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西方课堂上的所谓理想实验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4 18:32 2

摘要:一个美国教授在课堂上讲了一个案例。严格说来,这不是实际发生的真实事件,只是所谓的理想实验,或者称为头脑实验。这个所谓案例完全是由人们想象出来的,在现实中从来没有真实地出现过。这种想象出来的东西经常被用来在西方的课堂上使用。这位教授所讲的实验是这样的:一辆有轨电

一个美国教授在课堂上讲了一个案例。严格说来,这不是实际发生的真实事件,只是所谓的理想实验,或者称为头脑实验。这个所谓案例完全是由人们想象出来的,在现实中从来没有真实地出现过。这种想象出来的东西经常被用来在西方的课堂上使用。这位教授所讲的实验是这样的:一辆有轨电车在沿着下坡的街道行驶。突然,司机发现,车辆的刹车失灵了,车辆已经停不下来。在车辆前方不算太远的地方,轨道上有五个人在施工干活。如果车辆刹不住,撞到这五个人,那么这五个人必死无疑。然而在轨道的前方右侧还有一条支线轨道。司机可以转动车上的方向盘,把电车转到那条支线轨道了。而在支线轨道上只有一个人。司机所面临的选择是,让车辆直接向前行驶,结果撞死了那五个人,或者他把车辆转向到支线轨道上,结果只撞死一个人,却能挽救了那五个人的生命。

教授的故事讲完了。教授问学生,你们如果是这辆电车的司机,要做怎样的选择? 到底是让车辆继续前行,还是把车辆转到支线上去? 结果,课堂上大多数学生举手表示,他们要把车辆转轨到支线上。为了救那五个人,可以牺牲这一个人。

教授问,有没有不同意见? 结果还真有个别人表示不赞同这种把车辆转向到支线去的做法。教授问他为什么? 他说,如果车辆不转到支线,那个人本来就不会死。这种做法看上去是以牺牲一个人的生命去挽救那五个人。可是这一个人本来是完全不需要死去的。这种牺牲也不是他自己选择的自愿的牺牲,那么这辆电车司机凭什么自己来决定他人的生死?

在这个所谓的理想实验中,如果司机什么都不做,因为刹车失灵,就会撞死那五个人。假设司机在车辆行驶之前对车况做了严谨的常规检查,没有发现任何问题,一切都很正常。那么刹车的突然失灵可能就只是一场意外,司机本人的责任就不会有多大。然而,如果司机因为自作主张,使车辆转向,驶向支线,而撞死了那一个人,司机就要承担很大的责任,甚至有可能背负上谋杀的罪名。在这种情况下,司机还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吗?

课堂上有点乱,大家议论纷纷。教授并没有给出所谓标准答案或者正确的答案。教授又提出另一个问题。教授说,假设有两个人站在过街桥上看到了这个场景。这两个人一个是体型非常胖大的人,一个就是普通身材的人。而如果这个身材胖大的人堵在电车轨道上,就有可能挡住车辆行驶,让车辆停下来,但这个大胖子就有可能会被车辆撞死。那么问题来了,为了挽救在轨道上其他人的生命,那个桥上的普通身材的人应不应该把那个大胖子推下过街桥,让他的身躯挡在轨道上,以阻止车辆的前行? 这也是通过牺牲一个人的生命,来挽救其他更多人的生命。结果课堂上大多数学生都不赞成这个把大胖子推下去的做法。教授问为什么? 这个做法与前面那个使车辆转向支线轨道,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们的回答五花八门。大多数人认为,这种把人推下桥的做法是一种谋杀,是不道德的。教授问,那么看着那几个在轨道上的五个人被直接撞死就道德吗? 学生们还是各执己见,不赞成这样的做法。

教授的小结似乎是在讲一个道德上的或者伦理上的问题。就是在面临这些复杂情况下,人们要做出怎样的选择才是符合道德的。教授只是在提出各种观点,ABCD说了半天,最终也没有说起究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做法才是真正符合道德规范的。

类似这样的理想实验或者头脑实验,我以前也听说过。而这次,却让我有了比较深入的思考。不过,我思考的结果是,这样的头脑实验或者理想实验完全是纸上谈兵,不仅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而且连教学上的意义也微乎其微。

这种所谓理想实验,所提供的条件完全不是实际中发生的。因为在实际的世界上,所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在细节上要复杂得多。比如,那五个人在轨道上干活,难道轨道的远处不应该放有一个警示标志吗? 或者难道不应该有人值守,观察车辆行驶的情况吗? 如果发现意外情况,不是应该由这个人来报警或者提醒吗? 有了这样的安全上的预防工作,就不可能出现这个所谓理想实验中的危急情况。

再有,为什么要为了救五个人的生命,就要那个本来与此无关的人被动地牺牲掉自己的生命。教授或者学生们可能都认为,那五个人的生命比那一个人的生命,价值要更高一些。毕竟那是五条命,而另一个只是一条命。问题在于,生命的价值是否应该这样计算的吗? 假设那五个人都是年纪较大的人,很快就要退休了。而在支线轨道上的那个人,可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人员,他所从事的研究工作人,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重大安全问题,或者关系到一个重大的发明创造。他创造的成果甚至可以挽救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在这种情况下,谁能说这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就一定抵不过那五个人的生命价值? 当然这样说也存在问题,凭什么科学家或者研究人员的生命价值就一定比五个即将退休老人的生命价值要高? 人难道不都应该是平等的吗? 当年,第四军医大学的学生张华,为了挽救一个掉在化粪池里的老年农民,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当时就有人说,一个年轻的大学生,前途无限,而一个老农民,为社会所能创造的价值十分有限。张华付出这样的牺牲就很是不值得。问题在于,这样的计算生命价值本身就是合理的吗? 老农民可能是一个父亲,一个丈夫,也可能是一个更老的农民的儿子。他是家里的顶梁柱。他的死亡怎么就是没有多大价值的? 这种计算也毫无道理。

说来说去,这种所谓理想实验或者头脑实验,在课堂上没有任何意义。前面提到,在现实中,很多条件的具体细节都是非常丰富的,也是非常复杂的。那辆有轨电车,肯定不是在荒无人烟的野外行驶,这种公共交通工具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城市中使用的。那么如果在城市中行驶,那么路上就肯定有很多行人。他们看到这种危险的情况,其中就可能有一些人会冲上前去,把那五个人拉开,不会任由车辆直接撞上去。如果是在郊外人烟稀少的地区,那以这辆有轨电车总会有鸣笛,或者敲着过去的diangdiangdiang的铃声,来警示停留在轨道上的人们。司机不可能也不应该闷头让车辆直接撞上去。那位教授也可以假设,车辆的刹车系统失灵了,连警示的diangdiangdiang系统也失灵了。那还能有什么办法,只能听天由命了。死一个人是事故,死五个人也是事故。这个电车公司的负责人的法律责任是绝对逃脱不了的。

西方课堂上的这种所谓理想实验,其实在教学上的意义并不大。脱离实际情况,完全靠大脑凭空臆想出来的场景,由于脱离实际,所以在现实中根本就不可能遇上。那么学生们做出的所谓选择,除了让人近乎发狂之外,没有任何意义。

在课堂上,案例教学是很重要的,也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对案例的选择,主要还是要从实际现实中遴选,也才有真实的教学意义。那些所谓理想实验或者头脑实验,除了能把人逼疯之外,没有任何可取之处。

来源:昆仑策研究院一点号

相关推荐