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润茶史,墨染春香 | 清明共读一盏茶里的千年风云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4 09:52 1

摘要:清明雨落,春茶初沸。当新绿染透山峦,茶烟漫过青瓷,这片东方树叶承载的不仅是春意,更沉淀着文明的厚重与流转。从宋代点茶的风雅斗盏,到荷兰商船扬帆载茶的贸易史诗;从禅寺中“茶禅一味”的哲思,到英伦午后弥漫红茶香的社交革命,茶的故事,是草木与人文交织的浩瀚长卷。

清明雨落,春茶初沸。当新绿染透山峦,茶烟漫过青瓷,这片东方树叶承载的不仅是春意,更沉淀着文明的厚重与流转。从宋代点茶的风雅斗盏,到荷兰商船扬帆载茶的贸易史诗;从禅寺中“茶禅一味”的哲思,到英伦午后弥漫红茶香的社交革命,茶的故事,是草木与人文交织的浩瀚长卷。

值此清明品茗时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精选十二部茶史佳作,邀您以书为舟,溯游千年茶香:

《中国古代陶瓷茶具的设计研究》

蔡定益著

唐代陶瓷茶具主要有茶炉、煮水器和茶盏,茶炉相当一部分为陶瓷,煮水器多为敞口,茶盏最受推崇的是越窑的青瓷。宋代陶瓷茶具亦主要是茶炉、煮水器和茶盏,此阶段煮水器多为束口,最受推崇的茶盏是建窑黑瓷。唐代和宋代的陶瓷茶具皆可从著作、诗歌和绘画的不同角度论述。元代是从唐宋到明清的过渡时期,茶具具有过渡特征。明代陶瓷茶具主要有茶炉、煮水器、茶盏和茶壶,除著作、诗歌和绘画外,还可从小说的角度论述,最受推崇的茶盏是景德镇窑的白瓷,御窑烧造的茶具十分精美,另外明代中后期出现了茶壶,宜兴紫砂壶有很高声誉。清代陶瓷茶具,以景德镇窑为代表的白瓷仍是茶盏的主流,盖碗得到普及并且广泛使用,以宜兴紫砂壶为代表的茶壶使用已极为普遍。

《茶与宋代社会生活》

沈冬梅 著

以往宋代茶研究多集中于茶经济方面,对于茶与宋代政治、社会生活、宗教文化、中外交往关注较少,本书另辟蹊径,对宋代茶艺如采茶习俗、生产过程、保藏方法、点茶程序、分茶和斗茶技艺、茶具形制和系列等做了历史比较;对宋代贡茶和赐茶的政治意蕴、茶与中外文化交流、宋人茶观念、宋代茶书、茶与宋代诗词书画等都进行了细致的考辨和剖析。全书详参古今成果,以宋代为范围又不囿于宋代,对不少茶文化现象,都有纵贯古今的论述。

《英国茶文化研究(1650—1900)》

刘章才 著

以英国茶文化为主题的历史学专著目前尚不多见,本书在世界一体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基于文化传播视角,较为细致地梳理了英国茶文化的形成过程,探析了其与英国政治、经济、社会乃至中英关系等诸多方面的密切关联,揭示了英国茶文化自身的特色及其所具有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相融合的特征,全面分析了其在英国社会所产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历史影响。

茶禅一味:日本的茶道文化 》

靳飞 著

本书是作者浸淫、研究日本文化数十年的结晶,从茶道文化入手,窥探隐藏在表象背后的日本文化的根源和本质。以川端康成对现代茶道的警告开始,引出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进而将茶道置于京都这座最具日本文化底蕴的都市之中,立体地展现茶与禅在传统日本社会的关系,接着对日本茶道与禅宗的发展进行概要描述。书末,作者发出灵魂之问:现代茶道路在何方?

