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大授衔后,开国女将军向丈夫提离婚:你再娶个妻子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17 01:52 1

摘要:随后,李贞向总理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谦虚地说:“这是党和人民给我的荣誉,我绝不辜负党和国家的期望!”

“祝贺你,李贞同志,你是我们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

1955年9月,中南海的授衔仪式上,周总理亲自把少将军衔授予李贞,紧握她的手亲切地说出这句话。

随后,李贞向总理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谦虚地说:“这是党和人民给我的荣誉,我绝不辜负党和国家的期望!”

授衔仪式结束后,没过多久,这位开国女将军提出了离婚,并向丈夫放出话来:“老甘,趁现在还来得及,我们离婚吧,你再娶个妻子!”

夫妻俩一直恩爱如初,李贞为何要在授衔后提出离婚?难道是她变心了,还是另有什么隐情?

1934年10月,红二军团与红六军团在贵州印江会师,两支部队转战湘西,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并成立了省军区。

时任红六军团组织部长的李贞,为配合任弼时巩固和发展根据地,也被调到了省区军区。那年,她26岁。

一天,李贞风尘仆仆地从农村回来,任弼时的爱人陈琮英找到了她,对于陈琮英的突然造访,李贞有些意外。

陈琮英询问她农村工作情况,一听是工作的事,李贞眉飞色舞地说了起来,连日来的疲惫一扫而空。

听了一会儿,陈琮英觉得时机成熟了,试探性地说:“弼时要我也到乡村去做一坐实际工作,他还说要多向你学习呢,并要我多关心你的个人生活....”

“个人生活!”四个字像针一样刺进她的内心,往事一幕幕在她的脑海中不断闪现。

1908年深秋的一天,湖南浏阳一户贫苦人家,生下了一个女婴,年近40岁的李光田不住的摇头叹息,这已是他老李家第6个女儿了。

失望透顶的李光田,连给女儿取名字的兴趣都没有,就随便叫她“旦妹子”。因家境贫寒,李贞6岁那年,就被送到姓古的人家当童养媳。

一个6岁小姑娘,就要承担起古家繁重的家务,挑水、砍柴、带孩子...大盆里的水端不起,就是一顿打;背一个比自己还大的孩子,背不起把孩子摔着了,更是打得遍体鳞伤....

一晃8年过去了,14岁的李贞有了逃离婆家的想法,和几个好姐妹商量,准备到城里打工。

没曾想,她的这些举动,早就被婆家察觉,婆婆怕她真的走了,决定让她和儿子马上圆房。

两年后,李贞和丈夫举行了旧式婚礼,正式成了古家儿媳。

丈夫古天顺是个死板犯浑的人,对妻子从来没有什么好脸色看,只把她当丫鬟使唤,更没有夫妻间的甜蜜柔情。

有一天,李贞去山上砍柴,回来的路上遇到瓢泼大雨,回到家已是落汤鸡,刚好碰到古家人从外面湿淋淋的回来。

因没干衣服可换,婆婆责骂她没把衣服洗出来,李贞感觉委屈,争辩了一句:“我去上山砍柴去了,哪有功夫洗衣?”丈夫见她还敢顶嘴,抄起一根木棍劈头朝她打来。

见丈夫如此粗暴对待自己,李贞真的绝望了,一身湿衣服,披头散发跑去准备投塘自尽,刘阿婆拦住了她:“旦娃子啊,女人生来就是命苦呀!....我们女人要认命呐....”

我命由我不由天,一心改变命运的她,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革命活动。

1928年,李贞被国民党反动派通缉,婆家为撇清关系,声称已与她断绝往来,并送去了休书,看到休书的那一刻,李贞欣慰地笑了!

1926年,工会、农会和妇女协会,像雨后春笋一样拔地而起,一心脱离苦海的李贞,看见这些新鲜事物,就悄悄打听:“妇协会是干什么的?”“干革命的!”

