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角色,能让观众愤怒到要“揍”演员?李雪健没想到,自己演的宋江,会在家乡掀起这样的风波。他不是不知道宋江的争议。相反,他研究得比任何人都透彻。他知道,这个角色是忠义的代表,却又在关键时刻选择了招安,令人唏嘘。但他没想到,这份对角色的理解,竟会让自己在山东老乡
一个角色,能让观众愤怒到要“揍”演员?李雪健没想到,自己演的宋江,会在家乡掀起这样的风波。他不是不知道宋江的争议。相反,他研究得比任何人都透彻。他知道,这个角色是忠义的代表,却又在关键时刻选择了招安,令人唏嘘。但他没想到,这份对角色的理解,竟会让自己在山东老乡中“惹了众怒”。
演活了宋江,却惹怒了老乡
拍摄《水浒传》时,李雪健正处于事业巅峰。他揣摩宋江的复杂心理,把这个角色演得层次分明。观众看完,不禁感叹:“这就是书里那个宋江!”然而,赞誉之外,另一种声音也渐渐涌现。尤其在山东,宋江的形象本就褒贬不一,李雪健的演绎更让许多观众坐不住了。
有人觉得他把宋江演得太“真实”了,甚至让人更讨厌宋江的“投降”。电视剧播出后,李雪健满心欢喜地回家,
却被妻子告知:“你别回来,山东老乡要揍死你。”这句话像一盆冷水泼在他头上。他本以为塑造了一个经典角色,却没想到,老乡们竟会因为这个角色而对他心生不满。
角色与演员的界限,到底在哪里?
观众的情绪可以理解。《水浒传》是山东的故事,梁山泊更是家乡的象征。宋江的一举一动,在一些人眼里,不只是小说情节,而是山东人的面子和情感寄托。李雪健的演技让宋江的“投降”更具说服力,也让观众更难接受这个人物的结局。
事实上,这并不是演员第一次因为演得“太好”而被观众误解。从早年的《四世同堂》到后来的《潜伏》《大明王朝1566》,许多经典角色都曾让观众产生过类似的情绪。有人因为孙红雷演“余则成”太过入戏,以为他现实中就是特务;也有人因为陈宝国演的嘉靖帝太过阴鸷,便对他本人产生抗拒。李雪健的遭遇,不过是这种现象的又一次印证。
风波过后,李雪健选择沉默
面对这场意外的“骂战”,李雪健没有回应,也没有解释。他知道,任何辩解都显得多余。时间会给观众答案,艺术终究要接受不同的声音。果然,几年后,风波渐渐平息。《水浒传》成了一部经典,李雪健的宋江也被更多人认可。
那些曾经对他愤怒的老乡,也开始承认:“虽然不喜欢宋江,但李雪健演得是真的好。”一个好演员,能让观众入戏到忘记现实。这是李雪健的实力,也是这场风波的根源。然而,这件事也让人思考:演员究竟该不该为角色买单?当一个角色被演绎得足够真实,甚至影响到观众的认知,演员是否有责任去解释、去弥补?
这不仅是李雪健遇到的问题,也是所有好演员都会面对的挑战。但李雪健的选择,或许已经给出了答案。他从未辩解,从未试图讨好任何人。他只是用一部又一部作品,告诉所有人——演员的任务,不是迎合,而是真实。
来源:魔王带你看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