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明确!奖励性绩效工资人均7600元提高至12000元!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3 21:30 2

摘要: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2024年底发布了《关于各部门向基层教工反馈2024年考核结果及开展下半年奖励性绩效工资二次分配的通知》,其中提到2024年9月起基层教工奖励性绩效工资人均划拨资金额由全年7600元提高至12000元(其中10/12由各部门根据本

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2024年底发布了《关于各部门向基层教工反馈2024年考核结果及开展下半年奖励性绩效工资二次分配的通知》,其中提到2024年9月起基层教工奖励性绩效工资人均划拨资金额由全年7600元提高至12000(其中10/12由各部门根据本单位二次分配实施细则进行调控分配)。这是该校分配机制改革的标志性举措,“浮动性绩效薪资的增长”将成为未来薪酬改革方向,二级单位的分配自主权将进一步扩大

近两年,高校薪酬改革受到多方关注,多个文件也提到了相关内容。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也再次明确,要完善职业学校教师绩效工资保障制度,推进高校薪酬制度改革。

绩效优化!高校打破“平均主义”

近年来,为推进高校的薪酬改革,不少地区和高校实施了相关举措。从一些规定来看,改革主要集中在绩效工资,且优化方向有一定的倾向。

内蒙古推进高校薪酬制度改革,健全内部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向扎根教学一线、作出突出贡献教师倾斜。

从各高校的改革来看,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制定了《岗位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完善学校绩效分配改革制度,建立起了以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评价为基础、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核心的薪酬体系;建立奖励性绩效二级分配制度,各二级学院按照实际制定了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按照产出成果、工作量、业绩贡献进行分配,实现了奖励绩效向教学科研、服务社会成效显著教师倾斜。

一些高校更是明确,“不吃大锅饭”“不撒胡椒面”,奖励性绩效打破平均主义。

2024年4月,海南医科大学和各二级单位的绩效改革方案纷纷出炉。“吃大锅饭”的一般性绩效一律取消,全部改为“按劳分配”的奖励性绩效;科研业绩奖励单列,不占用绩效总量;中层干部的绩效由学校根据部门任务完成情况,统一考核发放,不占用二级单位绩效,且所有绩效打破平均主义,突出部门和个人工作业绩考核。

文首提到的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也明确,奖励性绩效薪资的增额不应“撒胡椒面”式的二次分配,而应坚决向高绩效人员(指教科研成果显著、校院服务贡献突出者)倾斜,不允许出现考核等次(日常表现)与奖金倒挂现象,且各考核等次之间奖金应适当拉开差距。如分配结果未明确体现以上管理导向,学校将收回部门二次分配权利。

总体来说,大多数高校的绩效改革体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特点,有效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当前高校教师绩效工资存在着考核指标单一、各项考评和激励偏向科研、考核机制不够灵活、缺少个性化激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应不断完善教师绩效考核相关制度。

《公办高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 演进、困境与突破》一文曾提到,可以适当借鉴国外一些大学比较成熟的经验和做法。例如: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和我国公办高校一样,要求定期对教师的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业绩做出评价,以调整其薪酬水平,但评价标准主要为定性化、原则性描述,没有严格的定量标准。绩效考核过程由学术专业人员发起和主导,被评价的教师不仅参与自身考核的整个过程,还要作为绩效考核过程的设计者和影响者,提供其对于评价标准的见解和建议。

在绩效考核过程中,管理人员和教师要在长达一年的时间内保持持续沟通。管理人员定期向教师提供反馈,包括对教师工作表现做出正面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以帮助教师了解自己的优势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明确绩效期望(Performance Expectation=Results + Actions & Behaviors,即结果、行动和行为的结合),帮助教师了解绩效标准,以提高其工作满意度,促进教师之间建立开放和信任的关系。在绩效考核周期结束时,管理人员和教师将共同审查评价目标的完成情况,并根据评价结果对教师薪酬做出必要的调整。

绩效评价指标固然重要,但只有把绩效考核结果及时、有效地反馈给教师,才能发挥评价的作用,即高校绩效考核评价体系,须有合理的反馈制度。

如有高校针对教师教学绩效考核,除了对工作量进行测算,还会依据教学评价结果,包括督导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等计算得分。山东某高校为了合理运用教评数据,会根据不同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设定不同权重,赋予不同分值。该校各系部在做教师绩效考核、教师师风师德评价、教师评先评优、绩效分配等工作时,都会纳入教师教评结果。该校通过教学质量管理平台可视化数据分析,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不仅能定位教学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等,还能发现目标设定与实际教学进展间的差距,系部可以及时开展自我诊断与自我改进,形成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工作机制。

浙江某高校将评教结果作为学校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学校教师也会根据评教结果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此外该校还通过第三方平台的教学评价结果,建立教师教学形成性报告,作为教师考核、职称评定、评选教学优秀奖、优秀课程等的依据,发挥对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激励作用。

高校的薪酬制度对吸纳人才、维持教师队伍的稳定至关重要。适当的薪酬激励可以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绩效工资作为薪酬激励的一种重要形式,需要高校制定更加合理、规范的制度。此外,科学、公正的绩效评价不仅关系着教师的薪酬,更是教师聘任、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对于任何一所大学来说,如何考评教师的工作,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制度,均是一项极其关键而又具有挑战的工作。

[1]王绽蕊,师璇,李欣童.公办高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演进、困境与突破[J].北京教育(高教),2024,(09):35-38.

[2]教育部网站、海南日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各高校网站、麦可思研究

来源:麦可思研究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