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医药接待9家机构调研,包括鹏华基金、工银瑞信、中信资管等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3 22:34 2

摘要:公告显示,复星医药参与本次接待的人员共8人,为董事长吴以芳,联席董事长王可心,副董事长关晓晖,首席执行官文德镛,执行总裁XingliWang,首席财务官陈战宇,董事会秘书董晓娴,总会计师严佳等。调研接待地点为线上、线下交流。

2025年4月3日,复星医药披露接待调研公告,公司于1月1日接待鹏华基金、工银瑞信、中信资管、人保养老、中银基金等9家机构调研。

公告显示,复星医药参与本次接待的人员共8人,为董事长吴以芳,联席董事长王可心,副董事长关晓晖,首席执行官文德镛,执行总裁XingliWang,首席财务官陈战宇,董事会秘书董晓娴,总会计师严佳等。调研接待地点为线上、线下交流。

据了解,复星医药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410.67亿元,创新产品表现良好,部分传统产品受市场环境影响波动。费用方面,毛利率为48.0%,销售、管理费用下降,研发费用为36.44亿元,财务费用上升。利润增长得益于产品结构和策略转型、降本增效等,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据了解,2024年公司经营现金流同比大幅优化,通过强化管理、优化供应链等举措显著改善。国际化业务布局持续推进,多个核心产品在不同市场获批上市、开展合作。此外,还涉及复宏汉霖的相关情况、回购计划、出售和睦家的原因等。

据了解,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55.54亿元,保持研发强度稳定并持续优化体系。2025年有新的回购计划,正在实施。复宏汉霖私有化未获股东大会通过,但其股价上升且有全流通方案,公司作为大股东表示支持。出售和睦家系优化资产,聚焦核心业务。

调研详情如下:

1、2024年收入情况?

2024年,公司进一步聚焦创新药和高值器械,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和策略转型,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410.67亿元。其中,创新产品收入稳步增长,核心品种如抗PD-1单抗汉斯状、CAR-T细胞治疗产品奕凯达、止吐药物奥康泽、长效粒细胞刺激因子珮金,以及心血管治疗药物一心坦均实现较快增长。

从主要治疗领域核心产品来看:

抗肿瘤及免疫调节核心产品:2024年实现收入人民币80.85亿元,同比增长5.84%,得益于珮金、汉斯状、奥康泽、汉贝泰、汉曲优及曲妥珠单抗原液等销售增长,以及奕凯达的收入贡献。

抗感染核心产品:2024年实现收入人民币31.26亿元,同比下降27.95%,主要受新冠相关产品需求下降影响。

代谢及消化系统核心产品:2024年实现收入人民币27.93亿元,同比基本持平。

心血管系统核心产品:2024年实现收入人民币19.12亿元,同比增长14%,主要系一心坦收入贡献和肝素制剂销售增长。

中枢神经系统核心产品:2024年实现收入人民币10.99亿元,同比下降21.01%,主要受奥德金、长托宁销售下降影响。

原料药及中间体核心产品:2024年实现收入人民币11.06亿元,同比下降12.97%,主要受氨基酸系列产品销售下降影响。

整体来看,公司创新产品表现良好,部分传统产品受市场环境影响有所波动。

2、2024年费用结构如何?提质增效的进展?

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48.0%,同比提升0.1个百分点。随着创新药和高值器械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未来毛利结构有望持续改善。2024年公司相关费用结构如下:

销售费用为人民币86.80亿元,同比减少人民币10.32亿元(-10.63%),销售费用率下降至21.14%,同比下降2.32个百分点。销售费用下降主要得益于精细化管理和资源配置优化,推动营销管理体系扁平化,将更多资源聚焦于营销一线,推动团队人效的提升。此外,通过整合营销资源,推动战略联盟一体化准入,从而进一步降低营销费用。另一方面,公司对上市新品持续进行市场开发投入和销售团队建设,一定程度上推高了销售费用。

在费用管控优化的带动下,毛利率减销售费用率提升至26.83%,同比提高2.45个百分点,盈利空间进一步扩大。

管理费用为人民币42.83亿元,同比减少人民币 0.92亿元(-2.10%),管理费用率下降至10.43%。剔除新并购企业的影响,管理费用同口径减少人民币3.55亿元,主要受益于公司持续推进降本增效、新并购企业加速整合并提升管理效率等因素。

