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明前后,我区计划种植的22.4万亩地膜玉米覆膜工作将全面完成并进入点籽播种阶段,依托北斗导航无人驾驶全覆膜联合作业机、联合播种机等新技术,我区玉米种植全程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为粮食稳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秦州区融媒体中心4月3日讯(记者李欣刘武锋)清明前后,我区计划种植的22.4万亩地膜玉米覆膜工作将全面完成并进入点籽播种阶段,依托北斗导航无人驾驶全覆膜联合作业机、联合播种机等新技术,我区玉米种植全程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为粮食稳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走进天水镇石徐村千亩顶凌覆膜基地,数台新型覆膜机穿梭田间,银白色地膜如流水般铺展开来。其中一台无人驾驶的玉米双垄沟全覆膜联合作业机在北斗导航的引导下,正在精准作业,整卷地膜通过传送装置被平整地铺盖在田地中,再由压膜装置均匀地压成三行种植带,犁沟覆膜压土一体成型,整个操作过程中,最大偏差度精准控制在1厘米至2厘米之间。
“机械整地,机械深耕,从覆膜的过程中达到了机深耕,机上肥,机起垄,喷芽前除草剂、机覆膜达到了‘五位一体’的效果,在覆膜过程中突出了‘四良’融合,在部分地块无人驾驶导航覆膜,这些新质生产力在我区覆膜工作中开始应用,为将来玉米产量提升打下基础。”秦州区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推广研究员杨建太说。
在汪川镇西山堡村1200亩玉米种植基地内,一台台拖拉机牵引着覆膜机快速前行,村民们紧跟其后忙着铲土压膜,确保地膜与土壤紧密贴合。在拖拉机手和村民娴熟地操作下,一卷卷地膜高效整齐地铺满田间……放眼望去,新铺的地膜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让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装。同时,技术人员第一时间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种植大户标准化、规范化开展春耕生产。
“现在区农业农村局给我提供的铺膜机,施肥、打药、铺膜、点籽一体化,工作效率非常高,平均每天正常铺膜36亩到38亩,如果工人配合好的话效率更高,就过40亩了。”农机手刘世元说。
“我们是从3月11日开始铺膜,先铺膜的好处是墒情好,今年把大豆玉米种规范、种好,争取玉米亩产达到1500斤,也就是750公斤。”菊爱农场负责人杨文举说。
为全面落实“保面积、提单产、稳总产”的粮食工作目标,我区以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四良”融合为重要举措,整合资金1450万元,引进植保无人机、大豆玉米联合播种机等新型农业机械1800台(套),全力提升机耕、机播、机防、机收等全程机械化水平。同时,统筹推进苗情、病虫害、灾情等监测预警网络建设,建成集物联网监测、大数据分析的农作物病虫疫情田间监测点3个。
“通过我们试验示范的一些机械,基本上从玉米种植上达到了全程机械化,也就是刚开的机旋耕整地,机覆膜,点籽,最后‘一喷多促’机防,机械收获全程机械化,提高了种植户的效益。”秦州区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推广研究员杨建太说。
今年我区将种植玉米22.4万亩,坚持集中连片、点面结合的原则,大力实施“6401”千万示范工程,在汪川——大门、平南——齐寿、天水——华岐等镇域内建成6个万亩示范片带,在牡丹、秦岭、杨家寺等镇建成50个千亩粮食示范点和1个10万亩旱作农业示范带,并通过GPS打点定位,及时调度种植地块落实情况。
“集约化覆膜,把一些种植大户和合作社经营主体联合起来,互相整块整区域推进,互相联动,这样也就提高了覆膜效率和进度。”秦州区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推广研究员杨建太说。
据了解,我区22.4万亩地膜玉米覆膜工作于清明前后全面完成,随即将进入点籽播种阶段,区农业农村局将全程技术支持,严把种植、管理、收获等各环节,确保我区多打粮、多产粮。
“今年我们在去年的基础上,力争把产量提高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之间,力争我区的玉米产量,亩产提高一百公斤左右,为粮食安全打下良好的基础。”秦州区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推广研究员杨建太说。
来源:天水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