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柔并济的书风——楷书《元公夫人姫氏墓志铭》高清完整版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2-14 16:05 2

摘要:隋代是中国书法史上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其墓志书法既保留了北朝碑刻的雄浑朴拙,又融入了南朝帖学的秀逸工致,呈现出独特的时代风貌。

隋代是中国书法史上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其墓志书法既保留了北朝碑刻的雄浑朴拙,又融入了南朝帖学的秀逸工致,呈现出独特的时代风貌。

《元公夫人姫氏墓志铭》(以下简称《姬氏墓志》)作为隋代墓志的代表性作品,不仅因其历史背景与艺术价值备受关注,更因其书法风格的兼容并蓄,成为研究隋楷演变的重要实物资料。

《姬氏墓志》刻于隋大业十一年(615年),全称《大隋故太仆卿夫人姬氏之墓志》,原石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出土于陕西咸宁,初归武进陆耀遹,后经大兴恽毓嘉、南皮张之洞递藏,最终因咸丰十年(1860年)战乱损毁,仅存残石三块,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隋墓志铭六品全集

其拓本流传甚广,尤以朱翼盦捐赠的初拓未损本最为珍贵,因未经后人“搜剔”加工,保留了原石的浑朴之气,被视为研究隋代书风的可靠范本。此志的递藏脉络亦折射出清代金石学的发展轨迹。

张之洞作为晚清金石收藏的重要人物,其经手不仅提升了《姬氏墓志》的学术地位,更推动了其书法价值的传播。

《姬氏墓志》为楷书,字形方整遒丽,结体疏密有致。其用笔既保留了北朝碑刻的峻拔方劲,如横画起笔多露锋斜切,转折处棱角分明。

同时又吸收了南朝楷书的细腻流畅,竖钩含蓄内敛,捺笔舒展飘逸。这种“刚柔并济”的特征,体现了隋代书法对南北朝风格的融合。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来源:汉府古文化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