革命,成了她前进的方向,于是,她改名“李贞”,以童养媳的身份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白色恐怖笼罩全国,许多人革命党人被屠杀,李贞在老家也被通缉。

不得已,李贞躲了起来,直到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打到浏阳城,她才找到了党组织。随后,在张启龙的领导下,打起了游击。

在一次游击战中,李贞和几名游击战士子弹打光了,被敌人逼到狮子崖边上。1985年,李贞回忆说:

“眼看就要被敌人活捉,我以士兵委员长的身份发出命令:不能让敌人活捉,往崖下跳。大家喊了几个口号,都跳下了山崖,等我清醒过来时,发现自己落在一棵树上,才没有死。”

狮子崖

与张启龙相识,还是她母亲生病那会儿,有一次,李贞母亲病重,张启龙得知消息后,拿出自己的生活补贴,给她母亲垫上医药费。李贞很感激这位领导,深深体会到组织的温暖。

在反动派“斩尽杀绝”的政策下,张启龙的亲人都被敌人残忍杀害,这让张启龙很是悲伤。

为了宽抚领导的心,李贞悄悄给他送饭菜,帮洗衣,特意做了一双布鞋放在枕头下。

一来二去,两人产生了感情,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彼此互相帮助、体贴;直到1932年,经组织同意,两人正式结为夫妻。

可好景不长,张启龙被错误地打成“AB团分子”,为了不牵连妻子,他痛苦地在“离婚申请书”上签了字,李贞接到离婚判离书时,伤心地大哭了一场。

为了挽回婚姻,她跑去申诉,保持夫妻关系,但还是被无情地驳回。从那以后,这对恩爱的革命伴侣被迫洒泪分离....

张启龙

李贞同志,你在想什么呢?陈琮英见李贞陷入沉思之中,不禁有些着急,很快她就明白李贞的顾虑,安慰道:“过去的事情,就不要多想了,你再找个人吧!”

李贞摇了摇头:“我没想过!”陈琮英依然不肯放弃:“那现在就想想!”作为大姐,了解到李贞从小命苦,两次婚姻不顺,想给她找一份美满的姻缘。

过了一阵,陈琮英说:“我给你介绍个对象怎样?”

“谁”李贞抬起头,好奇地问。

“你认识的,甘主任。”

“是他,甘泗淇?”李贞一脸惊讶,难以置信。

甘泗淇,原名姜风威,只比李贞大5岁,同样是湖南人,普通农民家庭出身,22岁参加革命。

1927年,远赴莫斯科中山大学深造,在那里,他改名“甘泗淇”。1930年,甘泗淇受到党中央派遣,来到湘赣苏区,任红一师党代表。

而后,党组织调任他为宣传部长。本来是由李贞担任的,李贞自觉文化水平不高,坚决让贤。

有一天,甘泗淇来红军学校检查,看到学员们正在操场唱歌,指挥者是一个短发,十分干练的女同志。

一瞬间,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见甘泗淇来了,女同志双手用力一收,小跑过来:“红军学校政治部主任李贞报告,学员集合完毕,请首长指示。”

“她是李贞?”甘泗淇对她早有耳闻,今天得以一见,内心难免有些波动。回去后,他在日记本上郑重写下:红军学校,李贞。

不久后,他们两人一前一后调入红六军团,好像命中注定缘分一样。李贞对他印象很好,却没想到这么优秀的人居然没结婚。

李贞连连摇头:“不行不行,人家在苏联留过学,我可是童养媳出身,没文化。”陈琮英笑了:“怕什么,我也是童养媳出身。他的文化高,你的文化低,刚好互补嘛。”

李贞还是坚决不同意,毕竟在她心里,认为配不上甘泗淇。然而,陈琮英接下来的话让她大感惊讶:“甘主任对你的印象好着呢,他说你泼辣能干,作风扎实,是个了不起的女同志。”

