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关系的典范 中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 如何正确理解这句话?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4 09:23 3

摘要:2025年4月1日,中国外长王毅在应邀对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期间接受了“今日俄罗斯”国际媒体集团专访。在访谈中,王毅外长谈到了当前中俄关系的一大特质,那就是是世代友好,永不为敌。中俄关系在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和汲取过去教训基础上走向成熟。两国领导人以长远政治眼光作出

2025年4月1日,中国外长王毅在应邀对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期间接受了“今日俄罗斯”国际媒体集团专访。在访谈中,王毅外长谈到了当前中俄关系的一大特质,那就是是世代友好,永不为敌。中俄关系在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和汲取过去教训基础上走向成熟。两国领导人以长远政治眼光作出了“结束过去、开辟未来”的历史性决定。而签署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确立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也为双方在更高层次的战略合作提供了坚实法律基础。如今,中国外长王毅在公开场合说的这句话,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理解?

中俄永不为敌,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基于目前中俄所处的历史环境和现实基础,以及综合考虑了国家长远发展利益而得出的结论。

首先,中俄在政治上已经有了高度互信的基础,双方联手在联合国安理会,就能够彼此协调,针对美欧西方的各种小算盘和政治攻势,背靠背,彼此依托,共同化解各种麻烦,也能在险些落入对手精心布设的政治陷阱的时候,拉对方一把。再说一个中俄高度互信的一个小插曲吧:2024年中国举办第十五届珠海航展,俄罗斯派出两架苏 - 57 五代隐身战机参展,一架做静态展示,一架做动态表演。要知道这可是俄罗斯“压箱底”的宝贝,居然就这么大大方方放出国来中国参加航展了?特别是编号 054 的苏 - 57战机, 据说是未涂隐身涂料的原型机,在俄罗斯传奇试飞员谢尔盖·博格丹驾驶下,长途飞行 5000 公里参加珠海航展。这一举措完美体现了中俄两国、两军在政治互信、军事互信这两方面都处于历史最高水平。

其次,在经济上,中俄也是高度互补。中俄经济互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资源互补、技术互补、市场互补和产业链互补。

资源互补方面,俄罗斯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矿产等,而中国在人力资源和技术方面具有优势。 随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工业大国,生产制造的各种工业产品远销世界各地,那么每年所需要消耗的能源和矿产也就同样是个天文数字。在这方面,俄罗斯作为一个资源出口型的国家,就是中国最好的合作伙伴。每年中国都要从俄罗斯大量进口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产品,这些能源产品约占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商品总量的70%左右。此外,中俄还在石油领域和中俄天然气管道合作项目进行合作,这种合作也为两国能源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可以这么说,由于欧美对俄罗斯能源的制裁,如果没有中国这个“大户”,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多元化和调整转型,也会非常艰难。

技术互补方面,中国在能源转型方面拥有比较优势,例如清洁煤技术、光伏风能发电等,而俄罗斯在传统能源领域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 在航空发动机方面,国产轰炸机轰 - 6K 系列的发动机技术与西方或俄罗斯的顶尖技术有差距。俄罗斯图 - 160“白天鹅”战略轰炸机的核心发动机NK - 32 是全球最强大的军用涡扇发动机之一,具备极高的推力和燃油效率,对中国提升战略轰炸机和其他军用航空领域的自主能力有极大吸引力。而中国在无人机制造、人工智能和信息集成等领域有着显著优势。尤其是中国在无人机领域的先进技术、导航系统以及信息集成能力,能为俄罗斯低空应急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强大助力。中俄双方签署的《航空技术及装备引进合作协议》便是这一互补合作的实质性成果。

市场互补方面,中国市场广阔,对俄罗斯的能源和原材料有着巨大的需求,同时中国的商品也在俄罗斯市场上受到欢迎。 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后,欧美西方联手对俄罗斯进行了制裁和封锁,各大西方企业纷纷撤资、关厂,离开俄罗斯,导致俄罗斯的商品市场出现了巨大的空白。而中国企业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迅速用中国产品铺满了俄罗斯超市的货架。现在,中国品牌的汽车产品(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在俄罗斯的市场占有率,已经高达60%。

产业链互补方面,中俄两国可以在产业链的不同环节进行合作,例如中国可以参与俄罗斯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而俄罗斯则可以为中国提供所需的原材料和能源。 经济上的互补性为两国关系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内生动力,并为双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在这样的互补情形下,军事方面的合作基本上就是水到渠成。

第三,中俄两国在军事方面的合作,潜力巨大。遥想当年,中国从前苏联引进的苏-27“侧卫”战斗机,可以说是两国军事合作的典范。中国通过引进苏-27战斗机,不仅获得了先进的战斗机技术,还成功实现了国产化。由于引进了苏-27的整条生产线,中国的“沈飞”在此基础上研发出了更加先进的歼-11和歼-16等衍生机型。这一举措不仅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空军的实力和现代化水平,还促进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成长,为日后中国航空工业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中国引进苏-27,对继承了前苏联的俄罗斯同样影响巨大。在苏联解体之后的经济困难时期,来自中国的战机交易为俄罗斯提供了宝贵的外汇收入,帮助俄罗斯渡过了难关。同时,这一大笔战斗机的订单,也为俄罗斯的军工巨头保住了研发设计团队和军工产业链。可以这么说,如果在20世纪90年代,没有来自中国的外贸军售大单,俄罗斯想要维持国内的军工产业,那是非常困难的。

如今,中俄关系已经成为大国关系的典范。中俄永不为敌,对双方都是巨大利好。为什么美国和欧洲费尽心思也想在中俄之间挑拨离间?就是因为它们绝对不想看见中俄之间像今天这样紧密联系,友好往来。原因就不用说了,中俄永不为敌,那就是欧美西方的噩梦了。但是他们如果转换一下思路,不妨再多想想,既然中俄能走到今天这一步,那么他们如果放下冷战思维,是不是也能开拓一片新天地呢?

来源:鹰视狼顾之天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