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在AI时代,这同样也可以“坏事变好事”,甚至让这段经历变成孩子人生中的一大财富!
本文字数约:3084 字
阅读时间约:5 分钟
本文章节:
01、很多被诊断双相的孩子,找了顶级医院也治不好
02、孩子生病,是“优秀”父母自我反省的契机!
03、父母学会营造家庭温暖,孩子是最大获益者
04、孩子真正康复之后,反而塑造出了高逆商!
人工智能(AI)打开了一扇新大门,迎来一片充满无限可能的崭新世界!
当然,时代巨变带来的不只是惊喜,还有不少挑战。
但挑战背后藏着无数机遇,只要你敢拥抱变化,未来也能闪闪发光!
现在很多孩子被诊断为双相障碍,这确实是个不幸的事实。
但在AI时代,这同样也可以“坏事变好事”,甚至让这段经历变成孩子人生中的一大财富!
为啥这么说?
下面结合精准精神心理学的高效知识,分析分析这背后的“彩蛋”!
01、很多被诊断双相的孩子,找了顶级医院也治不好
孩子被诊断为双相障碍,这对父母来说简直像一道晴天霹雳!
尤其听到这是“重性精神疾病”的时候,父母感觉天都塌了,心里拔凉拔凉的。
更扎心的是,有些大医院会把双相障碍患者上报管理系统,大数据一联网,全国的政府机构都能查到。
在很多父母眼里,公务员、教师这些“铁饭碗”是最理想的工作,结果孩子的信息一上报,这些岗位基本就和孩子“say goodbye”了。
双相障碍简直是“梦想粉碎机”!
还有,今年1月20日《婚姻登记条例》正式实施,里面明确规定:
如果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结婚前必须如实告知对方;
要是瞒着不说,对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甚至还能索赔。
而双相障碍就属于“重性精神疾病”!
患者将来谈对象了,要是瞒着不说,婚姻就可能被撤销。要是老实交代,好不容易处的对象可能就被吓跑了,直接被拉黑。
这对孩子是个极大的心理打击!双相患者的压力又多了一重!
此图为AI生成
所以,父母真的天天都盼着孩子能好起来,砸锅卖铁都要带着孩子去北京、上海找大医院、大专家。
可是,就算带孩子去“北大六院”这种国内顶级的精神科医院,治疗效果也不一定理想。
国内外主流精神科医生根本找不到双相障碍的真正病因,只能对症治疗,具体方法主要是“三板斧”:吃药、物理治疗、保护性约束。
虽然这些方法能快速控制症状,但“治标不治本”。孩子的症状总是反反复复,“循环播放”,久治不愈!
孩子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根本耗不起时间。只要拖个3、5年,孩子很有可能就回不去学校了。
要是脱离了正常成长轨道,人生进度条卡住了,孩子的一生都会受到影响!
父母们真是头发都愁白了,孩子生病之后,父母操碎了心,整宿整宿地睡不着,也快成半个病人了。
02、孩子生病,是“优秀”父母自我反省的契机!
我非常理解这些父母的心情,但父母要有意识地降低自己的焦虑,否则越焦虑、越恐惧,就越容易“病急乱投医”,孩子的康复更遥遥无期。
其实,从积极的角度看,孩子被诊断为双相障碍未必完全是坏事。这是促使父母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的“契机”。
很多父母以前拼命“鸡娃”,张口闭口都是学习成绩,结果孩子压力过载了,直接没法上学了。
父母真是做梦都没想到,那么努力培养孩子,竟然把孩子整患病休学了!
这一记“回旋镖”扎在父母身上,疼得他们直抽气。
不过,吃一堑长一智,痛过之后,很多父母们就开始自我反省了。
他们会琢磨,孩子明明很聪明,家里也没有人得过这个病,现在很多专家也说不能把孩子逼得太紧了;
难道,真的是我以前在家庭教育上做错啦?
当然,有些父母“开窍”得慢一些。
尤其是那些事业有成的父母,他们的字典里就没有“我错了”这3个字,“我这么优秀,怎么可能是我错?”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有问题,简直比登天还难!
所以,在孩子患病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父母还是觉得,这不是家庭教育的问题,是孩子倒霉,摊上了这个病;甚至觉得是孩子脆弱,一点点挫折就受不了。
他们想了很多办法,用了很多资源,不停地给孩子找更好的医院、更好的大夫,以为孩子没治好,肯定是没找到足够顶尖的大夫。
说实在的,这些父母虽然自身很优秀,但也因为这样,他们走的弯路也多了很多。
他们能找的大夫都找了,孩子的病还是老样子,甚至更严重了。不仅如此,很多大夫还反过来说这些父母的目标不切实际,说这个病就是要终生服药的。
被现实狠狠打脸之后,这些父母才慌神了,意识到主流精神科这条“传统老路”可能行不通了,得另辟蹊径!
