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阿根廷的总统哈维尔·米莱因其行事风格与政策主张,他被称为“阿根廷的特朗普”。这位曾经的摇滚乐队主唱,凭借宏观经济学家的背景,在竞选中提出一项大胆方略——让阿根廷完全放弃本国货币比索,全面推行美元化。此言论一出,立刻引发全球关注,阿根廷作为面积位居世界第八的大国
阿根廷的总统哈维尔·米莱因其行事风格与政策主张,他被称为“阿根廷的特朗普”。这位曾经的摇滚乐队主唱,凭借宏观经济学家的背景,在竞选中提出一项大胆方略——让阿根廷完全放弃本国货币比索,全面推行美元化。此言论一出,立刻引发全球关注,阿根廷作为面积位居世界第八的大国,历史上也曾经济辉煌,这样的举措着实令人费解。
哈维尔·米莱不仅外形与特朗普神似,一头不打理的长发极具辨识度,政策导向也偏向极端化,因此被民众称为“疯子米莱”。
阿根廷和巴西作为拉美地区的两大强国,长期以来与中国保持着密切的经贸往来。米莱上台前宣布要全面美元化,并重新审视与中国的经贸关系,这一消息自然引起了各方高度关注。尽管国内媒体多将其视为反面案例,但拉美地区媒体和阿根廷国内舆论却有着不同看法,这种反差值得深入探究。
在米莱上台之前,阿根廷正深陷经济泥沼。超速通货膨胀是其最显著的问题,最近一个月,通货膨胀率超过100%,且没有得到遏制的趋势。这导致经济形势严峻,金融体系功能近乎瘫痪。
同时,阿根廷政府背负着大量外债,2020 年就曾出现过外债违约的情况。如今,随着经济的持续恶化,债务违约的风险不断加大。其外汇储备已降至极低水平,还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00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阿根廷政府一方面大量印钞,致使货币迅速贬值,另一方面又面临着巨大的偿债压力,民众生活苦不堪言。
米莱提出的美元化并非毫无依据,其背后涉及货币替代理论。该理论指的是用外国货币替代本国货币,可以是完全替代,也可以是部分替代。这一现象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被经济学家关注,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形成了一套理论体系。
事实上,许多国家都曾尝试过货币替代。例如,厄瓜多尔、巴拿马、萨尔瓦多等国早已实施美元化。在国内,过去使用粮票、布票的时期,后来被人民币替代,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货币替代现象。
而欧元的诞生,更是多个国家货币被替代的典型案例。此外,固定汇率制度也是货币替代的一种形式,如中国香港地区的汇率联系制度,港币与美元挂钩。
从一些国家的实践来看,美元化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
巴拿马在1904年独立时就实行了全面美元化,如今通胀率维持在2%- %,处于温和水平。厄瓜多尔在2000年遭遇超级通货膨胀、银行破产和经济下滑的困境后,推行美元化,通胀率从100%降至0.4%,近年也稳定在2%-3%。萨尔瓦多在2001年实施美元化后,通胀率从300%多降至个位数。津巴布韦在2009年美元化后,通货膨胀得到了控制。
然而,并非所有美元化的尝试都能成功。津巴布韦在2019年宣布去美元化,随后通胀率迅速回升至800%。这是因为许多国家的央行缺乏独立性,在去美元化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失去约束,央行大量印钞,导致通货膨胀卷土重来。
对于阿根廷来说,推行美元化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外汇储备短缺。要获得增量美元,主要有出口商品、出口服务、出售资产和借钱这几个途径。但阿根廷曾出现债务违约,在国际市场上融资困难。因此,其获取美元的途径主要集中在出口商品、出口服务和出售资产上。
阿根廷虽是农产品出口大国,但仅靠卖农产品获取的美元有限。其服务业出口能力也较为薄弱。于是,出售国有资产成为米莱政策的可选方案之一。然而,阿根廷在国有化和私有化之间反复摇摆,每次政策变动都引发社会经济的动荡。
此前,阿根廷为增加外汇储备,实施了进口与出口挂钩的政策,要求进口商出口同等数额的商品才能获得进口许可证。这一政策不仅未能有效增加出口额,还对实体经济造成了损害,许多企业因无法满足政策要求而陷入困境。
尽管美元化可能带来汇率稳定、降低交易成本和控制通货膨胀等好处,但也意味着阿根廷将放弃货币主权。货币主权不仅是国家的面子,货币上印有国家的象征,更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工具。
放弃货币主权后,阿根廷央行将失去最后贷款人的角色,无法在经济危机时发挥兜底作用。同时,阿根廷还将失去铸币税收益,而美国则通过发行美元征收全球铸币税。
此外,如果阿根廷与美国的经济周期不匹配,在美联储加息时,阿根廷可能会面临出口受阻、国内经济下行和借贷成本上升等问题,民众生活将受到严重影响。
米莱宣称要在短时间内实现美元化,他任命了曾撰写《美元化:阿根廷的解决方案》的前华尔街投资银行家来执行这一计划,甚至设定了16个月或3个月的期限。然而,阿根廷实行总统、议会分权的三权分立体制,米莱所在的政党在参众两院都不是第一大党,这意味着他的政策可能会在议会中受到阻碍,难以顺利通过和实施。
阿根廷是中国在拉美的重要经贸伙伴,中国是阿根廷的主要进口国和出口国之一。尽管米莱上台后可能在政治上向美国靠拢,但从经贸角度来看,短期内阿根廷仍需与中国保持贸易往来,以满足自身对轻工业产品的需求,并通过出口农产品赚取美元。长期来看,阿根廷可能会寻求其他贸易伙伴,但这一战略转移不会一蹴而就。
阿根廷此次的美元化举措,无疑是一场大规模的社会实验。其背后反映出阿根廷民众对改变现状的迫切渴望。尽管这一政策在理论上有依据,也有成功案例可供参考,但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未来,阿根廷能否通过美元化摆脱经济困境,还有待时间检验。
文本来源 @声东击西 的播客内容
来源:动物形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