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远在千里之外,为啥却比前线的将帅更熟悉战场?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4 16:09 1

摘要:解放战争开打后,毛主席坐镇西柏坡,统揽全局。当时解放军没有飞机,因此许多重大的战役,毛主席没有办法赶到前线指挥。我们常说有调查才有发言权,毛主席不在前线,就没有办法第一时间掌握战场上的具体情况。按理说在这种情况下,他对战场的熟悉情况应该不及在第一线负责具体指挥

解放战争开打后,毛主席坐镇西柏坡,统揽全局。当时解放军没有飞机,因此许多重大的战役,毛主席没有办法赶到前线指挥。我们常说有调查才有发言权,毛主席不在前线,就没有办法第一时间掌握战场上的具体情况。按理说在这种情况下,他对战场的熟悉情况应该不及在第一线负责具体指挥的那些将帅们。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毛主席虽然远在千里之外,但却比前线的将帅更加熟悉战场,这是为何呢?

有人把原因归结于情报方面。比如胡宗南身边的熊向辉,1937年冬季他奉周总理的命令来到胡宗南身边潜伏,多年后成为胡宗南的机要秘书,负责处理机密电文和日常事务。解放战争爆发后,胡宗南率重兵进攻延安,熊向辉多次传出机密情报。毛主席据此及时做出部署,该转移的转移,该撤退的撤退,最终胡宗南在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后仅占领了一座空城。

再比如1948年冬季,蒋介石为了挽救东北败局,和傅作义密谋,打算让其出动十万重兵,偷袭石家庄和守备空虚的西柏坡。毛主席得知这一情报后,一面调集兵力进行沿途阻击,一面亲笔写了三篇广播稿:《蒋傅匪军妄图突击石家庄,我军严阵以待,决予歼敌》、《华北各首长号召保石沿线人民,准备迎击蒋傅军进扰》、《评蒋军傅匪军梦想偷袭石家庄》,公开揭露了敌人的阴谋,并详细披露了敌军的兵力部署和作战计划。傅作义见自己的图谋已经败露,只得中途收兵。

淮海战役期间,郭汝瑰也多次利用职务之便传出重要情报。杜聿明后来在《淮海战役始末》一文中说:“蒋介石、顾祝同是完全听信郭汝瑰这个小鬼的摆布,才造成这种糟糕局面。”从这几个例子中不难看出,毛主席之所以能在远离战场的情况下,还对前线的情况了然于胸,我们杰出的情报工作确实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毛主席之所以能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除了情报工作的支持之外,还离不开他杰出的战略眼光和能力。

我们以辽沈战役为例子,来看看毛主席杰出的战略眼光。部署辽沈战役,毛主席的战略决策是先拿下锦州,形成“关门打狗”的态势,这样就可以将东北地区的40多万敌军全部吃掉;而101却不想打锦州,他认为强攻锦州会受到锦西和沈阳之敌的合围攻击,届时将骑虎难下,因此他主张先打长春。为此毛主席多次给101去电,要求他以部分兵力围困长春,监视沈阳,主力南下进攻锦州。

在电文中毛主席还要求101要有打“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经过多次电文往返之后,101终于同意先打锦州。然而当兵临锦州城下的时候,101再次动摇,提出回师打长春,理由是廖耀湘兵团和侯镜如兵团已经东西对进,前来给范汉杰解围。101认为自己只准备了一桌饭菜,现在却来了两桌客人,因此锦州不好打了。

毛主席接到电文后很生气,当即回电说:“四五月间,长春本来好打,你们不敢打,在两个月前(即七月间)长春之敌同样好打,你们又不敢打,现在攻锦部署业已完毕,你们却又不敢打。”

一封电报,用了三个“不敢打”,这在毛主席给前线将帅的电文中是极为罕见的。这封电报发出去不久后,毛主席又写了一封电报指示东野:“我们不赞成你们再改计划,而认为你们应集中精力力争十天攻取锦州。只要打下锦州,你们就有了战役上的主动权。”几个小时后,东野回电,表示不再回头打长春,而是坚决攻击锦州。

毛主席收到这封电文后十分高兴,立即回电指出:“你们决心攻锦州,甚好甚慰。”,“这样做,方才算是把作战重点放在锦州、锦西方面,纠正了过去长时间内南北平分兵力没有重点的错误(回头打长春那更是绝大的错误想法,因为你们很快就放弃了此项想法,故在事实上未生影响)。”

毛主席远在西柏坡,距前线千里之遥,但凭借着超强的战略眼光和能力,依然做出了当时最为恰当的战略决策,为辽沈战役的最终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济南战役结束后,粟裕给毛主席去电,提出了接下来的歼敌构想,攻占两淮和海州,并消灭援敌,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小淮海。在粟裕的设想中,小淮海战役华野可以自己独立完成。

毛主席收到粟裕的电文后,仔细分析了当时的战场态势,认为中野加入后,两大野战军完全可以在徐州地区和刘峙集团决战,并最终把小淮海发展成了大淮海决战。大的战略方向决定下来之后,毛主席就把战役的具体指挥放权给了前线指战员,在这方面比蒋介石高明了千百倍。淮海战役开打后不久,黄百韬兵团在碾庄地区被华野消灭,黄维兵团也在双堆集陷入了中野的包围。

为了挽救黄维兵团,蒋介石一面命令胡琏空降双堆集指挥,一面电令杜聿明率邱清泉、李弥和孙元良三个兵团向双堆集攻击前进。杜聿明认为在华野已经腾出手的情况下,再救援黄维很可能把自己也搭进去。因此他向蒋介石建议放弃徐州,自己率3个兵团出徐州西南,经永城到达蒙城、涡阳和阜阳间地区,到时候如果情况许可,就攻击中野侧背,以解黄维兵团之围。就算救不了黄维,也可以保住邱、李、孙这3个兵团。

一开始蒋介石同意了,杜聿明很快率部离开徐州撤退。他知道蒋介石一向反复无常,为了防止他突然变卦,杜聿明下令部队无线电静默。但当他走到陈官庄的时候,蒋介石还是找到了他,用飞机给他空投了一个包裹,里面是自己的一份亲笔信。在这封信中,蒋介石以极为严厉的口气命令杜聿明调头救援黄维兵团。本来杜聿明是有机会跑掉的,即使手下三个兵团不能全部脱险,但跑掉一部分还是有很大可能的。

但蒋介石的这封亲笔信直接断送了杜聿明最后的逃生机会。在蒋介石的严令下,杜聿明不得不带着邱清泉等人往回走,结果在陈官庄陷入了华野的重围当中。蒋介石此举不但没能救出黄维兵团,还把杜聿明带领的三个兵团也给搭了进去,最终在淮海决战中一败涂地。毛主席没有专机,无法亲临前线指挥,但靠着我们出色的情报工作和他自己杰出的战略眼光,依然做到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来源:有态度的学爸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