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医生,我以前换季从不打喷嚏,现在却鼻涕眼泪齐流,是体质变差了吗?”4月2日,在北京市丰台区云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公益讲座现场,市民潘先生的疑问引发在场参与者的共鸣。
“医生,我以前换季从不打喷嚏,现在却鼻涕眼泪齐流,是体质变差了吗?”4月2日,在北京市丰台区云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公益讲座现场,市民潘先生的疑问引发在场参与者的共鸣。
“这是误区!”在现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呼吸科主任闫鹏讲解,过敏本质是自身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的过度反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免疫功能过强。闫鹏形象地比喻,“就像有人轻轻碰你一下,你却激烈反击——这是免疫系统在‘小题大做’。”
4月2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呼吸科主任闫鹏(中)在北京市丰台区云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社区公益讲座。韩金序 摄
原先不过敏,现在为什么“一把鼻涕一把泪”?对此,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林江涛解释,我国北方春秋两季分别受不同过敏原主导——秋季以蒿草、葎草等草花粉为主,春季则是以柏树、松树等树花粉为祸首。“近些年,北方大规模种植柏树,其花粉可随风传播数十公里,直接推高春季过敏性鼻炎、结膜炎及哮喘发病率。”
“若咳嗽持续3周以上,且夜间加重,需警惕咳嗽变异性哮喘。”林江涛提醒,这类患者常误判为普通感冒,自行服用含抗过敏成分的感冒药,虽能暂时缓解,却可能掩盖病情,导致气道损伤加重。建议及时进行肺功能检测,避免延误治疗。
4月2日,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林江涛(右)在北京市丰台区云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过敏患者做用药指导。韩金序 摄
春季如何科学防治过敏?闫鹏建议,在花粉浓度高的季节外出时佩戴口罩和护目镜,回家后及时清洗鼻腔;室内可通过新风系统、空气净化器减少过敏原沉积。若已出现症状,可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鼻喷激素等,这类药物局部作用强,安全性较高。若症状持续一周未缓解,或出现呼吸困难、夜间憋醒等情况,务必及时就医。
责编:乔靖芳
主编:张赫
校对:李益萌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