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亿天价罚单背后,一个15年汽车业潜规则终结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3 19:29 2

摘要:2025年4月1日,欧盟委员会以“反竞争协议”为由,对大众、Stellantis、雷诺等15家汽车制造商及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开出总额4.58亿欧元(约合36亿人民币)的罚单。这成为近年来欧洲汽车行业最严厉的反垄断处罚之一。

作者 / 徐美慧

编辑 / 黄大路

设计 / 柴文静


一个持续15年的行业潜规则露出水面。


2025年4月1日,欧盟委员会以“反竞争协议”为由,对大众、Stellantis、雷诺等15家汽车制造商及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开出总额4.58亿欧元(约合36亿人民币)的罚单。这成为近年来欧洲汽车行业最严厉的反垄断处罚之一。


这场始于2002年、持续15年的“报废车回收联盟”(vehicle recycling cartel)不仅暴露了传统车企在环保转型中的灰色操作,也折射出欧盟对市场竞争与环保合规的零容忍态度。


01
一场横跨十五年的“沉默同盟”

2002年5月,欧洲多家汽车制造商在ACEA的协调下,秘密成立了一个名为“报废车回收联盟”的组织。


这一垄断行为持续至2017年9月,涉及大众、Stellantis、雷诺/日产、宝马、福特、丰田、三菱、本田、现代/起亚、捷豹路虎/塔塔、马自达、通用汽车、铃木、沃尔沃、梅赛德斯-奔驰、欧宝16家主要汽车制造商(包括未被罚款的梅赛德斯-奔驰),几乎覆盖欧洲市场所有主流品牌。


而ACEA在其中扮演了关键组织者角色,频繁组织车企间的会议和联系,为“报废车回收联盟”的运作搭建平台。


根据欧盟调查,这些车企通过定期会议达成协议,约定在宣传车辆可回收性时不互相竞争,且隐瞒新车中再生材料的使用比例。更关键的是,它们联合拒绝向报废车拆解商支付处理费用——尽管欧盟法律明确要求车企承担回收成本,以确保车主可免费处置旧车。


车企的“默契”导致两个严重后果:一是消费者无法获知环保技术进展,抑制绿色消费需求;二是拆解商因成本压力降低回收标准,大量重金属和塑料未被妥善处理。


欧盟委员会披露的会议记录显示,车企甚至对“广告中能否使用‘可回收’字样”展开讨论,最终决定集体回避这一卖点。


而在技术层面,它们共享回收技术专利却刻意限制应用范围,导致环保技术未能普及。


欧盟竞争专员特蕾莎·里韦拉(Teresa Ribera)直言:“车企通过压制环保信息,削弱了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认知和需求。”


这次欧盟罚单的分配,则是豁免与重罚并存。


大众以1.28亿欧元成最大输家,Stellantis和雷诺-日产分别被罚7493万欧元、8146万欧元。ACEA作为组织者被罚50万欧元,创下行业协会处罚纪录。


唯一“全身而退”的是梅赛德斯-奔驰,因其主动向欧盟披露垄断行为,免除了3500万欧元罚款。其余车企通过认罪换取了10%的罚款减免。


02
欧盟政策“紧箍咒”:为何比别人更严?

环保与竞争双重逻辑下,此次罚款并非孤立事件。


2025年1月起,欧盟执行更严格的二氧化碳排放标准:新车平均排放量不得超93.6克/公里,超标部分每克罚款95欧元。


雷诺CEO卢卡·德·梅奥(Luca de Meo)曾预警,全行业可能因排放问题面临150亿欧元罚金。


相较于美国“技术中立”的宽松政策,以及中国以补贴驱动新能源转型的模式,欧盟更强调法规强制力。例如,美国环保署(EPA)允许车企通过购买碳排放积分抵消罚款,而欧盟则直接设定硬性指标,倒逼技术革新。


市场公平的守护者欧盟竞争法的严厉程度全球闻名。


此次罚单依据《欧盟运行条约》第101条,禁止企业间限制竞争的协议。相比之下,美国反垄断法更关注价格操纵等直接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对环保相关垄断的处罚案例较少。


然而,对车企而言,4.58亿欧元的经济处罚仅是车企困境的冰山一角,更深层次的冲击正在显现。



一方面是财务上的雪上加霜。Stellantis2024年净利润同比暴跌70%至55亿欧元,大众营业利润下降15%,此时罚款将加剧现金流压力。更致命的是,三大评级机构已将日产信用评级降至垃圾级,融资成本攀升40个基点。


另一方面则是战略转型阵痛。大众被迫加速“降本计划”,宣布裁员2万人并关闭3座工厂;Stellantis则暂停氢燃料研发,聚焦纯电平台。但转型代价高昂,雷诺为达标碳排放,单季度研发支出激增42%。


此外,还有品牌信任危机。欧盟消费者权益组织调查显示,63%受访者认为车企“刻意隐瞒环保信息”。大众电动车订单量在罚单公布后一周内下降17%,Stellantis股票三日累计跌幅达9.2%。


欧盟的4.58亿欧元罚单,既是对历史违规的清算,也是对未来的警示。


在碳中和目标下,车企的竞争逻辑已从“规避成本”转向“主动创新”。正如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所言:“修订中的排放法规将提供灵活性,但前提是行业必须证明其承诺。”


对消费者而言,更透明的环保信息与更公平的市场环境或许正在到来。但对车企来说,能否在合规与盈利间找到平衡,将决定其在这场绿色革命中的生死存亡。

来源:轩辕商业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