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在河南洛阳召开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3 20:20 2

摘要:4月1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在河南洛阳召开,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重点工作举措。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副主任王子强主持会议,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主任孔亮、部质量监管司副司长方晓华出席会议并讲话。

4月1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在河南洛阳召开,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重点工作举措。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副主任王子强主持会议,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主任孔亮、部质量监管司副司长方晓华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系统总结了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的发展成效。经过多年努力,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工作布局初见成效,制度体系日趋完善,构建了“1+4+N”制度框架;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认定总量突破了6000大关,结构持续优化;质量管控更加严格,建立了“两查两评”机制;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关注,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

会议指出,名特优新农产品工作自启动以来,已成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抓手,在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当前名特优新工作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要通过筑牢质量安全底色、深挖品质优势特色、激活消费市场亮色,“三色”赋农,协同发力,擦亮优质农产品“金字招牌”。

会议强调,当前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发展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期,统筹好质量提升与总量扩大的关系,关键是要把握“三个转向”: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向、从分散发展向集群发展转向、从产品认定向品牌培育转向。必须坚持“质量优先、量质并进”的原则,以制度创新为引领,以科技赋能为支撑,以科学布局为抓手,推动名特优新农产品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今年重点抓好三方面任务:一是强化制度引领,筑牢质量发展根基。加快构建“全链条、全周期”管理制度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基础。二是创新评价机制,激发质量提升动能。以科学评价体系为突破口,破解质量提升的技术瓶颈。三是优化产业布局,推动总量合理增长。在严守质量底线的前提下,科学有序扩大总量规模。

会议要求,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高质量发展是系统工程,需要以更加完善的工作机制为保障,以更加高效的资源配置为依托,以多方协同推进的格局为支撑,凝聚起强大的发展动能。各级工作机构和评价鉴定机构要凝心聚力,共同推动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发展取得新质效,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近年来,该市高度重视名特优新农产品发展工作,已连续多年举办绿色优质农产品宣传和展销、“土特产大集”等活动,积极参加全国、全省名特优新农产品展销活动,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价值和市场价值显著提高,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截至2024年底,全市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的产品101个,数量位居全国地市级第四位(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135个、江西省赣州市105个、广东省韶关市103个、河南省洛阳市101个)、位居河南省第一位;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绿色食品、名特优新农产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392个,位居全省第一位。名特优新农产品涵盖了优质林果、中药材、食用菌、杂粮、畜禽产品以及初加工产品等多个产业,种植面积达到81.3万亩,产量达72.28万吨。同时,我市实施“展会+对接”“互联网+营销”“电商+直播”行动,推动名特优新农产品出村进城,走出一条对接集采、订单生产、直采直销的营销模式,实现了名特优新农产品平均售价高于传统农产品10%以上的目标,推动了特色经济作物高质量发展。

会上,河南省农机农垦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张金龙介绍了河南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发展情况;市政府副市长李刚介绍了该市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发展情况。

会议期间,参会人员共同调研了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洛阳牡丹种植基地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洛阳牡丹花茶生产加工基地。我市的部分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进行了集中展示。

各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与优质化工作机构和部分名特优新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鉴定机构负责同志,洛阳市政府、市农业农村局、市种业发展中心相关同志参加会议。(张君)

来源:河洛视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