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我会想你的”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4 10:41 2

摘要:我们找到了几位来自不同城市、做着不同职业、处在不同年龄段的朋友,他们用一些照片、一本传记、一部绘本、一封信和一款游戏,记录自己对奶奶和外婆的爱。

今天这篇文章,想送给奶奶和外婆。

你记忆里的她们是什么样子的?我们长大了,她们也老了。

我们找到了几位来自不同城市、做着不同职业、处在不同年龄段的朋友,他们用一些照片、一本传记、一部绘本、一封信和一款游戏,记录自己对奶奶和外婆的爱。

🍚

「在我的脑海里,外婆是为我们煮饭的样子」

摄影/口述:潘雪 37岁 昆明 家庭纪实摄影师

去年清明节前,家人们因为祭奠的契机聚在一起,商量着把外公外婆的老房子卖掉,因为两位老人都不在了。姨妈们在房间里整理东西。

我是外公外婆带大的孩子,小时候的记忆都是和老人在一起的,不管去哪里玩,基本上都是外公外婆带我去的。这个老房子也是我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

我舍不得老房子被卖掉,但作为小辈,也不太好说什么,就在心里想:如果他们真的要卖,我就趁这次机会花几个小时在这个房子里拍照。

中午,家里人出去吃饭了,我带着一岁多的儿子留下来。老房子灰尘太多了,我一边哄睡孩子,一边拍照,一边回忆。去年外婆离开时,我因为孩子生病没能赶去送她。这一次,我希望能留下些照片。

后来,我把拍好的照片做成了小视频发到家庭群里。大家虽然没说什么,但直到现在,都没有人再主动提出要卖这个老房子。

在我的脑海里,外婆是为我们煮饭的样子。

外婆喜欢用柴火做饭,她觉得只有这样做出来的食物才好吃。于是我记忆里的外公,总是在楼下砍柴。老房子里外婆使用的炉台也一直保留着。

外婆的饮食习惯也影响了我们后面几代人。她注重健康,做饭喜欢少油少盐,最喜欢做的就是蒸菜,比如云南的汽锅鸡。如今我给孩子做饭,也会习惯少油少盐。

我记忆很深的另一个画面是自己在灶上洗碗。外公外婆做好饭,我们负责洗碗。我10岁左右就开始帮他们洗碗了,这对我的影响也很大。直到现在,我去别人家做客,如果对方做了饭,我都会把碗洗干净。

外婆的脾气不太好,但凡外公把饭做咸了或做油了,她就开始骂。但外婆也是一个很爱自己的人,她不会像有的父母那样,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孩子,而是会优先照顾自己。长大后我发觉,她这样的观念是很正确的,因为只有对自己好,别人才能好。

老式的门铃

八十年代的柜子,柜子里的碗还保留着外婆搬出前的样子。

小时候用涂改液在外婆家门上画的画,

如今再也不记得为何我会画这样一个等公交车的场景。

外公外婆是很辛劳的一辈。年轻时,他们为养活家人辛劳;晚年时,又为下一代或是孙辈操劳。2008年,外公去世,外婆去世时94岁。在她生命的最后几年,因为需要人照顾,被接到子女家住了。

外婆在家时,家里的摆设没有人敢碰,一旦碰了她找不到,就会发火。所以即使外婆不住在那里了,子女们也不会去收那些东西。

外婆一辈子穿千层底的布鞋,她会自己纳。老了之后她眼睛看不清了,就没有再做了,但是她做针线活的盒子一直放那里。

外婆家浴室里的窗花。

小时候我每次在外婆家洗澡都会透过窗花看见窗外微弱的光射进来,我也经常看着它发呆胡思乱想。此刻再次看到它时我仿佛回到小时候看着窗花发呆的日子。

外婆有7个女儿。如今,她们会偶尔回到老房子打扫。每年清明节,大家都会回去,因为外公外婆的墓就在老房子不远处的山上。

今年清明节,我会继续带上我的相机,拍我的姨妈们,她们也都60多岁了。这是一个连续的故事。

她们回去也是在祭奠她们的父母,也有属于她们的回忆。

拍了这些照片,我更加珍惜当下。我也会拿给孩子看这组照片,告诉他们什么叫思念。我女儿如今7岁,有一天她看我状态不好,就看着我说:“妈妈,你是不是想你的外公外婆了?”