他们不断查资料、找人打听,慢慢才接触到高效、科学的精准精神心理学知识,并意识到自己要开始自我反省。
这部分父母的“反射弧”长是长了点,但总算开始走上正路了。
只要父母有意识地改变和孩子的相处方式,放下父母的架子,尊重孩子的感受,不再一意孤行,这就是“坏事变好事”的开端。
03、父母学会营造家庭温暖,孩子是最大获益者
前不久,我们非常深入地科普了双相障碍的真正病因:
不是基因遗传,不是神经递质浓度异常,而是孩子后天形成的病理性记忆!
父母要掌握精神心理领域的“第一性原理”。
说得再接地气一些,双相障碍的真正病因,是孩子从小到大的不良经历!
此图为AI生成
比如孩子总是被学校老师辱骂、被不公平对待;被别的孩子欺凌、嘲笑……
但这些都是“外在因素”,父母最需要重视的是“内在因素”——在家里,父母无意中对孩子造成了很多叠加性心理创伤!
以前,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基本都是凭感觉、凭经验,“我小时候不也是这么过来的吗”,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科学家庭教育。
有的父母还自以为是、狂妄自大,偏执、自恋,甚至都快达到NPD(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程度了。
说句难听的,孩子摊上这样的父母,简直是倒了大霉了,动不动就被打击、被伤害。
用脚趾头想想都能明白,这样的孩子能不生病吗?
现在,父母终于懂得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了,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认知维度,提升到了“知道自己不知道”了。
父母按下了“停止伤害”按钮,孩子能生活在更温暖有爱的家庭里,这难道不是好事吗?
要是父母学习得再深入一点,甚至能火眼金睛地看破精神科大夫的“错误”:
孩子大发脾气、打人毁物,这不是真正典型的躁狂/轻躁狂发作,而是大量的心理创伤被激活后,出现了“激越状态”。孩子根本不是什么双相障碍。
有的孩子患病前遭遇过中等程度的心理创伤,比如精神暴力、肢体暴力、甚至是性侵,且无法逃脱。
他们更准确的诊断是复合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而不是什么双相障碍。
如果父母带孩子找到一个与时俱进的精神科大夫,说明情况,甚至能把诊断改过来,孩子再也不是“重性精神疾病”了。
04、孩子真正康复之后,反而塑造出了高逆商!
很多父母觉醒之后,开始跟孩子一起面对疾病,共同寻找康复的路线图。
不过,这里得提醒父母一句:
现在是AI时代,父母和专家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已经大打折扣了,你们不要不知不觉又回到老路上,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
现在的孩子特别有主见,他们会带着“批判性思维”看待世界,不再是父母、专家说啥就是啥。
父母在寻找康复路线图时,必须听听孩子的意见,别自以为找了个“超厉害”的精神科专家,就急吼吼地带孩子去看病。
孩子一开始可能还挺期待的,结果看了1、2个所谓的“超厉害”专家,都没什么用。
有些专家的作风还特别老派,特别傲慢,孩子和家长只不过多问几句,他们立刻拿身份压人,“你是医生还是我医生?”
孩子心里真的特反感!
很快,当父母又说“我找了个很好的医生”的时候,孩子直接不干了,“不去!爱去你们自己去!”
所以,父母要多跟孩子沟通协商,尽可能找孩子信任、认可的大夫,他们才更愿意就医。
如果孩子最终真正恢复了心身健康,成功撤药、复学了,这段患病的经历就能慢慢变成他们的人生财富。
双相障碍、休学在家、生无可恋……这么难的人生至暗时刻都走出来了,生活里遇到困难和挫折还算个啥?
他们在这段患病的经历中,塑造出了“越挫越勇”的高逆商。
这种“大无畏”的精神,能帮助他们坦然、积极地面对未来的人生,真正实现了“坏事变好事”。
这种高逆商,能让他们遇事更加沉着冷静,更成熟、睿智;遭遇挫折时,能快速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完善,实现“螺旋式上升”。
更重要的是,高逆商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最关键因素!
这样的孩子,你根本不需要担心他们会在AI时代中被淘汰。
他们甚至会对人性、人的心理活动有更独到的理解,然后跟自己的专业、行业揉在起来,走出一条创新道路,在AI时代脱颖而出,实现自我价值。
来源:晴日精准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