研发费用为人民币36.44亿元。本集团在保持研发强度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持续优化创新研发体系,提升研发效率。在自主研发的同时,本集团还充分践行开放式研发模式,通过产业基金等方式开展创新研发项目的孵化,确保创新研发的持续性。

财务费用为人民币11.11 亿元,同比增加人民币 1.27 亿元(+12.9%),财务费用率为2.7%,同比增加0.3个百分点。财务费用上升主要受到美元升值等因素及计息债务规模变化的影响;此外,康复医疗业务长期租约按照租赁准则确认租赁负债,相应的财务费用有所增加。

3.公司2024年研发投入情况?

报告期内,本集团在保持研发强度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持续优化创新研发体系,聚焦优势管线,通过整合研发体系提升效率。报告期内,本集团研发投入为人民币55.54亿元,其中:研发费用人民币36.44亿元、资本化研发投入人民币19.10亿元,主要系随着研发项目的推进,斯鲁利单抗注射液在研适应症(胃癌,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等)、HLX22(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丁二酸复瑞替尼胶囊、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多价结合体)等多个管线的研发投入满足资本化确认条件计入开发支出。在自主研发的同时,本集团充分践行开放式研发模式,通过产业基金等方式开展创新研发项目的孵化,确保创新研发的持续性。

4、2024年利润情况?同比变动原因?

2024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27.70亿元,同比增长16.08%;扣非归母净利润人民币23.14亿元,同比增长15.10%。利润增长主要得益于产品结构和策略转型,制药板块创新药收入占比提升,同时公司持续推进降本增效,通过在质量提升、成本控制、效率提升、周期管理和创新研发等环节持续推进精益管理,销售与管理费用下降,盈利空间扩大。此外,研发持续聚焦高价值管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加速创新项目孵化;医疗服务板块持续减亏,同比减少亏损人民币1.25亿元。综合来看,公司主要依靠创新产品布局和降本增效推动利润增长,但部分投资及业务的短期承压对整体利润形成一定影响。

5、2024年经营性活动现金流同比大幅优化,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4年,公司实现经营现金流人民币44.77亿元,同比增长31.13%,增速高于经营性利润。公司通过强化现金流管理、优化供应链、提高营运资金效率,同时严格控制资本性支出,并持续推进非战略非核心资产的退出和整合,集中资源聚焦核心业务,推动自由现金流提升。自2024年至2024年年报披露日,已回笼资金近人民币30亿元,整体现金流状况显著改善。

6、请介绍下公司2024年国际化业务有哪些进展?

2024年,公司在中国大陆以外地区和其他国家实现收入人民币112.97亿元,同比增长8.93%,国际化布局持续推进。

北美市场方面,持续加强临床阶段产品的BD及商业化能力。曲妥珠单抗获美国和加拿大批准上市,HLX22(HER2单抗)III期临床试验获FDA批准,HLX15(CD38单抗)在美国及欧洲的商业化权利授予Dr.Reddy’s,首付款3,300万美元。此外,斯鲁利单抗(抗PD-1单抗)桥接临床试验在美国稳步推进,并同步为商业化做准备。仿制药方面,GlandPharma在美国市场销售恢复;公司自营团队成熟,与各大分销商及GPO建立合作关系,截至2024年末已有33款产品上市。

欧洲市场方面,聚焦BD、临床前及临床研究等创新研发环节。斯鲁利单抗(抗PD-1单抗)获EMACHMP积极审批意见,并于2025年2月于欧盟正式获批上市。HLX14(地舒单抗生物类似物)在欧洲提交上市申请。此外,斯鲁利单抗在欧洲和印度的独家商业化权利已于2023年授予Intas,首付款4,200万欧元。

日本市场方面,公司稳步推进临床试验。斯鲁利单抗(抗PD-1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全球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已在日本获批并开展,当前已入组20多名日本患者。

非洲及中东市场方面,持续强化营销能力,并推进非洲本土制造。销售网络已覆盖4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科特迪瓦生产园区建设稳步推进,以实现非洲本地化药品制造及供应。此外,控股子公司复宏汉霖与SVAX达成战略合作,计划在沙特阿拉伯成立合资公司,推动创新药品的本地注册、生产及商业化,并加快MENAT地区(中东、北非、土耳其)的创新药可及性。

