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克井镇原昌学校开展清明祭英烈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3 23:21 2

摘要:梨花风起正清明,家国情怀共传承。2025年清明节前夕,济源市克井镇原昌学校以"赓续·2025·清明祭英烈"为主题,通过系列活动将传统文化与红色教育深度融合,让清明节的细雨浸润童心,让英烈精神照亮成长之路。

梨花风起正清明,家国情怀共传承。2025年清明节前夕,济源市克井镇原昌学校以"赓续·2025·清明祭英烈"为主题,通过系列活动将传统文化与红色教育深度融合,让清明节的细雨浸润童心,让英烈精神照亮成长之路。

国旗照初心,钟声铸忠魂。3月28日清晨,该校师生齐聚操场,举行"清明·传承"主题升旗仪式。六年级(1)班同学演讲的《警钟长鸣,不忘国耻》以清脆童声叩击人心:"同学们,这口用抗战炮壳铸成的钟,已在我们校园回荡了六十年!"这口钟时刻提醒我们:警钟长鸣、不忘国耻、铭记英雄、担当使命"。张环玲老师演讲的《知民俗,祭英烈,勇担当》,让我们知民俗、传文化,祭英烈、铭功勋,勇担当、做追光者。以行动践行精神,以热血铸就未来。

班会谈古今,薪火映童心。3月28日,该校开展了"清明祭英烈 行动传薪火"主题班会,成为学生思想成长的生动课堂。班主任通过讲解革命英烈薛子中的故事,激起新时代少年对革命先辈的深切追思,并将忠义精神与当代少年的责任担当串联。班主任勉励同学们要铭记"今天的幸福是先烈用生命换来的",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

光影照初心,少年学榜样。3月29日,放映《闪闪的红星》《小游击队员》等影片。观影后,四年级(2)班开展"如果我是他"讨论会,学生们争相发言:"我会像潘冬子一样用盐巴送情报!""我要把红军的草鞋做成模型提醒自己节俭。"许多班级自发组织书写"观影感悟",并在年级间传递阅读。

银发述山河,铁肩铸丰碑。4月3日,曾参与"引沁济蟒"工程建设的张善德老人走进校园,为孩子们讲述"修建引沁渠"的峥嵘岁月:"没有挖掘机,我们就用箩筐挑走了一座座山头;没有碎石机,我们就用钢钎和铁锤凿出了一个个洞口......"当张爷爷展示工程通水时的老照片,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学生们誓言要做"新时代的小愚公"。

童声颂忠魂,故事撼心魄。4月3日下午的"故事宣讲传薪火"成为活动焦点。三至六年级学生代表依次登台,声情并茂讲述《狼牙山五壮士》《小萝卜头》等经典故事。评委席上的学生代表专注记录,为每个故事的感染力打分,现场掌声如潮水般此起彼伏。故事宣讲结束后,"我想对英烈说句话"环节引发情感共鸣。

丹青绘清明,童心承古韵。美术课上学生围绕清明习俗开展绘画、手抄报创作。低年级孩子用五彩画笔描绘清明图景:嫩绿的柳枝下,孩童追逐纸鸢;青团、艾草、春茶跃然纸上,童趣中透出节气韵味。高年级学生则以手抄报为载体,将清明习俗与家国情怀巧妙融合。通过绘画、手抄报的制作,感悟传统魅力。

红领巾广播,声波传星火。“信仰之心”广播站推出《清明的回声》特别企划。每天午间,学生播音员用童声讲述《小英雄雨来》《倔强的小红军》等故事,并穿插《映山红》《太行山上》等经典旋律。六年级播音员谭伊然在节目中动情说道:"每当读到杨靖宇将军嚼棉絮战斗的故事,我就告诉自己不能浪费一粒粮食。"

云端祭忠魂,指尖续深情。4月1日,该校开展了别开生面的"云端祭扫"活动。通过中华英烈网,同学们点亮电子蜡烛、献上虚拟花篮,在留言墙写下"长大后也要守护祖国"的铮铮誓言。这种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祭扫方式,让革命精神在网络空间焕发新的生机。

硬笔书壮志,方寸载丹心。 "硬笔书志"活动将书法与传统诗词及爱国精神巧妙结合。学生们在方格纸上工整誊写《清明》《寒食》等经典诗篇,或用楷体书写"清明节文段""等爱国箴言。活动特别增设"双评机制":既有书法教师从结构、笔法进行专业点评,又由学生互评"最打动我的句子"。

本次活动负责人张跃老师动情表示:"当孩子们在故事宣讲中眼含热泪,在集体宣誓时紧握拳头,我们看到了红色基因真正融入了血脉。"正如该校校长在总结致辞中强调:"这些稚嫩却坚定的声音,正是对先烈最深情的告慰——他们守护的火种,永远在新一代手中炽热燃烧。"

下一步,原昌学校将持续深化"传统文化+红色教育"的育人模式,让清明节的杨柳风拂过历史与未来,在新时代少年心中种下担当的种子,静待参天。(通讯员:谭杰)

编审:吕超

来源:思源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