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紧急撇清!小米汽车电池竟玩‘拆盲盒’?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3 19:44 3

摘要:“电池随机装车,出事算谁的?”小米SU7高速起火事件还没凉透,宁德时代一句“不是我家电池”直接把大家整懵了。小米官网客服也承认SU7的电池居然是赛迪刀片和宁德时代“随机装”——合着消费者花二三十万买辆车,连电池供应商都得靠抽奖?

“电池随机装车,出事算谁的?”小米SU7高速起火事件还没凉透,宁德时代一句“不是我家电池”直接把大家整懵了。小米官网客服也承认SU7的电池居然是赛迪刀片和宁德时代“随机装”——合着消费者花二三十万买辆车,连电池供应商都得靠抽奖?

这年头新能源车自燃不算新闻,但电池供应商玩“盲盒”绝对算行业狠活。澎湃新闻的报道里,事故车烧得只剩骨架,网友镜头怼着电池仓疯狂追问,小米客服却只能挤出一句“待查”。宁德时代倒是跑得比谁都快,连夜撇清关系,可问题来了:如果电池真是随机混装,车企和供应商的质检标准是不是也随缘?

翻开小米汽车官网,SU7三个版本明码标价,可电池供应商的标注活像奶茶店的“隐藏款”。标准版用比亚迪刀片电池,Max版押注宁德时代麒麟电池,中间还有个Pro版在供应商之间反复横跳。有业内人士私下吐槽:“降本增效可以理解,但连核心部件都搞‘双轨制’,出事能不扯皮吗?”

“难道新能源车的终极配置是‘拆盲盒’?”看看隔壁手机圈,芯片混用至少还敢写进参数表。可到了电动车上,关乎身家性命的电池竟成了薛定谔的猫——不撞一次压根不知道里面装的是谁家的技术。要命的是,车企一边喊着“用户至上”,一边把供应链风险转嫁给消费者,这波操作比自动驾驶画饼还离谱。

宏皓教授的微博一针见血:“电池混装本质是车企对供应链掌控力不足的挡箭牌。” 回溯行业历史,特斯拉早期也曾混用松下和LG电池,但人家至少做到了性能参数一致。反观某些国内新势力,连BMS(电池管理系统)都没玩明白就急着搞供应商“端水”,真当消费者是小白鼠?

退一万步说,就算混装电池能过国标,车企敢不敢公布不同供应商的实际故障率?2023年动力电池质量报告显示,不同品牌电芯的循环寿命差异最高达40%,而热失控概率更是天差地别。当客服用“随机装”三个字轻飘飘带过时,有没有想过车主上高速前还得先拜拜电池菩萨?

安全不该是概率游戏! 这场闹剧最荒诞的,是事故鉴定还没出结果,供应商和车企已经忙着划地盘。宁德时代急着甩锅可以理解,毕竟麒麟电池刚吹完“永不起火”的牛;小米更委屈,SU7交付才几天就摊上大事。但消费者要的不是公关话术,而是一份能拿着去4S店拍桌子的电池身份证。

说到底,新能源行业卷配置、卷算力都无可厚非,但把基础安全卷成玄学就是作死。当年三星Note7爆炸门怎么凉的?不是输在技术,而是输在供应链的左右互搏。今天车企若还学不会透明化,明天消费者就敢用脚投票——毕竟谁也不想买辆“拆弹专家”同款座驾。

或许这场风波唯一的价值就是:当资本狂欢遇上技术瓶颈,某些车企的第一反应竟是让消费者扛下所有。借用某位资深工程师的话:“如果连电池来源都不敢明盘,还谈什么颠覆传统?” 安全这回事,从来就没有中间选项。

来源:益者三友9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