外婆离世时我没有到场,对我来说一直是个遗憾。我也不知道用什么方式去弥补,只有通过拍照把思念留了下来。我觉得外婆会原谅我没有去送她最后一程。

🐈‍⬛

「我画了一只名叫雪球的黑猫陪奶奶」

绘本&口述:季颖 24岁 南京 插画系研究生在读

我以奶奶为原型创作了一个绘本。

绘本《气球》

我离开家之后,觉得她好孤单,但她又不跟我说。在绘本里,我画了一只名叫雪球的黑猫陪奶奶。

“呼——呼——”,

冬天的清晨格外清冷,

可奶奶还没等天亮就出发去集市了,

雪球也要跟着奶奶一起去。

临近春节的集市总是会比平时更热闹些,

大伙儿都来这儿买年货,这里应有尽有。

住在乡下的奶奶只有逢年过节才会来集市,

但小时候奶奶经常带我来集市玩儿,

集市里有蔬菜摊、水果摊、修鞋铺、理发的,

运气好的话还会碰上舞龙表演。

奶奶还没到集市就听见摊贩们此起彼伏的吆喝声,

雪球哪见过这么热闹的场面,撒腿就往集市里跑。

“雪球,慢点儿!”

奶奶买的东西越来越多,

越来越多,都是我爱吃的。

奶奶回家的路上仿佛空气都是甜的,

她知道,我快回家了。

爸爸从白天开到黑夜,

我终于要见到奶奶了。

💓

我从小跟着爷爷奶奶住,直到现在也是。

我们家是独生子女家庭。爸爸是爷爷奶奶唯一的孩子,我也是爸妈唯一的孩子。在我上小学之前,我们全家人都在老家的同一栋房子里生活。

爷爷奶奶不善于表达,但我在他们的行动中能感受到他们的孤单。每当我要回家,他们就会提前一周帮我把床单晒好,提前好几天把我想吃的菜买回来。我很喜欢吃的糖藕,奶奶就会自己琢磨着做给我吃。

奶奶在做饭方面很有天赋,我想吃什么,她就能做什么,根本不用看菜谱。爷爷奶奶很恩爱,每次奶奶做饭时,爷爷都会在旁边看着。

奶奶和爷爷在菜地忙碌

他们每天的生活很有规律:早上早起去买菜,9点多回家后就刷刷手机、看看电视,然后开始做饭。吃完饭后午休,下午继续看电视,晚饭后出去散散步,回来后继续看电视,每天如此。

奶奶因为晕车,几乎无法出门。我刚上大学时,爸妈想带爷爷奶奶来我的学校看看,但奶奶因为晕车没有来。我能感受到,她其实是很想来。

奶奶从不当面夸我。我把绘本拿给奶奶看,她只和我说:“画得太胖了。”但她会私下里把绘本拿给街坊邻居看,说:“这是我孙女给我画的。”

📺

「我把照顾奶奶的日子做成了游戏,

游戏的玩家不只有我自己」

游戏制作 & 口述:周一忱 31岁 武汉 艺术创作者

2024年初,奶奶在家不小心摔倒后行动不便。当时爸爸和小叔也接连生病住院,照顾奶奶的任务就落到了我的身上。我搬到了奶奶家和她一起住。

在接下来的六个月里,我每天在家陪奶奶吃饭、聊天、帮她洗澡,日复一日。2024年10月的重阳节那天,奶奶安详地离开了我们。

在和奶奶相处的那段日子里,她会抱怨:“你怎么每天都盯着电脑?” 也是在那段时间里,我在Game Boy上创作了一款游戏——《奶奶》,来记录我和奶奶相处的这段时光。

