传来好消息:溧阳市上兴镇周姓家族是他疑似家人。

在浙江省台州市公安局路桥分局“团圆”工作室和江阴寻亲志愿者协会的助力下,刘建军最终确认并找到溧阳的家人。

志愿者们热情迎接

刘建军已经是江阴寻亲志愿者协会迎接的第十位“国家的孩子”,该协会会长李勇国也是内蒙古“国家的孩子”群体的老朋友,他告诉记者,从2010年起,他们便与“国家的孩子”结缘,十几年来他们曾举办过3次大型寻亲会,2019年还专程前往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开展寻亲交流会。每一次迎接“国家的孩子”回家,都让人记忆深刻。

这些天,志愿者们一直忙碌着协助刘建军老家的亲人做准备工作,为了这次团圆,一场盛大的欢迎仪式悄然筹备着。

周家小儿子回家了

4月2日8时,车队从江阴市出发,近两小时后到达江苏省溧阳市上兴镇水西村。在这里,刘建军年迈的哥哥、姐姐等亲人早已打扫好老房子,焦急地等待着。车队缓缓驶入村里,周家老宅门口鞭炮声震天。84岁的周菊仙、75岁的周全根与阔别65年的弟弟抱头痛哭。

家人团圆刘建军几度落泪

认亲会现场,浙江省台州市公安局路桥分局刑事科学技术室副主任柯伟力宣读了亲缘关系确认书,三姐弟再次紧紧握手。“弟弟真的找回来了!”周全根激动地说。认亲的老房子,是周全根家,也是刘建军出生的地方。

周全根特意将父母的遗像摆在屋子正中央,他要让父母看到,那个特殊时代万般无奈被送走的小儿子,回家了!刘建军和妻子一进门,就跪拜在父母遗像前。离家时尚在襁褓之中,再回家已是两鬓斑白。对父母的思念,只能对着遗像倾诉了。

刘建军(右一)与姐姐(左一)相认

一大早,周全根就煮了一大锅鸡蛋,弟弟离家60多年,他就煮了60多颗。在他们的家乡,吃鸡蛋寓意着团团圆圆。这一刻,周家人等待得太久了。刘建军吃着哥哥姐姐给剥了皮的鸡蛋,不禁落泪。周全根则热情地招呼着志愿者、民警和记者们一起吃鸡蛋,感谢大家助力他们家人寻亲成功。

吃一颗哥哥煮的鸡蛋

喧闹的认亲仪式,在全家人的合影环节中告一段落。媒体记者和志愿者们纷纷离开,刘建军却悄悄拉住柯伟力的衣袖,讲出自己另一个心愿:希望柯伟力的团队能够继续关注更多“国家的孩子”,帮助这些伙伴寻亲成功。

柯伟力(左一)送上亲缘关系确认书

柯伟力是闻名全国的“寻亲民警”,他带领的浙江省台州市公安局路桥分局“团圆”工作室团队,在4年时间里帮助全国800多名寻亲者成功回家,其中就有10余名内蒙古的“国家的孩子”。内蒙古和江浙地区公安机关的持续努力,让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孩子”离家更近。

刘建军(右一)为志愿者们送上锦旗

刘建军认亲时,千里之外的内蒙古,“国家的孩子”微信群里也异常热闹。大家通过媒体直播,分享着刘建军的喜悦,表达着祝福和感谢,也给自己打气,也许下一个幸运儿,就是自己。文·摄影/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首席记者 查娜

来源:正北方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