厦大新闻学茶座》

毛章清 曹立新 吕艳宏 编著

本书是《北大新闻学茶座》的姊妹篇。2014年5月,新加坡旅华学者、日本龙谷大学名誉教授、北京大学客座教授卓南生先生,由北京南下厦门,创设厦门大学新闻研究所。借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主办的“北大新闻学茶座”,厦门大学新闻研究所不定期推出“厦大新闻学茶座”,卓南生教授统理南北茶座事宜,立意宗旨一脉相承。茶座旨在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促使新闻研究者或新闻从业人员,与学界各领域的专家学者,还有参与茶座的各方同道学人,针对特定专题一起对话、互动。每期茶座的主讲人选、交流主题和内容整理,都由团队精心策划,着力跟进。本书是“厦大新闻学茶座”连续举办35期之后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分为“纪要篇”和“论文篇”两个部分。“纪要篇”把每期茶座内容以学术动态的方式呈现,大多刊载在茶座协办单位《国际新闻界》杂志上;“论文篇”则收录了一部分已经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这些论文主要根据较为完整而扎实的茶座专题记录的改写而成。

《近代中荷茶叶贸易史》

刘勇 著

本书为探讨自172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对华直航贸易开通至1822年荷兰驻广州商馆关闭期间中荷茶叶贸易的专题研究,其将该贸易中分处中国、荷兰两端的各个环节串连起来进行了综合分析—中国内地茶叶产区、广州茶叶交易市场、荷兰茶叶销售市场和消费区域等,以审视该贸易发端、发展、衰落及终止的历史全貌。

《滇藏茶马古道》

王丽萍 著

滇藏茶马古道,作为唐宋以来即形成的民间贸易通道,是联系汉、藏、傣、拉祜、哈尼、纳西、白、彝、傈僳等民族的纽带,它见证和反映了因古道而起、而兴或衰的西南边疆民族间的历史交往和联系,并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凝聚和形成了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存,是今天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和家喻户晓的文化符号。

《杭州茶史》

朱家骥 著

《杭州茶史》内容有元明时期的杭州茶、虞集首次提到龙井茶、朱元璋“罢造龙团”给杭州茶发展带来了机遇、明后期有关真伪龙井茶的文字记录、有关龙井茶生长环境的记述、清代的杭州茶、乾隆帝四访龙井茶和茶诗、龙井十八棵御茶与狮峰山老龙井等。

《中国式日常生活:茶艺文化》

朱红缨 著

系统性呈现了我国现代茶艺文化的体系与面貌。全书共分九章,内容包括:导论,茶艺文化基础,茶艺结构,茶艺规则,茶艺流程与方法,茶艺历史沿革,茶艺审美活动,茶艺作品创作,茶艺与社会。

《明清中国茶文化》

施由明 著

中国传统文化是由众多的分支文化组成,包括思想理论体系、文学、艺术、宗教、建筑、服饰等等,每个分支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自成系统,从而使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茶艺的高雅与脱俗,特别是茶艺的境界追求,都充分反映了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审美情感。而中国茶文化所包涵的内容不仅仅是中国茶艺,还包括渗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各分支文化中的内容。

《香茗流芳:明代茶书研究》

蔡定益 著

现存明代茶书共有50种。明代茶书可从原创性、内容、地域这三种不同的角度分类。作者身份有宗室、官僚、文人、僧道,作者籍贯以南方各省占绝大部分,作者年代以嘉靖以后的晚明居多。明代茶书的内容可分为茶、水茶具和茶艺四个方面。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三大思想流派儒、释、道均对明代茶书有深刻影响。明代特别虽明后期,社会有深厚的隐逸风气和观念,许多文人隐于茶,明代茶书对此多有反映。明代尤其是晚明商品经济有很大发展,与唐代茶书主要记录贡茶大为不同的是,明代茶书主要反映的是商品茶。明代士人嗜茶者众,追求一种闲逸超脱的生活,结成了一些以茶相交的茶人群体。

《香茗雅器:明代茶具与明代社会》

蔡定益 著

明代最典型的茶具有炉、盏、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茶具,这些茶具在明代的茶书、诗歌、茶画以及小说戏曲中均有大量的记载和描绘。明代茶具与宫廷、文人以及世俗社会皆发生密切关系,是宫廷生活、文人生活以及世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宫廷茶具主要由设于景德镇的御器厂生产供应,文人深刻影响了明代茶具的设计。儒、释、道三教均对明代茶具的纹饰、器型和款识产生很大影响。明代文人往往赋予茶具以人格、礼仪、入世以及崇玉等儒家思想观念。明代僧人普遍喜持茶具饮茶,茶具在茶禅一味的思想中扮演重要角色。明代茶具与道教(道家)的道法自然、隐逸避世和长生神仙等思想皆有密切关系。

-End-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