我没有任何照顾老人的经验,只能边看边学。我把奶奶当成自己,开始琢磨怎样走路才不会摔跤,怎样坐着会更安全,但最重要的是照顾她的情绪和心态。

奶奶时常会找我聊天,我就做她的倾听者。她会讲自己年轻时的事情,也会时常问爸爸和叔叔的情况。

每当天气好时,我会推着奶奶去小区里散步。奶奶从年轻时起就住在这个单位家属院里,过去她也是这样,在院子里和同事朋友们聚在一起聊天。

在照顾奶奶的日子里,我也有过想要逃离的时刻:我要消化自己内心对奶奶身体状态不稳定的焦虑和恐惧,同时还要和固执的奶奶为日常小事争执。

但我知道自己是不能离开。

在我未公开发布的第一版游戏中,我和奶奶在游戏中循环地做着同样的事情:吃饭、散步、洗澡、聊天、睡觉,一天结束之后开启第二天,它是没有结局的。

奶奶在家,我就要去照顾她,游戏的玩家只有我自己。

当时我也不知道该如何给这个游戏设计一个结局。奶奶去世前不久,我做了一个梦:我和奶奶在一个圆桌上吃饭,突然奶奶被一只很大的鸟接走了。

奶奶走了之后,我觉得这就是游戏的结局。

奶奶离开后,那些曾经待过最久的地方,比如客厅、卧室,我们再也没有机会回去了。这也是奶奶走后,我再次回到小区里曾经一起散步的那条路时的心情。

奶奶走后,我也会不停地回溯和她相处的细节,觉得自己当时可以更细心、更有耐心一点。即使周围的人都在跟我说:“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我很怀念照顾奶奶的那段时间。老天好像给了我这次机会,让我学会更加积极、乐观、坚韧地面对以后的生活。

我把《奶奶》发布在游戏网站之后,收到了很多人的反馈。他们特地给我发邮件说从我的作品中得到了疗愈。很多人经历了亲人的离世后,找不到方式去排解这种情绪,导致他们一直活在过去。

借着这个游戏,我也想对大家说:对爱人和亲人的思念是有必要的,但他们也会希望我们朝前看、往前走。

不要一直停留在过去,偶尔回头就好,当下最重要。

💌

「我想去爱,去生活,去受伤,

同时,我也想外婆了」

文字:卡西恩 25岁 北京 歌手

最近,我创作了一首名叫《25岁,我想……》的歌。我想去爱,去生活,去受伤,同时,我也想外婆了。

今年年初,我的外婆离开了。当时,我为外婆写了一封信。

几个月过去了,如今我时不时还会想外婆。在我记忆里,外婆无条件的宠溺也曾让我感到「幸福存在得理所当然」。

上下滑动阅读

2025年2月4日 下午12:18

亲爱的阿嬷(外婆):

你在除夕夜和大年初一的缝隙中偷偷溜走了。

凌晨两点三十五,我和妈咪一同踩着迟疑的脚步缓缓地走近了你的病床。惊恐和悲伤在我身体里蔓延,我木讷地盯着你的躯壳好久好久。你的嘴巴微微张开,像是长叹了一口七十八年以来你受过的所有委屈和无奈的妥协。

我望着你享受着安详的自由,明明该为你开心,可眼眶愈加模糊,泪水从眼角不争气地顺着脸颊流下。

我留在南昌等早晨把文件办完再去广昌,妈妈和大姨大舅负责陪你的躯壳回广昌。安排妥当后,我提出先逃避事故现场。麻木支撑着我走出病房、进入电梯、走出电梯、再走出医院。

潮湿的空气是孤独的味道,触感就像无数根分离焦虑针刺进我的身体。上车,关门,发动引擎,放着Matt Maltese的Anytime, Anyplace, Anyhow,轻踩油门,转动方向盘,哭声从我耳边传来,泪水失禁,绝望的痛苦使劲锤得我快喘不过气。

躺在空寥寥的床上,睡意成了我的敌人,我被恐惧和绝望支配着。

早晨九点半,我半清醒地醒来。戴着耳机独自坐在餐厅里往胃里塞食物,坐在角落的我扫视了餐厅一圈,每一处的其乐融融竟成了折磨。

早饭后,我独自在南昌为你办出院手续和死亡证明。我给车加油时,看到油机旁的工作人员叫三妹,我知道那是你在告诉我不要害怕,你就在身边。

初二,“阿嬷一一快走!!!”我不舍地望着被推进火化室的躯壳大喊。一个钟后,你的肉体被灰白色一块块零散的骨头状尘埃代替了。

初四,我去海边给我的新歌拍封面。我们放了一个巨大的大蒜装置在沙滩上。它承载着我对你的思念和爱。我知道,每一次浪花拍打在我脚尖都是你对我的爱的回应。每当我抬头仰望黑夜时,小不点大的星光承载着你溢满的爱。

初五,出殡仪式开始了,我们围着你走了几圈,左右两侧的鞭炮声中夹杂着哀伤的哭声。接着我们变成了一条蛇,绕着苦竹村转了一圈,一路上我的眼里都是山、枯萎的稻田、还有一些老石砖砌的房子,鼻子里都是鞭炮短暂的生命结束后的腐烂味道,耳朵里都是你存在的频率。原来是你在陪我散步。

