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特朗普4月2日签署的"对等关税"行政令中,俄罗斯、白俄罗斯、古巴和朝鲜四个敌对国家意外获得豁免。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对此解释称,由于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已使两国贸易"失去实质意义","关税措施已无必要"——这一表态不仅揭示了
”综合外媒报道,在特朗普4月2日签署的"对等关税"行政令中,俄罗斯、白俄罗斯、古巴和朝鲜四个敌对国家意外获得豁免。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对此解释称,由于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已使两国贸易"失去实质意义","关税措施已无必要"——这一表态不仅揭示了当前美俄经贸关系的本质,更折射出特朗普第二任期外交战略的深层转向。
特朗普化敌为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制裁与关税的"双重奏":经济战的替代逻辑
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福克斯新闻台的采访中强调,美国对俄制裁已达成比关税更严厉的效果:"现有制裁正在完成关税该做的事"。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从俄罗斯进口额仅为30亿美元,同比下降34.2%,而同期从中国进口额高达4270亿美元。这种贸易规模的悬殊差异,使得对俄加征关税既缺乏经济价值,也难以体现政治威慑。
这一逻辑同样适用于朝鲜和古巴。美国国务院数据显示,2024年美朝贸易额不足50万美元,而古巴因长期禁运早已被排除在主流贸易体系之外。白宫官员直言:"与这些国家不存在有意义的贸易"——与其说是豁免,不如说是承认制裁已彻底切断正常经贸往来。
经济数据背后的战略博弈
尽管西方制裁重创俄罗斯经济,但俄方通过"转向东方"策略实现了韧性增长:2023年GDP增长3.6%,2024年达4.1%,名义GDP突破200万亿卢布(约2万亿美元)。俄经济部预计2025年俄罗斯经济增速将维持在2.5%,与中国、印度等国的能源及军工合作填补了西方市场空缺。这种"去西方化"进程,使得美国关税工具在欧亚大陆东侧逐渐失效。
与此同时,美俄近期出现有限接触迹象。普京特使、俄主权财富基金负责人基里尔·德米特里耶夫(Kirill Dmitriev)秘密访美,成为乌克兰冲突爆发后美俄之间最高级别外交互动。分析认为,这暗示特朗普政府或在试探"制裁疲劳"下的关系缓和可能。
特朗普和贝森特
外交范式重构:从"盟友优先"到"敌友模糊"
特朗普此次关税政策与其对朝策略形成微妙呼应。自1月上任以来,他多次强调与金正恩"私人关系良好",声称将重建美朝直接对话。这种对"敌对国家"的差异化处理,与其抨击欧盟"比敌人更恶劣"的言论形成鲜明对比。
这种战略调整的深层逻辑在于:
1. 经济实用主义:对华欧日加征关税可短期内缩减贸易逆差,而制裁已锁死对俄朝贸易空间,无需额外成本;
2. 地缘杠杆:保留与"敌对国家"的接触窗口,为制衡中欧提供谈判筹码;
3. 国内政治:通过展示"强人外交"巩固基本盘,同时规避与国会在外交决策上的冲突。
结构性矛盾下的有限空间
尽管存在战术性缓和,美俄根本矛盾难以消弭。乌克兰前线局势依然胶着,俄军近期在顿涅茨克方向的推进迫使北约加速军援。而美国两党对俄强硬共识未变,国会已提出法案要求将冻结的俄央行资产转移给乌克兰。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的解释或许道破真相:"制裁替代关税"的本质,是美国对俄政策从"施压促变"转向"长期围困"。在这种战略耐力竞赛中,特朗普的"豁免"不过是承认了一个现实——在全面脱钩的背景下,传统经济武器已触及效力边界。而美俄关系的真正转折,仍需等待更大规模的地缘政治变量出现。而朝鲜方面要求特朗普改变美国的反共政策,这恐将是特朗普难以短期做到的。
2018年6月12日,特朗普和金正恩在新加坡举行“破冰会见”
来源:头号电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