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美国久负盛名的私立寄宿高中——菲利普斯安多福学院(Phillips Academy Andover)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事件。该校12年级韩裔学生Lucas Lee被证实自杀身亡,而据匿名同学透露,他自杀的原因可能与藤校申请全拒有关。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
近日,美国久负盛名的私立寄宿高中——菲利普斯安多福学院(Phillips Academy Andover)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事件。该校12年级韩裔学生Lucas Lee被证实自杀身亡,而据匿名同学透露,他自杀的原因可能与藤校申请全拒有关。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给母亲发送了一条最后的消息:“Mom, I am sorry…”短短几个字道尽了他心中的凄苦与悲伤。
在今天的文章里,我不打算聊什么美国如今藤校录取率越来越低,也不想聊什么东亚教育给了孩子多大的压力,我只想从一个孩子的角度,和家长们讲讲心里话,作为一个3年前刚刚经历高考、成绩也还算不错的学生,我想我的声音能代表很多现在的学生的心声。
从小升初到初升高再到高考,我个人的经历几乎是外人开来完美的模板。从一个市重点到另一个市重点,从四校到复旦,我想这样的经历几乎可以说是很多家长心中的完美剧本。但是在我身边,也有很多人,在这条看似光鲜的路上迷失自我,他们被认为是“不够努力”、“不够聪明”或者“心思不在读书上”,但在那些看不到的角落,这些孩子的心也在默默滴血。我亲眼见过一个很努力的女生再一次数学随堂考后因为又一次班级倒数后痛哭,就是因为她学不会“该死的立体几何”。
就我个人而言,我在高中就是那个被认为“不够努力”的典型,或许“四校”的学历已经可以被视作学霸,但是当每天竞争的对手都是同样的水准之时,你的那些缺点都会被无止境的放大。适当的竞争的确有益于缺点的改进,但是当你每天都浸泡在这种竞争的环境,面对着来自身边人的期许,同学们似乎轻轻松松就能跨越你眼中的天堑,这样的压力会让你一再地怀疑自己,最终失掉自信又无处倾诉,只能堕入逃避和失败的恶性循环。
诚然,我早早地意识到目前的教育体制需要我们不断的打磨自己,用这样的压力来精进自己在各个学科的水准,但是当这样的压力切实的压在肩头,加之身边无休止的“考上或是考不上”天堂地狱般尖锐对立的精神压力,对于成年人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重量,更不要说这还只是一群不满18岁、还应该过儿童节的学生。
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我又是“不够努力”的典型,又考上了复旦,是不是有什么窍门?但事实是没有什么美好的童话,我“不够努力”了两年,然后在高三用难以言述的痛苦的一年补上了以前的缺,在这一年我也在深夜失眠懊丧,在回家路上的星光下痛哭,哀嚎着“该死的完形填空”。真实的故事就是我身边现在每一个走上这条“光鲜大道”的同学,都在一路上的荆棘中遍体鳞伤,有些人失去了自己的“终身爱好”、有人失去了自己的“崇高的梦想”。或许在旁人看来这些词很幼稚,是本应舍弃的内容,但是对于一群少年来说,这与死过一次没有什么差异。
但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哭惨,当然也更不是要鼓励家长们让孩子们经历这么多苦难以期成才。我只希望家长们能在看完这篇文章之后,知道现在孩子们都在经历着什么样的压力与痛苦。“大家都这样”绝不是说这样的压力是可以承受的理由,我们需要的并不是什么解决所有问题的天赋,更不是什么不切实际的改变整个体制。而是打破这个“考上或是考不上”天堂地狱般尖锐对立,这需要的只是一条考不上之后的“退路”,事实上,现在的就业环境的确对于“考不上”就是很不友好,但其实我们需要的并不是什么安排一份工作那样的退路,而是简简单单的家长的关心和理解,毕竟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没什么是比一个爱他的家庭更让人温暖的后盾。
最后我想用一个寓言故事来收尾:从前有一户人家,偶然之间在田头发现了一株小松苗,他们觉得这株松造型别致,于是送去远近闻名的园艺大师家希望他悉心栽培。大师将松树带回后不久又将其送还,这时松树已经长得歪七扭八,再不复当时的挺拔。这户人家大怒,质问大师为什么不悉心培养。大师带他们去了自己的培养园地,只见一株株同样苍劲挺拔的松苗被缚上了一根又一根绳索,将他们强行挤压成那些巧夺天工的造型。大师解释说,这便是盆景的栽培方式,那些内秀的松苗自会长成,说罢大师便飘然而去,只留那户人家捧着松树无语凝噎。
树犹如此,何况于人。
来源:汤姆猫不是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