而后我们去了未来你肉体残存的定所,听妈妈说公墓不允许自定义具体位置,只能按顺序被安排。幸运的是定所的位置还是很好,望向龙脉。开墓时我看见一个完整的蒲公英在空中游动,落到了舅舅们朝天的鞋底上,而后梓建看到我头发上也有一小簇蒲公英,他边摘边问:“怎么会飞到你头上呢?”我默默地欣慰,知道那是你在借蒲公英的触感轻柔地安抚我。下午我们组织了拍合照的活动,百无聊赖的我本想找个地方孤独地度过这漫长的下午,但我总想为这张大合照做些什么。我轻轻地问是否有人想化妆,大家都嚷嚷着想要变美。以往一直以自己为中心的我竟然提出了给大家化妆。我跑到后备箱拿出了大约有5斤重的化妆包。我把所有的化妆品都摆放整齐在床架上,这一瞬间我在发射幸福光波。能帮自己爱的人们变美成为了今日的意义。我每次洗手都会经过在一旁的你,肯定满心喜悦。

原来帮助人变美是这么有成就感的事。每次给不一样的人化妆都有不同的话题聊,不同的能量场碰撞。我再一次意识到,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好看模样,独一无二。

下午天气多云,阴冷潮湿的天气是我们真实的情绪写照,灰暗的冷空气变成厚厚的雾压抑地拥挤着,我们所有人站在金黄色干枯的稻田上呐喊:“四妹我爱你。”

你脱离了时间,以另一种形式存在着,我希望你可以像每一次我把电话都留给你挂时主动做选择,走出属于自己最灿烂最闪耀的花路,享受属于你五彩斑斓的光。穿上那些之前你舍不得穿的艳丽衣裳,把最好的留给自己,尽情地享受打扮的乐趣,享受属于你的旖旎。

阿嬷的爱是和我同床共枕了将近十年,是在我深夜被牙疼折磨时的陪伴,是每一次陪她去买菜时她都会给我买好吃的,是每一次和我视频不舍得挂断.....

阿嬷的爱是信任,是柑橘的苦,是冬天的热水袋,是潮湿的被子。

阿嬷,谢谢你让我看到家族凝聚力。每个人都这么独特和勇敢,都在努力地为各自的人生创造意义。

尽管每个人爱的方式都不同,爱一直都在。今日立春,我的春天也如期而至,发芽的心情愈加剧烈,因为你。

📕

「6万字的传记,不足以概括奶奶的一生」

图片&口述:马喜妹 32岁 北京 广告从业者

2012年,奶奶曾和我说,希望我帮她把自己的故事记录下来。当时我离家在外上大学,只有寒暑假才回家,回家时也没顾得上这件事,但我时不时还会想起它。

时间一晃到了2020年,我已经工作了,开始记录奶奶的故事。然而疫情来了,我又好几年没回家。

2024年初,二姑突然问我:“听奶奶说你在给她做传记?”

我说:“对,我才记录了两三篇,一直拖延着也没做出来。”

二姑提议说:“召集全家人一起来做吧。”

于是我们全家共有13人参与,各自分工,大家用了去年一整年的时间完成了这本传记——《徐秀珍传》。

小姑是做传记的项目组织人,因为她在工作上有很强的领导力。她组织大家每两周开一次会,更新每个人负责内容的进度。到后来还有惩罚规则,如果交不上来稿,就罚钱。

我负责的内容,是讲述奶奶小时候在四川生活的章节。我把奶奶的采访拍摄下来,做成一部采访纪录片。同时也负责传记的排版。

起初,我让在家的姑姑帮我扫描奶奶的老照片,但她扫出来的照片达不到使用标准。于是,我放假回家的任务就是去采访、拍视频、扫描照片。

为了采访奶奶,我去年回家的次数变多了。过去我和奶奶聊天时,大多是和她分享我的工作和生活,也不会聊很久。如今,我听她讲自己过去的故事,很快一个小时就过去了。我也养成了每周和她通一次视频电话的习惯。

在做传记期间,我发现自己不仅对奶奶的过去不了解,由于离家在外,对奶奶现在的生活也不熟悉。我是看到二姑对奶奶好友陈奶奶的采访才知道,奶奶现在还是喜欢买二十几块、不是纯棉的衣服,穿在身上硬邦邦的,这让我有些难过。所以,我回家时还给奶奶买了几件衣服,她很高兴,但她还是嘱咐我说,她衣服多,以后不要买了。

