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进一步推动“八五”普法工作走深走实,加大全民普法力度,不断丰富群众法治文化生活,城北区司法局积极探索法治宣传新路径,以“微观视角”诠释“法治内涵”,用“生活案例”解读“法律条文”,切实将法治理念转化为群众语言,推动法治北区深入基层“神经末梢”。
多维普法
勾勒法治北区新图景
为进一步推动“八五”普法工作走深走实,加大全民普法力度,不断丰富群众法治文化生活,城北区司法局积极探索法治宣传新路径,以“微观视角”诠释“法治内涵”,用“生活案例”解读“法律条文”,切实将法治理念转化为群众语言,推动法治北区深入基层“神经末梢”。
创新驱动
打造沉浸式普法“新引擎”
突破传统普法宣传模式的局限,立足群众新需求、新期待,以“互联网 + 法治宣传”为依托,会同青海观若律师事务所搭建线上普法新平台,借助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渠道,针对常见法律问题,邀请资深律师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一月一主题”直播,目前已开展线上直播6次,观看人数累计突破2万余人。同时,2025年已量身定制系列“北法精灵”在线说法微动漫7期,普法海报10张,以生动有趣的卡通形象和轻松诙谐的故事情节,将晦涩难懂的法律知识融入其中,在趣味中普及法律知识,极大地增强了群众学法的积极性。
聚焦热点
奏响法治护航“最强音”
秉承“法治惠民”理念,创新打造了集宣传、教育、服务于一体的“普法驿站”,聚焦群众关切,热点难点问题,并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转化为生动案例,同时组建“法律明白人”队伍,联合律所等多部门,2025年已累计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20余人次,成功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0余件,有效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推行“定点服务 + 流动宣传”模式。定点服务每周于高教路社区至瑞景河畔小广场旁固定开放3天,为周边群众提供常态化的法律支持,流动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商圈开展各类法律宣传活动共20余次,覆盖群众达1000余人次,切实提升了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共建共治
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聚焦普法质效提升,多维联动多管齐下,打破传统普法单向灌输的模式,通过“茶肆”这一亲民场景,搭建起居民与基层治理力量平等对话的平台,在轻松的氛围中,居民们能够畅所欲言,提出自己对法治建设的看法和建议,促进居民从“旁观者”向“参与者”的转变。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普法+调解+治理”的常态化工作机制,2025年第一季度成功调解矛盾纠纷688起,成功率达99.8%,形成高效法治工作链条。2025年“茶肆”普法活动累计开展7次,直接参与“茶肆”普法活动的居民超过 140余人次,辐射带动周边社区居民500余人次。
夯实根基
打好法律服务“组合拳”
在城北区 71 个村(社区)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持续做好对村(社区)法律顾问的督导检查,不断提升村(社区)法律顾问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持续优化“两定一即”法律服务,升级“一个律师 + 一个微信群 + 一个公示牌”工作模式,村(社区)法律顾问在微信群中定期推送普法微视频、法律知识信息等内容,线上接受法律咨询,确保“8 小时”之外的法律服务不掉线,2025年累计开展法治宣传和法治讲座70余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的法律服务,不断增强群众的法治获得感。
下一步,区司法局将持续深化“法治惠民”工程,以“精准滴灌”取代“大水漫灌”,针对不同群体打造“菜单式”普法服务,让法治甘霖浸润北区沃土,用法治力量浇灌文明之花,为建设生态宜居幸福城北绘就最美的法治底色。
来源:城北区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