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实大家不必感到意外,尹锡悦下台是必然的事,这在许多细节中都早有体现。
时隔111天,尹锡悦弹劾案终于结束了!
是不是大家期待的结果呢?
其实大家不必感到意外,尹锡悦下台是必然的事,这在许多细节中都早有体现。
例如,下令逮捕李在明、韩东勋等人物,下令韩军包围国会,搜查选委会等行为都明显不符合韩国的“戒令法”。
尽管在这其中也产生了许多的波折,甚至由于宪院的“八人制”,以及进步派与保守派的结构是5比3,人们一度以为会以该比例驳回弹劾案。
但幸运的是,宪院成员还是做出了正确的判决!
那么宣判的现场是什么情况?
尹锡悦下台之后,韩国下一步该咋办?
李在明为何只是取得了关键胜利,而不是最后胜利?
我们逐一来看看。
当地时间4月4日上午11时,韩国宪院在电视直播的情况下宣布了弹劾案的结果:尹锡悦下台!
不知道是否出乎了大家的意料。
这里有一个小细节,宪院为何要进行电视直播?
实际上,这是为了体现判决的透明度,让民众在心中产生信服,否则就可能会引发更大的混乱。
目前,最引人注意的就是韩国宪院及总统府周围的情况。
此前,韩国警方已经用大车在宪院的周围形成了一道道“车墙”,用来阻止试图冲进宪院的人群。
可以说他们为了维护稳定,已经想尽了所有办法,也动用了所有可以动用的力量。
此外,他们还在宪院的外围和内部都布置了大量的警力,一旦发现有人试图或者正在闯入,就会立即对其进行逮捕。
根据韩国方面传来的消息,他们当天总共动用了2万名警力,其中首尔就有1.4万,可以说防守得非常严密。
然而现状是什么呢?
可以看到,现场聚集的人群非常多,尹锡悦的支持者与反对者情绪激动。
尽管按照要求,宪院附近150米内要进行清场,不能有民众的抗议活动,但根据记者在宪院内听到的情况来看,附近还是一直传来民众的呼喊声。
确实,韩国正在面临一个大挑战,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他们自身出了问题。
朝野纷争如此激烈,民众的情绪也那么激动,这是什么造成的?
归根到底,还是缺乏活力、韧性和理性的运行机制造成的。
纵观整个戒令事件,从尹锡悦发表电视讲话开始就充满了非理性,他的支持者和反对者们在冰天雪地里聚集抗议,甚至发生了自“焚”事件;他们还冲进首尔西院,甚至试图冲进宪院。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可以拿来讨论和分享的事件,笔者就不一一列举了。
而我今天还想说的是:韩国究竟该怎么克服这一困难?
改。
没错,确实要改,但关键是怎么改?
此前尹锡悦曾在最终辩论中提出,总统只负责对外交往的事务。
说白了,其实就是德国的那一套,也设置总统职位,但是不管具体的事儿。
按照他的设想,将由韩德洙负责具体事务。
这能行得通吗?
有点难。
韩国的事情盘根错节,一个戒令事件就拖了这么久,说明他们连基本的应变机制都还不成熟,更别说实现快速修改“总统之制”了。
此外,尹锡悦当时提出这一设想不过是为了赢得弹劾案罢了,并非真心要改,他也不具备如此魄力。
况且他已经下台,他的方案就很难被考虑进来。
如今,李在明已经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但还没完,因为他的最终目标是赢得提前大选,尹锡悦下台只是他完成的一个关键任务。
幸运的是,此前首尔高院改判了李在明案,否则哪怕是尹锡悦下台,他也没有机会。
而今,他的支持度是最高的。
可以想到的是,如果不发生什么意外的话,他必定会成为下一任韩国总统,弥补2022年的遗憾。
应该说这是众望所归,许多网友也很喜欢他。
当然了,无论是谁当韩国总统,都是为了韩国的利益着想,只不过对我们的态度可能会略有不同罢了。
而李在明向来主张平衡策略,与当初的文在寅有些类似。
所以我们倒是也不必抱有太大的期待,回忆一下文在寅时期就知道了。
那么大家认为李在明会是一个称职的韩国总统吗?
或者说,他是否必定赢得大选呢?
来源:三姐知几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