我从小和奶奶一起生活,她照顾我就像照顾自己的儿女一样,付出了很多时间。以前奶奶对我挺严厉的,如今我回想起来,那些曾经让我觉得想抱怨的部分都已逐渐淡化。我觉得奶奶特别伟大,她把一切都奉献给了家庭。

传记做好之后,奶奶说要请我们吃饭,还给我们每个人发了红包,评了一个奖。

这本6万多字的《徐秀珍传》也只是第一版,还有很多内容没有写进去。未来我们还会在这个版本的基础上继续添加内容。通过做这本传记,我觉得自己更了解奶奶了,奶奶这一生有这么多精彩的故事。

🥬

「外婆丢下了她心爱的菜园子和猫狗」

摄影/文字:远离紫外线 27岁 杭州 保险从业者

2024年9月17日,中秋节。

外婆丢下了她心爱的菜园子和猫狗,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外婆走后,照顾外公的责任落到了大舅和小舅身上。以前外婆在时,家里的很多事都不用他们操心。外公也快90岁了,外婆刚走的时候,我们都担心他会想不开,那段时间都要有人看着他。

拍下这些照片,可能是给自己做个留念。虽然我在朋友圈发过,但家里人也没什么反馈。关于外婆的记忆,可能到我们这一辈就基本结束了,未来可能就很少有人知道她的故事了。

我曾经试着拍下外婆做过的事和去过的地方,但基本上都是在家附近。她本身也没去过太多地方,大多时间就是在家里或是地里。只是近两年,我们才带她出去玩过几次。

其实很多年前我就想过给家人拍照,但一直没时间和勇气去做。即使我有时间,可能别人也不太愿意。现在我觉得还是应该多拍一些影像留存。

📷

“之前一直听说大舅和大舅妈喜欢和外婆争吵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谁知道前两天吵完,外婆心里被一口气堵着,中秋前一天晚上,偷偷趁外公不注意就出去寻短见。等发现的时候,人已经没气了。

外婆的身体真的非常好。在我的印象里,她从来没有生过大病,也没住过院。即使今年已经八十六岁了,手脚也一直非常麻利。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不是因为这件事,她真的最少能再活十年,甚至更久。能提前结束她生命的,只有她自己。

她真的吃了太多的苦,从来没有清闲过。只要她还能走,估计她也闲不下来。鸡、鸭、猫、狗、鸽子,她都养着。她对家里的牵挂,按道理应该非常多,但她仍然选择用小孩子的方式去斗气,选择用这种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让对方知道错了。

唉,外婆,你都八十多岁了,怎么还像个小孩子一样呢?”

“我们待了差不多半小时,出了外婆的房间。明天的话就要去火葬场了。

外婆养的狗蹲在房间门口,看样子是一只几个月大的黄狗。它对外婆的离世应该没有感知,就像几岁的小孩子一样。它一如既往地很活跃,看到人就摇摇尾巴,好像生活如往常,只是房间和家里突然多了一些陌生的面孔。“

至于那只黄白的橘猫,由于中间我上山(清理坟墓前面的灌木丛)之前一直没看到它。后面回来到饭点才注意到它,差点忘了还有只猫,但我感觉它有察觉到一些异常。这只橘猫来家里起码有两三年了,相对狗来说,它的表现是更多愁善感的。它一直在喵喵喵地叫,也可能是没人给它准备饭了。

或许再过几天,它们俩会有所察觉,以前那个给它们喂饭的老太婆怎么没了,或许也不会。”

“外婆劳碌了一辈子,菜园子也是她最常去的地方。

我站在旁边想,她当时是抱着什么决心,让她抛弃她经营得这么好的菜园子,仅仅只为争一口气而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从我小时候起,外婆就在地里种菜,直到她去世前。从小到大,那个园子几乎没有变过,而外婆也似乎没有什么变化。

看到外婆的菜地。菜地里有三种菜:丝瓜、豆角和番薯。丝瓜搭了一个棚,已经大大小小挂满了非常多成熟的丝瓜。红薯叶也长得非常茂盛,应该会有个非常不错的收成。还有一块地种着外婆刚种不久的包菜苗,看起来有些蔫了。

今天天气很热,正常的话,外婆应该会给他们浇水的。“

❤️

奶奶和外婆,永远爱你。

🫂

受访者:远离紫外线,马喜妹,卡西恩周一忱,季颖,潘雪采访/编辑:yidan 运营:小石 监制:Algae⚪⚪

来源:Lens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