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明因“气清景明”“清洁明净”而得名,它是与春节、端午、中秋并列的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四月伊始,万物复苏,杨柳生发,春雨飞洒。
清明因“气清景明”“清洁明净”而得名,它是与春节、端午、中秋并列的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在春色浓郁的清明时节,赏春郊游最受欢迎,除流传至今的踏青习俗外,蹴鞠、荡秋千、插柳、打马球、放风筝等都是古人喜爱的活动。清明既要祭祖扫墓,又可约伴春游,生命的肃穆与明丽通过清明这一节气神奇地联系在了一起。
跟着文旅君在青岛市博物馆的文物中
瞧瞧古人在清明
如何春游踏青的吧
本期“文物里的二十四节气”为大家带来了两件文物,它们是明 蓝瑛桃源春霭图轴与清 端砚,下面我们一起来品读吧。
明 蓝瑛桃源春霭图轴
画心:纵158cm 横49cm
蓝瑛,明代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清明前后是桃花竞相开放的时节。这幅图描绘了春日山坳里和风拂面、云气浮动的景色。楼阁外、小桥边,娇艳的桃花装点着春天,为青山绿水带来了丝丝暖意。溪水中两只小舟会聚,一人吹笛,一人赏乐,畅游桃源。
长25cm 宽15.7cm
砚台是文房四宝之一。端砚位列中国四大名砚之首,出产于唐代初期端州(今广东肇庆市东郊的端溪),故名端砚,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
这方砚台上刻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以及文人游春修禊的情景。修禊(xì)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民俗活动,季春时,人们到水边嬉游,举行消灾祈福仪式,祈求平安、幸福的生活,后来逐渐演变成为文人雅士集会的活动,其中以发生在晋代会稽郡的兰亭修禊最为著名。
春风拂绿,春意正浓,一首关于“清明”的诗分享给大家,感受春日的蓬勃朝气。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END—
丨声明:本文来源于青岛市博物馆,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及时联系小编,我们会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多多阅读文旅君文章
来源: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