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竹筠、苗可秀事迹将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绝笔》栏目播出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4 14:30 2

摘要:3月31号至4月4号每晚8点至8点30分,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将播出《绝笔》(第五季)栏目。由自贡市档案馆、江姐故里红色教育基地协助拍摄的苗可秀、江竹筠烈士事迹将分别于4月3日、4日播出。

3月31号至4月4号每晚8点至8点30分,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将播出《绝笔》(第五季)栏目。由自贡市档案馆、江姐故里红色教育基地协助拍摄的苗可秀、江竹筠烈士事迹将分别于4月3日、4日播出。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推出的《绝笔》纪录片,于2021年4月3日首播,并在每年4月陆续推出。今年《绝笔》(第五季)聚焦江竹筠、苗可秀等10位革命先烈的临终绝笔,发掘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档案和珍贵文物,运用AI技术跨越时空,重现革命先烈用生命谱写的信仰长歌。

央视预告画面

该纪录片摄制组深入30余家单位和烈士故居,挖掘独家史料,还采访了10多位烈士的亲属后代,致力于全面生动地展现烈士生前的活动细节。系列片摄制组在自贡市江姐故里红色教育基地和自贡市档案馆进行拍摄,聚焦江竹筠烈士的生平事迹和苗可秀烈士的绝笔书信,展现其熠熠生辉的革命精神。

江竹筠烈士的事迹我们已经耳熟能详,这里不再多作赘述。苗可秀烈士并非自贡籍人士,但因其绝笔书信影印件十分完好地保存于自贡市档案馆,为此央视《绝笔》纪录片摄制组专程前往自贡市档案馆进行了拍摄。为方便观众届时收看,现将苗可秀烈士相关事迹摘录如下:

苗可秀,原名苗克秀,又名苗景墨,字而农,满族,1906年出生在辽宁省本溪县苗家堡子。由于他天资聪敏、成绩优异,1928年被推荐进入东北大学文学院国文系学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流浪至北平,得到曾任教在东北大学的北京大学教授林公铎的帮助,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借读。

1932年春,苗可秀毕业后,被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选拔、分派到邓铁梅(1892—1934,东北抗日义勇军重要领导人)领导的东北民众自卫军任总参议,辅佐邓铁梅参赞军务,从事抗日活动。1934年2月,苗可秀与赵侗(1912—1939,著名抗日将领)等人成立中国少年铁血军,苗可秀担任总司令。中国少年铁血军在苗可秀等人的领导下,军纪严明、训练有素,多次在辽南地区打击日本伪军。苗可秀也逐渐成为当年活跃在东北敌后的杰出军事领导人。1935年6月13日,苗可秀在一次战斗中负伤,6月21日因叛徒出卖被日军抓捕。

苗可秀被捕后,被日军关押于凤城车站日本警察署地下室。关押期间,日军企图诱降苗可秀,都被苗可秀凛然回绝。苗可秀的民族气节和学识,感动了日本翻译官前山,他多次向苗可秀表示愿意为其代邮书信。后来,该翻译官将苗可秀的三封绝笔信转邮给他的老师王卓然(1893-1975,中国近代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抗日先驱、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创建者之一),以及同窗好友张亚轩、宋忱(宋黎)。在信中,苗可秀拜托老师收养不知流亡何处的妻儿,并给儿子起名“苗抗生”,勉励儿子继承父亲遗志,为抗日而战斗终生;在信中,他嘱咐同学,为抗战到底“当益努力”,并为之“在西山购置一卧牛之地……营一衣冠冢……凡国有可庆之事……当为文告我”。(苗可秀绝笔遗书在自贡市档案馆微信公众号的“档案记忆”栏目第一期中已有全面介绍,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苗可秀烈士致恩师王卓然的信函(节选)(自贡市档案馆藏)

苗可秀烈士致张雅轩与宋黎的信函(节选)(自贡市档案馆藏)

1935年7月25日,年仅30岁的苗可秀被日军杀害于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县二龙山。2015年8月24日,苗可秀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2024年4月,自贡市档案馆在整理民国档案资料时,发现了1936年黄炎培先生(1878——1965,中国近代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民主先驱)于自贡釜溪公园开展抗日演讲的相关资料,其中有由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1840—1939)题名为“两间正气”宣传册。该册由黄炎培先生影印,包含苗可秀的绝笔信、抗日殉国纪、毕业论文等材料。自贡市档案馆根据苗可秀烈士其中的两封绝笔信,撰写成为《无愧天地、不惧生死的苗可秀烈士》一文,在微信公众号进行刊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马相伯先生为苗可秀志士写的题词“两间正气”(自贡市档案馆藏)

2025年1月15日,自贡市档案馆收到由市委宣传部转给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给省委宣传部的《请求协助拍摄《国家记忆》的函》,受邀协助央视《绝笔》摄制组进行拍摄工作。1月17日,该拍摄组一行3人在自贡市档案馆进行了现场拍摄,自贡市档案馆负责人向栏目组介绍了苗可秀烈士的生平事迹,介绍了苗可秀烈士绝笔信影印件等档案的缘由及保管保存状况,并安排工作人员积极协助开展现场拍摄工作。

来源:自贡文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