原来是陈琮英经常听起甘泗淇夸李贞,这才跑来撮合两人;话到于此,李贞脸一红,羞涩地低下了头。

1935年元旦,由任弼时主婚,举行了简朴热烈的婚礼,李贞和甘泗淇结成了一对革命伴侣。

1935年11月,红二、红六军团从湘西桑植出发,开始了长征。

长征途中,两人常把自己的骡马让给小战士骑,遇到有人生病,就让出自己仅有一点的口粮拿来救急,而他们只吃野菜和草根充饥。

两人的宿营帐篷几乎成了小红军们的专用帐篷,等他们睡着了,李贞就给他们缝补衣服。

看到灯光下悉心缝补的妻子,甘泗淇油然升起一股敬意,同时担心妻子肚子里的胎儿,他是多么希望妻子有足够多的营养,多休息一会儿。

7月中旬,部队来到草地,不幸还是悄然降临,由于草地气候恶劣,又没什么营养,怀孕7个月的李贞在饥寒交迫中,早产了。

没有充饥的食物,又缺少奶水,孩子一出生,就饿得哇哇叫,战士们只能凑出一点青稞面作营养品,但依旧没法解决问题。就这样,草地还没走出,可怜的小生命便夭折了。

孩子夭折,产后虚脱,疾病袭来,几重打击下,李贞还是病倒了,常常昏迷不醒。

甘泗淇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不能喝冷水,就把水壶揣在怀里焐热;不能骑马,他就背着她走。

同志们做了一副担架,这才使甘泗淇解放出来,为减少其他人负担,甘泗淇坚持要抬担架的另一头。

看着丈夫步履蹒跚,小心翼翼地抬着担架的样子,李贞的视线模糊了,她艰难地说:“泗淇,你那么喜欢孩子,我对不起你。”

甘泗淇忙制止她不要说话,节省体力,赶紧说道:“小贞,你不要难过,我们还年轻,以后会有孩子的。”

没人会想到,这一次,是他们唯一有孩子的机会,解放后,每当老同志们回忆往昔时,都不住为他们惋惜。

长征胜利后,贺龙为他们的忠贞爱情所感动,称赞道:“两个革命干部,一对模范夫妻。

1955年,中南海怀仁堂。

新中国大授衔仪式在这里举行,在一众叱诧风云的将帅中,一位女将军的身影尤其扎眼,她就是全场唯一的女性:李贞。

而在她身侧的便是丈夫甘泗淇,从毛主席手中,李贞接过一级解放勋章,本想同主席说句话的她,却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周总理亲自将上将军衔授予甘泗淇,将少将军衔授予李贞。他们是开国将星中唯一一对“双子将星”。

自此,夫妻俩一起担负起繁忙的国防工作,工作之余,李贞眼见从前的战友们,个个儿孙环绕膝下,其乐融融。

想到自己不生育而充满内疚,觉得对不起甘泗淇,有一天,李贞找到丈夫,狠下心地说:“趁现在还来得及,我们离婚吧,你再娶个妻子,给你生个孩子吧。”

甘泗淇看着妻子,只说了一句话:“我要的是爱人。”这句充满爱意而又浪漫的话,让女将军瞬间流下了感动的眼泪!

1964年,甘泗淇刚过60岁生日没多久,匆匆离开了相伴30多年的妻子,离开了他们共同抚养的20多个烈士遗孤。

甘泗淇留给李贞的,除了未竟完成的事业,还有难舍难分的夫妻感情;悲痛欲绝的李贞,她带着丈夫的遗憾,继续坚强地活着,为新中国贡献出自己全部力量!

1990年,李贞将军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2岁。

临终遗嘱交代:

“平时省下来的工资,一部分交党费,一部分捐给宋庆龄儿童福利基金会,一部分捐给丈夫甘泗淇家乡宁乡县。”

李贞最后一次履行了对党的忠贞使命;对祖国下一代殷切关怀;作为妻子,她对情深意笃的丈夫及其家乡的无尽爱意!

参考资料:

甘泗淇 百度百科

李贞 百度百科

来源:御史夫子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