东南亚及新兴市场方面,控股子公司复宏汉霖与Abbott达成合作,授权其在亚洲、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及中东北非69个国家和地区的商业化权益,为新兴市场提供更多治疗选择。同时,公司在南宁新设药械销售平台,并将逐步推进东南亚市场的注册及商业化能力建设。斯鲁利单抗(抗PD-1单抗)于2023年12月在印度尼西亚获批,并于2024年1月完成首批海外发货。此外,公司与KGbio扩大合作,将斯鲁利单抗的商业化范围从东南亚10国扩展至中东北非12国。

南美市场也取得新进展。贝伐珠单抗在玻利维亚获得批准,曲妥珠单抗获巴西ANVISA批准上市,利妥昔单抗生物类似药获秘鲁药监局批准。

2024年,公司在全球市场的商业化布局持续深化,多个核心产品在北美、欧洲、东南亚及南美获批上市,国际合作不断加强,同时推进本地化生产及市场拓展。2025年,公司将继续推动产品全球注册及商业化进程,提升核心产品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与可及性。

7、复宏汉霖私有化未获股东大会通过,现在其股价也超过要约价格了,并且也公告了全流通的方案,请问复星医药作为大股东有什么看法?

公司最初推动复宏汉霖私有化,动因是其没有获得合理的估值。当前股价的积极反应印证了复宏汉霖的长期价值,反映出了投资者对其价值的认可,同时也增强了公司对复宏汉霖未来发展的信心。在港股市场回暖的大环境下,具备扎实管线、稳健商业化并已实现盈利的创新生物医药企业正重新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

2025年3月24日,复宏汉霖董事会已批准关于建议实施H股全流通的议案。后续,在获得中国证监会、联交所及其他监管机构的批准后,拟参与复宏汉霖全流通的股东所持非上市股份将转换为H股,并可于联交所上市交易。公司作为大股东,坚定看好复宏汉霖未来,并支持此次“H股全流通”提案。

全流通完成后,复宏汉霖的流动性有望提升,有利于其在港股市场获得更合理估值,并有助于未来融资及资本运作。对于长期股东而言,流通股比例增加有助于改善复宏汉霖估值,增强市场认可度。未来,公司和复宏汉霖将继续专注于创新研发、商业化和国际化发展,持续创造价值,回馈投资者。

8、2024年回购情况?2025年有没有更新的回购计划?

(1)2024年回购计划完成情况

公司2024年累计回购A股约568万股,回购总金额约人民币1.27亿元;累计回购H股756万股,回购总金额约港币0.97亿元。

(2)2025年回购计划及实施进展

2025年1月22日,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A股方案的议案,同意公司以自有资金及/或自筹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A股,回购资金总额为不低于人民币3亿元且不超过6亿元(均含本数),回购价格上限为人民币30元/股,回购期间为自2025年1月22日起至2025年7月21日止(含首尾两日)。同日,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回购H股方案议案,拟于2025年1月22日至2025年7月21日(含首尾两日)期间回购不超过27,597,025股H股。

公司于2025年3月26日首次实施A股回购方案;截至2025年3月28日,累计回购161.33万股A股,累计回购金额约为人民币3,999万元(不含交易费用)。

公司于2025年1月23日首次实施H股回购方案;截至2025年3月28日,累计回购165.55万股H股,累计回购金额约为港币2,291万元(不含交易费用)。

9、出售和睦家的原因?

公司此次出售和睦家医院和诊所的全部股权,系退出小股权医疗资产,有利于公司进一步聚焦核心业务。近年来,公司持续推进创新药品和高值医疗器械的布局,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本次交易符合公司“退出非战略非核心资产”的整体方向,有助于集中资金和管理资源,推动创新业务的发展。此外,本次交易的定价基于2022年NewFrontierHealthCorporation(系持有及运营“和睦家”的运营平台)私有化交易价格,并考虑了和睦家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稀缺性,体现了合理的市场评估。

未来,公司将持续通过资源整合、创新研发和全球化布局,进一步增强核心业务的竞争力,提升长期价值回报。

来源:金融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